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X线摄影检查技术专家共识(四)

 孤独一兵 2016-09-18

DR特殊成像技术

一、DR双能量减影技术

DR双能量减影技术是对人体进行2次不同能量的间隔很短时间的曝光,电压分别为60~80、110~150KVp,得到两幅图像或数据,数字化处理后分别生成软组织密度像、骨密度像和普通胸片的3幅图像。双能减影临床主要应用于胸部,该区域结构复杂,肋骨和胸部组织器官前后重叠。常规DR胸片上软组织和骨影相互干扰,影响图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DR组织均衡技术

DR组织均衡技术是将DR图像分解成不同密度区域的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再将分别处理的图像进行加权整合,得到一幅层次丰富的图像,使整个视野内不同密度的组织均能得到良好的显示。DR成像具有较大的曝光条件取值范围和较高的量子检测力,获得的图像层次丰富。但人眼所能分辨的影像灰阶有限,在同一曝光区域,若要观察低密度组织,则势必丢失高密度组织间的灰度差异;反之,若要观察高密度组织,则必然损失低密度组织间的灰度差异。对于密度差和(或)厚度差较大的成像区域,常规的DR摄影会出现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的现象

DR组织均衡技术可以针对上述现象,利用后处理软件将厚度大、密度高的区域与薄组织、低密度区域分割开,分别赋予各自的灰阶值,使得厚薄和高低密度组织的部位均形成对比良好的图像,然后叠加在一起,经计算机特殊重组处理,得到新的数据,产生一幅组织均衡图像,使高密度组织与低密度组织在一幅图像上同时显示出来。最后得到的图像层次丰富,在增加图像信息量的同时,不损失图像的对比度。DR组织均衡技术临床上主要用于成像区域密度差较大的部位,如颈胸段椎体、胸腰段椎体、股骨颈侧位和跟骨轴位摄影等,从而改善图像黑白不均、无法观察阅读的现象,得到满意的图像效果。

三、数字体层融合技术

在预设的融合体层曝光程序控制下,X线管组件在X 线管长轴方向上始终对准平板探测器中心已设定的照射角范围做直线运动,并顺序依次曝光,平板探测器以固定或同步反向移动相配合,快速采集曝光数据。计算机对图像数据采用位移叠加的算法,将序列的图像分别进行适当的位移后再叠加融合,人为地创建不同体层深度的聚焦层面图像。由于每幅图像的厚度可以人为进行调整,选择不同的起始和终末层高度,调整层厚和重叠百分比,同时还可以调整层间距(类似于CT容积成像后处理方式),最终重组出任意深度层面图像。

数字融合体层曝光方式有两种,分别为:(1)曝光时机械运动装置驱动X线管组件与探测器在一定成角范围内做同步反向运动,在X线管组件运动过程中,X线管组件自动跟踪技术使中心线始终指向探测器中心,预设的多次脉冲曝光程序在运动过程中按时间顺序依次曝光;(2)曝光时机械运动装置驱动X线管组件成角度的连续曝光,而探测器平板固定在一个位置不随X线管组件的移动而移动,预设的连续曝光程序在运动过程中按顺序依次曝光。

四、图像拼接技术

图像拼接技术是DR在自动控制程序模式下,一次性采集不同位置的多幅图像,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全景拼接,合成为大幅面X线图像。图像拼接有2种方式。

第一种拼接方式是图像采集曝光时,X线管组件固定于一个位置,探测器沿受检者身体长轴移动2~5次,X线管组件做连续2~5次曝光。计算机随即将2~5次曝光所采集到的多组数据进行重组,做“自动无缝拼接”,形成一幅整体图像。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为减小X线锥形光束产生的图像畸变,X线管组件在多次曝光时,分别设定了不同的倾斜角,即X线管组件与探测器采用的非平行摄影技术,能在图像的拼合过程中有效消除视差造成的图像失真以及匹配错位现象。图像整合时采用精确配准技术,其特点如下:(1)准确配准2幅图像的拼接位置,解决了重叠部分的几何畸变;(2)正确配准图像拼接处像素密度分布,使整幅图像表现出连续均匀的对比度;(3) 自动量化分析数据;(4)具备组织均衡、降噪、最优窗宽和窗位、对比度和亮度一致性、骨科整形计算测量软件等处理功能,保证了高质量的图像输出。

第二种拼接方式是X线管组件垂直上下移动,DR探测器跟随着X线管组件实现同步移动,分次脉冲曝光采集后自动拼接的方法。具体采集过程为:首先确定第1幅X 线摄影区域位置,曝光后,X线管组件和探测器沿受检者身体长轴移动到第2幅区域位置,进行第2次曝光。接着进行多次曝光,计算机随即将每次曝光所采集到的多组数据进行图像重组和“自动无缝拼接”,形成一幅整体图像。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1) 中心线与探测器在曝光时始终保持垂直,为减小X线锥形光束产生的图像畸变,X线管组件采用长条形视野,摄影长度控制在5~10.0cm,从而减小了斜射线的投影;(2)根据摄影面积确定摄影次数,可选最大摄影长度为I98.Ocm;(3)X线管组件和探测器同步平移分次曝光,每次图像有轻度重叠,以便计算机定位和图像配准;(4)具备组织均衡处理、降噪、最优窗宽、对比度和亮度一致性等功能,保证了高质量的图像输出。

(完)

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 放射学分会共同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