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创业者,请远离“智慧XX”项目!

 昵称2472300 2016-09-18



很多的创业者在选择创业项目的时候,喜欢“跟风”,紧跟那些最热门、最时髦的概念。尤其是从大公司离职的人,习惯了“高举高打”的做事风格,往往会选择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创业项目。比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校园、智慧XX……这类项目往往有某个省级领导“关怀”、动辄XX个亿的投资规模、还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后盾”——总之,看起来非常非常的激动人心,谈起来也是“倍儿有面子”,但是——

以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来看,绝大多数以“智慧”开头的项目,对普通创业者来说,都是尸横遍野的死地,请务必远离,越远越好!越远越好!越远越好!

而且,我们最不希望听到的话就是“你好,我是做智慧城市的创业者”、“我的创业项目是智慧XX”。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基本国情和游戏规则

虽然我们自称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是政府手上还是掌控了太多的资源钱,这就是基本的国情,我们创业一定要符合这个基本的国情。几乎每一个“智慧XX”的项目,都是需要重资本的投入和高端资源的整合,有时候几千万的资金扔进去响都不响一声,普通创业者很难操作。创业者之所以会“误入”这条创业路径,除了有可能是对自己能力(比如技术、销售等)的过高估计,更大的可能是对此类项目运作规律的一无所知。

以“智慧城市”的项目为例,“智慧城市”项目的主导者多半是当地的政府。

(其他项目基本类似,比如智慧医疗的主导是卫计委、智慧教育的主导是教育厅、智慧交通的主导是交管局、智慧电网的主导是国家电网等等,都是政府部门或者央企、国企这些“你懂的”单位,以下的操作思路大同小异,政府和央企、国企主导的项目几乎通用)

咱们来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在某个城市的政府工作,上级授权你(作为甲方负责人)来全面操作“智慧城市”的项目,你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

如果你认为是“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到完美”,看来你毕竟还是too young,因为所有做过项目的人都知道,世界上压根就没有十全十美的项目。几乎每一个项目都会留下遗憾,而这些遗憾几乎一定会成为你仕途上的把柄。(这也是很多政府人员现在宁愿不作为的原因:如果做不做事都要挨骂,而且做事情也落不到什么“好处”的话,干脆不做事还能落个清闲)

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哪怕这个事情做砸了,别人也无话可说,别影响我(和主管领导)的仕途”——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把退路和借口找好,就像下水摸鱼之前,先得套上救身圈。(套路啊!)

由于你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现在很可能是一个处级领导,对官僚体系的运作方式自然熟稔在心。你的周围多半也是官僚体系的人,能用得好智能手机和微信的人都不多,更遑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了。那得去哪里找“智慧城市”方案的合作伙伴(救身圈)呢?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体制内的你当然更相信体制内的人,你的第一目标当然是找到电信运营商了,毕竟也是“国字头”的企业。与此同时,伴着“互联网 ”的春风,你也会去联系那几个互联网和通信的企业,比如腾讯、阿里、华为、中兴、海康、大华、紫光、方正、小米等公司,形成了XX项目朋友圈,如下图所示:



经过跟每家企业的多轮探讨,你们终于拿出来一套“XX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你心里还有一个“小九九”:我找的都是业界最牛逼的公司,如果他们都解决不好的问题,那就莫怪我了!这些大公司(尤其是央企)往往“上头有人”,万一事情没办好,别人也不敢乱说什么!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类似“智慧城市”级别的项目一定需要招标,而且只要是招标就会设定一定的门槛(以防止搅局者),这些门槛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资质/注册资金/企业规模/应用案例等等,随便一条都能让创业型企业吐血。尽管现在的政策是不再用资质等条件来限制投标企业,但是在实际招标工程中一定会有“暗门槛”来限制不知名或者关系不硬的企业参与。

而整套“智慧城市”的方案会涵盖方方面面,主要包括硬件、软件、维护、运营等方方面面,建设周期1-3年,运维周期十几年到数十年,项目总投资规模至少几十个亿。看起来很诱人对不对?那这盘肥肉究竟是怎么分的呢?

