分享

《哈姆莱特》:生命尽头的哀歌

 lj0279 2016-09-17

《哈姆莱特》:生命尽头的哀歌

作文合唱团2016-09-14阅读原文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哈姆莱特》完成于1601年,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第一部。17世纪初,英国正处在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此时,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遭到大肆镇压,社会丑恶也日益暴露。这时期,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其创作便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哈姆莱特》借中世纪丹麦的历史反映17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现实,是那个“颠倒混乱的时代”的缩影。该剧开启了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即悲剧时期,是他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在听说城堡的露台上出现了一个酷似先王的鬼魂后,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决心前往一探究竟。鬼魂向他证实了他最大的疑惧:原来正是先王的兄弟克劳狄斯在先王熟睡时谋害了他,随即篡夺了王位,娶了孀居的王后。鬼魂要求哈姆莱特为他报仇。

此后,哈姆莱特似乎得了某种癫狂症,这其实是哈姆莱特生怕引起克劳狄斯的注意、猜忌并加害于他而故意假装发疯。哈姆莱特爱上了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儿奥菲利娅,但为了复仇计划,就故意对她显出一副冷酷无情的样子。

哈姆莱特既对复仇的延宕负有罪恶感,同时更对单凭幻象或幽灵的指使行事产生深深的怀疑,于是让克劳狄斯观看根据鬼魂所说的谋杀场面编演的戏。在演出过程中,克劳狄斯感到自己的罪行似为哈姆莱特所察觉,匆匆离开剧场。由此哈姆莱特不再怀疑鬼魂倾诉的真实性,决定执行复仇计划。

王后乔特鲁德奉克劳狄斯之命对哈姆莱特责备了一番,哈姆莱特以责备答复责备。波洛涅斯躲在帷幕后偷听,被哈姆莱特误认为是克劳狄斯而一剑误杀。克劳狄斯将哈姆莱特放逐到英国去,并在密信中要求英国处死哈姆莱特。途中,哈姆莱特将这封密信偷换成自己伪造的密信,信中要求英国将押送他的两位好友处死。不久,他们遇上了海盗。两位好友抛下哈姆莱特,带着密信去了英国,结果送了性命。奥菲利娅因为情人的癫狂、父亲的暴卒而精神失常,失足跌入河中淹死。

克劳狄斯利用波洛涅斯之子雷欧提斯的复仇心理,唆使雷欧提斯和哈姆莱特进行击剑友谊赛,但雷欧提斯已经在自己的剑上蘸了毒。国王准备了一杯毒酒作为杀死哈姆莱特的双重保险,不料王后误喝了毒酒。这时,雷欧提斯先刺伤了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又在拼斗中夺下毒剑刺伤了雷欧提斯。王后毒发身亡,哈姆莱特意识到这是谋杀,雷欧提斯死前承认了自己的阴谋,并说出元凶就是国王,希望两人互相宽恕。哈姆莱特拼尽残存的力量,把毒剑插进了国王的胸膛,实现了答应鬼魂的诺言。哈姆莱嘱咐霍拉旭将全部秘密公布于众后死去。

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国中部沃里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他的父亲约翰·莎士比亚是一名经营羊毛、皮革制品和谷物的杂货商,后来又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7岁时被送到当地的一所文法学校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掌握了基本的写作知识。父亲破产后,他不得不辍学,走上自谋生活的道路。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后来,莎士比亚离开小镇前往伦敦,在当时的伦敦,戏剧非常流行。早在小镇的时候,莎士比亚就对戏剧非常熟悉,来到伦敦后,他决心从事戏剧行当。莎士比亚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最终成为剧院股东。到1590年年底,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伦敦一家顶级剧团的演员和剧作家。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莎士比亚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因此剧团除了经常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当时的剧坛为具有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他们瞧不上没有学历的莎士比亚,经常恶意攻击莎士比亚。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是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莎士比亚并没有还击,而是尽心尽力地写好每一个剧本,后来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莱特》《错误的喜剧》。

1610年,莎士比亚重回故乡,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1616年,莎士比亚在他52岁生日那天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雨果则说:“莎士比亚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他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从时代的这一个尽头到那一个尽头。”

任尔东西南北风

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惠炘宇

坚守自我是一件艰难的事,艰于坚,难于守。心须坚,方能“任尔东西南北风”;行在守,方能“拨开云雾见青天”。有人空谈坚守,却随波逐流;有人默然不语,却心比金坚,于是芸芸众生便清浊分流,境界顿显。

坚守自我,难在将众人眼中稀松而不愿为的平常事,做上个千遍百遍,以至于“琢磨”成一件玲珑剔透的“珍品”。王羲之仰慕张芝,临池洗墨,晴也好,雨也好,将一池春水洗成墨水,遂写就千百年来书家慕羡而难以望其项背的《兰亭集序》。张溥七录,不因文短而辍笔,不因文长而畏退,短也好,长也好,一遍遍抄来,直到七遍,将所抄之文深深刻录进脑,遂成一代文坛宗师。写字,抄书,何其平常,何其简单,但在千遍百遍的反复中,剔除了杂质,淬出了精钢,在坚守中走向艺术、学问的巅峰。

坚守自我,难在不顾世俗眼光、鸱鸟讥笑,纵使行荒野、蹈死地亦坚定向往之,以至于九曲愁肠化作千年绝唱。莎士比亚不因被人嘲笑学历低下而自惭形秽,不因自己的作品招来谰言而改变创作原则,坚守自己的戏剧,将他不能与当世合符的思想、痛苦和煎熬通过对社会的描摹传达出来,由此站上了戏剧史的峰巅。而湖畔的屈原,也不愿哺糟歠醨,不愿丢弃心中的香草美木,在纵身一跃中,将自己的身影遮蔽了垂暮的楚国,从此,后人读《离骚》方知有楚。

坚守自我,难在辩乎荣辱之境,能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能于毁辱中坚守,不易;能于荣誉中一以贯之,更不易。钱锺书把自己视为“轿子里跌出”的“牌位”,连墨迹都不肯赠予母校,并非清高,并非矫情。为了校正将其神化的世俗,他排开一切纷扰,维护了治学的一方清静天地。居里夫人,并非没有七情六欲,却能视诺贝尔奖章为小儿玩物,将举世赞誉冷落在实验室一隅,终在科研领域中开垦出一方沃土。能在荣誉的骤临中不乱了阵脚,不迷了心志,这才是淡泊对之的坚守之意。

纵然坚守自我是一件艰难的事,但在青史间,或是口口相传中,依然流传着许多大人物和小人物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当能明了,艰难的事,并不等同于无可企及;坚守自我,我们其实也能做到。

以上内容节选自《名著》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