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过半省级报业集团已建产业园 成为报业转型标配?

 飞仙翁 2016-09-18

最近几年,各地的新媒体产业基金陆续上马,动辄上亿元,这些产业的主要目的还是获得收益,来支持报业集团的发展。

 现在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报社很缺钱,有些报社甚至处在濒临倒闭的边缘,但报业集团好像并不是这样。各地的报业集团除发展主业外,还都在动脑筋想其他的办法。建设文化创意类产业园等“非报产业”,就是一个常规动作。 


羊城创意产业园


9月6日,烟台芝罘区举行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烟台日报传媒文化产业园项目在会上签约。该项目由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5亿元,占地99亩。该项目建成后,烟台日报社及下属子公司将整体迁入,利用烟台日报传媒的品牌优势,形成传媒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年产值过百亿元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

 烟台日报社的动作是近些年产业园建设的缩影,全国31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报业集团中,至少有17家报业集团已经兴建了文化创意类产业园区。这些兴建产业园区的报业集团,大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经济欠发达省区的报业集团,至今都还没有动静。

兴建产业园并非报业集团一家的事情,当地的政府部门往往会给予包括资金、土地在内的各方面支持。因为产业园建好后,便可以吸引创业型企业入驻,这会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豫章壹号文化科技园


创刊于1949年6月7日的江西日报,早年的办公地址在豫章路1号。时至今日,江西日报社的年轻记者或许很少有人来过这里,但对于更多年龄稍长的编辑记者而言,院内的那座苏式建筑,曾见证了当年的铅与火,手写的稿子就是送到这里审稿签发,在院后的印刷厂排版印刷,然后分发到全省各地。江西日报社搬迁到新址后,原来的报社大院被改造成“豫章壹号文化科技园”。

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豫章路1号正以新的载体和形式迎来第二个春天。早年的建筑,已被加固改造成更具时代感和时尚气息外观的个性化建筑;楼内的格局虽未有大的改变,但里面的内容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革。在这里,有生产无人机的龙头企业,也有高科技企业,还有刚刚孵化的创新型企业,大学生的创客空间在这里也扎下了脚跟。江西日报社采取“二房东+经纪人”的模式进行开发,与外地企业合作成立公司建设园区,目前该园区已吸引20多家新兴企业落户。

 据江西日报社社长王晖介绍,该项目获得了当地南昌市东湖区政府给予的环境整治、落户奖励、开办经费等各种资金支持630万元,园区的2016年产值预计将达到3亿元。


涪陵文化创意产业园—重报·时代中央示范区


重庆的模式更值得关注。早在2012年12月,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涪陵文化创意产业园。重报集团还斥资15亿元建设重庆广告产业园,该项目总占地210亩。除省级报业集团外,各地省会城市的报业集团,大多也会兴建产业园,以此来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

 2007年,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对原广州化学纤维厂旧厂房进行改造,创办了羊城创意产业园,到目前为止,该园区已有文化传媒、信息科技、艺术设计等领域100多家企业入驻。2016年8月31日,“羊城创意产业园”荣膺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20强,成为受到业界关注的创新案例。

再比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289艺术园区”,也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探索媒体转型、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在成立之初,“289艺术园区”被定义为致力建成一个“集艺术传播、艺术园区、艺术电商三位一体”的全媒体O2O艺术生态圈。该项目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深圳第一商务集团双方共出资超过2亿元投入建设,目的在于推动289杂志全媒体、园区、电商三位一体的建设。

在报业环境严峻的当下,建设产业园不失为“非报产业”脱困的一种尝试,毕竟单纯办报不赚钱,而建设产业园,发展多元产业,可以帮助集团实现造血功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