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云南白药”、“片仔黄”等可谓是名扬四海,很少有人关心它们的核心成份,其实它们主要原料有一味中药金不换。
这时,知府的女儿也得了出血症,四处重金张榜求医。张小二见财起意,信心满满的前去揭榜医治。他把自家种的草药给小姐治病,结果不仅血没止住,知府小姐一命呜呼。 知府大怒不已,严刑拷打。张小二推脱说是“田郎中给的假药”。知府又派人拿了田郎中,判他“庸医制造假药,图财谋害杀人”之罪。 田郎中慌忙申辩:“这药草对各种出血、瘀血病均有疗效,但必须生长3-7年方才有效。张小二用了仅1年的药,自然不会有药效,止不住血,当然也救不了小姐的性命。” 田郎中说完,请知府当场验证。从差役手中要过刑刀,在自己大腿上划了一道大口子,只见鲜血直流,接着他从药袋里取出药来,研成细末,内服外敷,鲜血立即止住,并很快结痂。知府这才信服,放了田郎中。 为记取教训,人们给这药起名“三七”,意指其生长年限必须是三至七年才能药用,因郎中是田姓,故又称“田三七”。
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以植物三七的根部作为药用部分。最常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证以及跌仆瘀肿疼痛。 它的别名金不换,田七,也叫昭参、血参、人参三七、三七参、田三七、山漆等。其实故事中田七名字的真实来历,是因为过去主产区在田州,故名田七。 三七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古今说法不一,主要有4种:
2. 以3-7年为药用。《马关县志》杂类之五载:“三七者,必种后三年始成药,七年乃完气。” 3.三七特征为茎叶的形状具有“三道节子七片叶子”的。成药的三年七茎上都有三道节子,叶也以七片者居多。 4.生长土壤在三分潮湿、七分干燥的中,又需三层阳光七层阴最宜。 但是 “三七”很多别名,为什么带有“参”? 如果没有听说过三七,但你一定听说它2个亲兄弟:人参和西洋参。人参产于北方,西洋参是泊来品,三七则产自南方,三者都是伞形目五加科的植物。三七的某些功效不弱于人参,而且某些方面还强过人参。
不管怎么说,三七和人参的兄弟关系是铁铁的,即便古时候不知道植物如何分纲目科,但是古人也发现它们有相似之处。《本草纲目拾遗》曾讲: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传统医学有称呼北人参,南三七的说法。三七成份中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黄酮有效成分,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滋补强壮等作用。 在《中国医药大辞典》曾记载,三七具有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补;生吃可以去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熟服可补益健体。 三七还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力,镇痛,抗疲劳,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抑制疤痕增生,抗氧化,降血脂,保护肝脏等作用。
三七的用途很广泛,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瘀血、胃出血等各种内、外出血症;还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可预防和治疗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疾病;失血、产后、久病体虚以及脂肪肝等病也是三七的适用范围。 “生打熟补” 是三七功效的一个特点,即服生三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参治跌打劳伤有效;服熟三七(用鸡油或其他油将生三七炸黄即成熟三七),能补血强身。这主要是因为三七中的一些活性成份加热易被破坏。 跌打瘀血、外伤出血、产后血晕、吐血、衄血等血症,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要使用生三七; 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过度疲劳、失血、贫血,术后体弱, 痛经等用熟三七。
“铜皮”是指外皮颜色灰黄; “铁骨”是指质地坚硬难折断,三七敲击地面或桌上,会发出音似金属声; “狮子头”是指表面的形状突起。 “乳包”是指顶端及周围的瘤状突起物; “钉头”是底部切断支根的痕迹; “菊花心”是形容断面的放射纹理。 具备以上特点,即为正品三七。 一般来说越大的三七,有效成分含量稍高,所以三七的质量和价格要看品质等级,以“头”做单位可以简单衡量三七品质等级,比如20头,30头等。 意思就是一斤(500克)能称多少个三七,就称多少头,如称1jiaji斤20个,就称为20头。有20头,30头,40头,60头,80头…...头shu数越少约好!
材料:母鸡1只,三七6克。将鸡肉洗净,三七敲碎。 将鸡放入砂锅,加水,大火烧开,改为小火慢炖,加入三七,至鸡肉熟透,再适量的葱、食盐、味精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