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菡首次出现在红楼梦书中第二十八回,冯紫英请客喝酒,席间有宝玉、薛蟠、冯紫英、蒋玉菡和戏子云儿五人。此回书最引人注目的也就是他行酒令时的唱词,而我们了解蒋玉菡也是从他的唱词说起的。
看他的唱词无疑是影射着袭人的。他说到女儿愁时,提到了桂花,而我们知道,在红楼梦中桂花是代表袭人的。而蒋玉菡最后说的:花气袭人知昼暖,直接就点到了袭人,虽然他是不知情的,但袭人名字的来历却实实在在是由此而来的。从这些情况来看,蒋玉菡似乎要与袭人发生点什么关系,而后面的事情却真正给了我们相信这个结论的充分理由,那就是蒋玉菡与宝玉两个互相换了汗巾子,而宝玉换后的汗巾子最终又到了袭人手中。看似无意中的事,实则作者已巧妙的将蒋玉菡与袭人联系在一起。众所周知,汗巾子为贴身之物,在那个封建年代,这种东西既然已经互换,那可意味着两个人可能走到一起,这是信物一般的东西,是要配成佳偶的,再有前面袭人的判词:堪羡优伶有服,大家也推断他们两个最后确实走在了一起,成为夫妻。当然,前八十回书是为提及此事的,而大家认同他们这样的结果,而且还认为他们最后救了宝玉。
说到蒋玉菡救宝玉,我想这也是有理由的。蒋玉菡是红楼四侠之一,侠者,自然是救人与危难之中。倪二救济了贾芸,柳湘莲救了薛潘,冯紫英前八十回虽说没有侠义之举,但从书中描写他的文字来看,想必后面是有所作为的,剩下这蒋玉菡救济宝玉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他俩有相投之气。有人认为他俩是断被,我想这是理解错了。红楼梦中的男人,对于女人的态度来看,我将其分为两类,一类为真正理解女人,把女人当人看,可做知己、朋友的男人,这在红楼梦中 只有宝玉了,而另一类人,在那个封建年代,是把女人不当人看的,只是玩物罢了,这要以贾珍为代表了。而蒋玉菡虽说达不到宝玉的地步,但他身为一个戏子,对女人心的理解是最能接近宝玉的。对于女人的观点上我觉得他们俩个是有共同语言的,这或许是彼此仰慕的最重要原因,而不是因为宝玉是贵公子,蒋玉菡是名优伶,这一拍即合的世俗想法。蒋玉菡是个知风雅,懂情义的人,万不可以戏子眼光看待。
蒋玉菡第二次出现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由于他宝玉挨打,蒋玉菡,有人说是帝王放玉玺的盒子,宝玉挨打明为王爷之间争夺戏子而发生的争端,实为权力上层为争夺皇权而进行的激烈斗争,这争夺蒋玉菡只是一缩影罢了。蒋玉菡在这个事件中给人们透漏这个信息,也由此看到贾府也被卷入了这场争斗之中。似乎为贾府以后败落的外因埋了个伏笔,这是后话了。我们还应看到宝玉被打后,并未埋怨蒋玉菡半句,反而为蒋玉菡担心,足见其二人是有真情存在的。
以上便是蒋玉菡在书中的两次出场,很平淡,并无多大的波澜,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信息。我也在思考作者安排这么一个戏子有何用意?只为了说明他后来与袭人结合救了宝玉吗?还是为了反映高层统治者之间的权力之争呢?显然,这两者都是有的,而且互为条件,因为是戏子,所以有缘与宝玉相识,由此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袭人,而与袭人结合在日后搭救宝玉。他在高层统治者之间寄生,一方面体现那种权力之争的激烈,另一方面与那些人交往,为以后搭救宝玉或许也提供了不少方便。这真是作者独具匠心啊,非常完美的一个结合,可以说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这可是我们要努力学习的啊!
不仅仅如此,读红楼梦是要我们品味人生的,这才是最重要的,其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他值得思考的地方,当然蒋玉菡也不会例外。
他身为一个戏子,社会地位是极其低下的,是那个社会的玩物,而通常戏子们也是依附与权贵,甘愿做别人的玩物。但蒋玉菡不同,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是懂得情义的,在宝玉的男人都是泥做的当中,他应该是个例外。他与宝玉互为敬仰,不认为宝玉是花花公子,是世间蠢物,宝玉也不认为他是低贱优伶,足见其不是世俗浊物。他与袭人结合,而又能救得宝玉,也见其胸襟宽阔,能报知遇之恩。曹雪芹的红楼梦本来也是反对那个封建强权社会的,是为下层人民说话的,这优伶也是下层人民的一员,我想作者安排他出现,也说明这一点。身为下为,却有骨有气,有情有义,比那些个只有权贵,无情无义的人要强的多。这也让我想到,这个社会人是主体,人应该是最重要的,而人最重要的,不是他拥有多大权利,拥有大少财富,而是他的灵魂,他的精神。何为权?何为贵?都只不过是暂时寄放在你这里,只有你的精神是永恒不灭的!
诗一首,予蒋玉菡
温柔妩媚似桂兰,
万种风情惹人怜。
莫怨运消身下贱,
知遇有报也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