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器是指人类以动物的骨骼磨制而成的工具。远古时期,由于狩猎是原始人类的主要生活方式,猎取的动物便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正所谓“食其肉、饮其酪、衣其皮”。在人类早期使用的工具中,骨器的利用便成为人类常用的工具之一。在山顶洞人时期就从发掘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原始的骨针,这充分证明,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经开始缝制兽皮,用来遮体御寒。 骨针、骨针筒 【新石器时期】包头市东河区阿善遗址出土 骨针最长10.5厘米,最短3.8厘米(残)。骨针用动物细骨制成,分圆桯和扁桯两种。针尖锐利,表面光滑,针孔清楚。骨针筒长15.3厘米,骨针筒是截取动物肢骨一段,再精工磨制成规整器形。骨针筒身无纹饰,磨制光滑。 骨针是古代缝纫、编织工具,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的骨针,其针体保存完好,刮磨光滑,制作精细。 骨柄石刃刀 【新石器时期】包头市东河区阿善遗址出土 骨柄石刃刀长14.6厘米,宽3.2厘米。呈长方形,刀柄由动物肢骨劈裂成两半作柄体。柄呈长方形,便于手握,末端呈扁平状,钻有一孔,尖部较粗,中间开有一“V”形细槽,用于镶嵌石片,骨柄无纹饰;石刃由两片不规整、大小不等、质地不同的长方形石叶组成。石叶呈齿形状,双面有齿。 骨柄石刃刀是新石器时期出现的小型复合生产工具。 骨播种器 【新石器时期】包头市东河区西园遗址出土 骨播种器长25.4厘米,最宽6.4厘米。骨质,播种器为尖角器,一端可安柄。通体磨光,是新石器时期的农具。 绿松石骨项饰 【春秋时期】包头市东河区西园遗址出土 绿松石骨项饰由268个大小不等的骨管连接而成,中间夹杂五块绿松石,绿松石绿中泛蓝。是古代的一件装饰品。 骨项饰 【新石器时代】包头市东河区阿善遗址出土 由11块大小不一、磨制光滑的骨管、骨牙、骨环组成,是古代装饰品。 昨日未能成功加群者请加此群 管理员微信:aiwobaoto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