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豆瓣里看见一句话:
天高云淡三千尺,不辞常做云南人。
![[转载]昆明自来水历史博物馆 [转载]昆明自来水历史博物馆](http://image100.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9/1800/80266401_1)
昆明自元代以来的800多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差不多都是发生在这小小的翠湖周围。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赛典赤拜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至元十三年(1276年)初,“昆明池口塞,水及城市,大田废弃,正途壅底,公命大理等处巡行劝农使张立道,付二千役而决之,三年有成。”(元赵子元《赛平章德政碑》)这就是第一次疏浚海口水利工程。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州革,县如故。其地有昆明池五百里,夏潦必冒城廓,张立道为大理等处劝农使,求泉源所出,泄其水,得地万余顷,皆为良田”。(元宋濂《元史·地理志·云南行省》),元代几次大型水利工程,滇池水位下降,翠湖与滇池湖面分隔,成为“清回秀澈”的一泓秀水,湖水“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周围“蔬圃居半”,称菜海子,又称翠海。翠海东北面湖中,有九个出水泉眼,“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翠湖之水经河道注入滇池。
而九龙池,就是近代昆明自来水的发源地。每次路过这个tiny museum时,大门总是紧闭的,好奇里面是怎样一番景象。
这个是100多年前,昆明的第一个抽水泵,德国西门子的。
![[转载]昆明自来水历史博物馆 [转载]昆明自来水历史博物馆](http://image100.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9/1800/80266401_2)
![[转载]昆明自来水历史博物馆 [转载]昆明自来水历史博物馆](http://image100.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9/1800/80266401_3)
天高 云淡 风轻。
历史链接:20世纪初,昆明市山清水秀,城池相容,市民生活饮用水多以井水为主,河水为辅,除私家院坝有井外,市面上还出现了以担水卖水为生的“清泉业”。
1910年4月滇越铁路通车后,昆明与外埠的交往日益增多,许多机器零件可从越南海防通过铁路运抵昆明。191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投产,并陆续向昆明送电。交通和电力为昆明创办自来水提供了先决条件。1915年黄毓成、罗佩金、王灿等一批开明绅士,以“谋都市人民之健康及社会之消防安全”和“注重饮料、脾益卫生、便利人民”为宗旨,积极倡议创办自来水,经当时云南督军唐继尧赞同,招商集股,筹措银元203,420元。并委托英商旗昌洋行“代为调查安装自来水一切事件”,随之派员前往越南海防、河内自来水厂考察学习,由法商海防机械建设公司工程师戴阿尔负责,承建整个水厂工程。
水厂于1916年9月破土动工。中途,由于股金未能收齐,导致资金拮据,工程几乎中途夭折。为此,筹建处不得不向省警察厅等筹借款项延续工程。1917年8月泵房和水池竣工,1918年5月2日正式送水。水厂以翠湖九龙池为水源,占地面积5977.5m2 ,日供水量1034m3。供水干管最大管径220mm,最小为75mm,支管均为铅管,管道全长9.5km,分东、南、西、北四条干管全日供水。水费实行“水表制” 计量,每立方米自来水为5分3厘5毫银元,大约折合大米35左右。由于自来水问世“民风初开,多为观望”加之水费昂贵,因此截止1922年也仅安装水表35支,龙头84个,各街道水盘(水站)44座,且用户大多为机关、学校、公共场所和绅商大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