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书法,繁体与简体的争论该歇歇了

 家有学子 2016-09-18
书法创作多用繁体字甚至异体字(因为一副作品要避免重字,掌握足够多的异体字也是基本功),既有临帖练习带来的习惯,也有社会通行规范简体字之后使用繁体字带来的艺术感。
讲个段子开头:前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人家一直坚持如果不是必要的话,一概用简体字题字。这就叫化境。

 


并不是繁体字天然就比简体字好,或者天然就适合用毛笔书写。
实际上,从汉字字形确定,到把汉字写美,中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个汉字的字形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写它,并不等于能把它写好;到底一个字怎样写才最美,是要经过反复的探索才能找到答案的

 

 

自秦汉之际发生隶变,出现隶书,直到1956年简化字改革,规范汉字的字形是基本保持稳定的。
但是,从出现隶书,到书圣王羲之把作为日常书写的行书和草书字体推向巅峰,中间过了500年时间;从王羲之、王献之,到唐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把作为官方规范书写的楷书推向巅峰,又过了300年时间。这800年,实际上就是历代优秀的中国文人不断探索怎样把汉字写得尽善尽美的过程。
这个过程完成之后,历代的文人墨客学写字就靠临习先人的法帖,因为怎样把汉字写得美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再怎样发挥创造,也不可能超过二王、欧颜柳赵。

 


 

 

简化字改革是隶变之后规范汉字字形经历的最大变化,很多常用字的写法发生了剧变;这样一来,把简化字写得美实际上是一项全新的任务;
而在毛笔字已经基本退出实用领域、大多数知识分子已经不再花精力在毛笔书法上的今天,要想把简化字写得达到历代繁体字法帖那样尽善尽美的程度,所需要的探索过程之漫长可想而知。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书法上的保守派会觉得简化字“丑”。
其实,繁体字的美和简化字的丑都不是本质意义上的,习惯了小篆的秦朝人第一次看见汉隶也会觉得其丑无比。关键在于,书法上对简化字的探索还非常初步,需要充足的时间以及王羲之这样的大师,才能让简化字的字形在审美上达到过去繁体字所达到的高度。
当然,必须得有人去做这项工作;但是,对一般人来说,闭门造车式的探索不会有什么结果。
此,如果学习书法,一个很自然的选择是从临帖入手,学习书写经过历代大师探索已经臻于完美的繁体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