硬件包括但不限于:通信线路(光纤光缆)、通信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存储于服务器、数据中心(云机房)、GPS/北斗、各种智能终端(车载的、船载的、随身的)等等;

能参与硬件项目的基本上都是业内TOP 3的厂家及其“代理商”,比如华为、中兴、IBM、思科、长飞、紫光等等,一个硬件的创业者基本上连参与投标的资格都没有,还不如傍大腿做代理商呢。

软件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有硬件设备的后台管理系统、综合管理系统,以及在大平台之上所开发的各种应用软件;

很多硬件厂家本身也做软件,比如华为、IBM,何况他们的硬件必须用自己的网管软件来管理,这几乎就是“绑架销售”,此外还有腾讯、赛门铁克、用友等知名的软件公司也能分得一杯羹。看到这些史诗级的“竞争对手”,一个做应用软件的创业者也只能干瞪眼。

维护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有的软硬件的监测、维护、升级等等,每年的费用也不少。

这些基本上都是由软硬件中标厂家及其合作伙伴承包了。

运营包括但不限于:各种能“赚到钱”而且让人恨得牙痒痒的项目,比如高速公路收费站、比如武汉ETC、比如“交通违章查询”等等。

如果你想参与运营,那得问问你的爹是谁,或者干爹是谁?

前些年有些地方的政府和国企都成立有“第三产业”的公司,负责一些针对母体的服务和运营类的项目,从打印纸、卫生纸的供应到各类工程服务、运输等等,一应俱全。此类公司基本上就是为安排“X二代”而存在的关系户型实体。

总之,类似“智慧XX”的项目,就是政府花钱、央企/国企吃肉、大企业和关系户喝汤,创业者闻香都很难的项目。你还千万别抱怨,要知道这种情况“存在即是合理”,还是有些“优越性”的。

不要提什么PPP,这玩意儿更是吃人不吐骨头,任何一个政府职位的调整都可能让你前功尽弃、血本无归。


创业者真的就没机会吗?

其实也不全是,你应该换一个思路来参与这种项目。关键是你要搞清楚自己的市场定位,关键要回答好以下几个问题:

你的客户究竟是谁?

你应该用何种方式来参与这种项目?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回答

1、你的客户究竟是谁?

虽然大家都是参加同一个“智慧城市”的项目,但是每个项目参与者的“直接客户”可能完全不同。如果你的身份是大公司、国企,那么你的客户很可能就是政府(甲方/BOSS)。如果你是一个创业型的公司,那么你的客户应该是这个项目的中标的乙方(比如华为、腾讯等),承接这些公司没有精力做或者不屑于做的“边角余料”,成为他们的项目合作方(外包、供货等)。

作为一个实力不足的创业公司,就不要凑热闹去参加投标了,不仅吃力不讨好,而且容易暴露目标得罪人。

2、你应该用何种方式来参与这种项目?

开篇我们说过,最不希望听到的话就是“你好,我是做智慧城市的创业者”、“我的创业项目是智慧XX”,因为这种话一听就很“虚”,这就不是一个创业团队能做的事情。我们喜欢听到的话是:

1、   我们是做智慧家居中会大量用到的XX控制芯片,这个芯片的能耗非常低,能够大规模的减少整个小区/城市的能耗;

2、   我们开发的视频监控功能软件的兼容性非常好,可以对大华、海康、宇视、华为等公司的监控摄像头进行统一监管,完全可以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项目中使用。

3、   我们的施工队资质非常不错,人员很齐整,做过XX等大型项目,各种弱电安装施工项目(比如安防监控、校园监控、交通监控等等)就可以找我们,保证质量,价格从优!

作为创业者,你的定位不应该是做一个“很宏大”的项目,而是要把项目中的一个点做精做专,然后找机会切入到那个宏大的项目中去。

也许你会说,看起来以上这几个项目的投入也不少啊,至少也得数百万的资金规模和2-3年时间的积累,还如不炒房呢!

我想说,你说对了!创业本来就是no zuo no die,如果你有几百万,还创啥业啊,赶快去炒房!

3、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看看上面那张图中的“XX项目朋友圈”,谁是你的朋友?谁是你的敌人?

实际上,在项目操作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所谓商人,就是商量着做人,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商量的。

在不同的项目中,你会有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朋友结盟,和不同的对手竞争。有些人是不打不相识,也有的人是渐行渐远渐无声。

做项目有赚有亏都很正常,但是最关键是积攒人品和口碑。做项目的圈子其实很小,大家的消息都是相通的,你欺骗了一个人就可能是欺骗了所有的人,那才是自绝后路,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

作者:夏广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