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解析“急性酒精中毒”

 一笑半夏 2016-09-18



病理生理学


乙醇(CH3CH2OH)是一种水溶性醇,可快速通过细胞膜。乙醇通过胃肠系统吸收,主要是胃(70%)和十二指肠(25%),少量在其余小肠被吸收。当胃中无内容物时,血液乙醇水平在摄入后30~90分钟达到峰值。

 

乙醇的主要代谢通路在肝脏,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进行。虽然乙醇主要在肝脏代谢,但确实也可在其他组织中代谢。胃黏膜中也存在乙醇脱氢酶,但对于女性而言,酒精在胃中的代谢有所降低。“首过代谢”降低联合分布容量较小可能是女性对酒精中毒急性并发症的易患性增加的原因。

 

临床特征


急性乙醇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因其严重程度而不同,包括言语不清、眼球震颤、去抑制行为、共济失调、不稳定步态、记忆障碍、昏睡或昏迷。可能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速,其由乙醇所致周围血管扩张引起,或继发于容量丢失。


急性酒精中毒还可引起多种代谢紊乱,包括低血糖、乳酸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


应重视鉴别诊断:


酒精中毒作为神志改变的病因时是一种排除性诊断,仅应在排除了更严重的疾病后才予以考虑,如头部创伤、缺氧、低血糖、低体温、肝性脑病以及其他代谢紊乱和生理紊乱。尤其是对于头部创伤,现有的临床决策规则(如加拿大头部CT规则和NEXUS标准)对具有轻微头部损伤的酒精中毒患者的敏感性可能不足。


此外,对于存在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和阴离子间隙增加的患者,应怀疑其他醇类(甲醇或乙二醇)中毒。同样地,在临床考虑有醇类中毒时,如果患者的血清酮体或丙酮水平异常升高但不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则应怀疑异丙醇摄入。如果患者在摄入醇类后很快就诊,所有醇类中毒者都会表现为渗透间隙升高。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摄入酒精时通常还会同时摄入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其他药物,应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评估。


实验室评估

 

血清酒精浓度及其相关体征:


测定血清乙醇浓度是确定患者酒精水平最准确的方法。其他方法如呼吸分析(呼出气测定乙醇含量)可更快速地获得结果,但所得的乙醇浓度通常稍低于根据静脉血测得的浓度。


酒精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差别较大,取决于以下因素:


1.  患者的遗传因素;


2.  摄入酒精的类型、总量和速率;


3.  饮酒的频率和模式。


对于非酗酒个体,乙醇中毒的临床效应相对更容易预测。相反,对于具有长期酗酒史的个体,醉酒的效果难以预测,即使BAC超过400mg/dL(88mmol/L),此类患者可能也仅表现出极少的乙醇中毒证据。

 

在未酗酒的患者中,临床体征通常与特定范围的BAC相关,如下:


1.  当BAC为0.01%~0.1%(<100mg>


2.  当BAC为0.10%~0.20%时,患者表现为协调功能和精神运动技能方面缺陷更大,以及注意力下降、共济失调、判断力受损、言语不清和情绪易变性。


3.  当BAC为0.20%~0.30%时,严重酒精中毒会导致协调功能缺乏、思维混乱、意识模糊以及恶心和呕吐。


4.  当BAC超过0.30%时,患者可发生昏睡和意识丧失。一些患者会出现昏迷和呼吸抑制,且可能死亡。


应注意的是,根据上述因素以及酒精浓度升高还是降低,酒精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可能不会与BAC相关联;酒精水平不断升高时其作用可能更加明显。


还需要注意的是,同时摄入其他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物、阿片类药物、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和“策划药”)可能会拮抗或增强酒精的作用,从而不能根据BAC可靠预测临床症状


其他检查:


对于单纯性轻微乙醇中毒患者,通常不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对于中至重度单纯性乙醇中毒患者(即,不需要插管、最初无低血糖、无创伤病史和创伤的临床体征),我们初始会测定血清乙醇浓度并进行基础生化检测(血糖和基础的电解质)。此后,如果初始实验室检查结果无异常,则可每8小时监测1次血糖浓度,而不需再次测定血清电解质。


这种方法假定患者为单纯性“中毒”,且其临床状态未发生任何急性改变(如,抽搐)。对于存在显著共存状况的患者,需要根据其共存疾病和损伤进行更密切的监测。

 

治疗


单纯性急性乙醇中毒的治疗主要为支持疗法。一般而言,所有中毒患者都应进行快速床旁血糖测定;如果出现低血糖,随后应输注葡萄糖。


此外,对于所有表现为急性乙醇中毒的患者,应仔细评估其是否存在隐匿性创伤,且应询问其是否摄入或通过其他方式使用其他药物或可能有害的物质。对于因乙醇中毒而出现昏迷的患者,至少应给予100mg胃肠外硫胺素以预防或治疗Wernick脑病,同时给予葡萄糖。


一些意识发生改变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可能表现为激越状态、暴力和不配合。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化学镇静以防止患者伤害自己或他人。通常对这些患者使用苯二氮卓类和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但必须小心谨慎,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使酒精引起的呼吸抑制加重。

 

轻度乙醇中毒及乙醇清除:


对于大多数轻度乙醇中毒患者,在意识清醒之前,仅需接受观察和连续监测。对于具有明确酒精摄入史但无容量不足特征的轻度乙醇中毒患者,通常不需要进行静脉内(intravenous, IV)插管和补液。

 

不同个体中,乙醇的代谢存在较大差异。对于非成瘾性饮酒者,血液乙醇的清除速率大约为每小时15~20mg/dL(3~4.5mmol/L)。对于长期酗酒者,乙醇的清除速率为每小时25~35mg/dL(5.5~8mmol/L),某些患者甚至更快。


然而,不能仅根据已测得的(或计算的)血清酒精浓度对这些患者进行处理。如果轻度中毒患者在临床上不再处于中毒状态,且临床医生认为其对自身或他人不具有危害,则让其出院是安全的。理想状态下,患者出院后应由清醒且能够胜任的个体照料。

 

中度乙醇中毒:


对于存在容量不足、低血压或营养不良特征的中度乙醇中毒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静脉导管插入并进行补液。对于中至重度中毒患者,意识水平出现任何改变时都必须进行进一步评估。

 

如果患者具有明确的酒精摄入史且连续检查显示患者的精神状态有改善,则可能不需要进行进一步诊断性检查。然而,如果存在任何关于可能的隐匿性创伤问题,或连续检查后患者的精神状态并未改善,则应对患者头部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并根据需要进行其他诊断性检查。

 

重度乙醇中毒:


应对所有重度乙醇中毒患者进行积极支持治疗。对于BAC较高的患者,必须特别注意其呼吸状态,包括频繁评估其气道和呼吸。如果患者不能保护其气道或呼吸不足,则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对于具有容量不足或低血压证据的患者,应静脉内给予等渗晶体溶液进行补液。所有因乙醇中毒出现昏迷的患者都应接受胃肠外硫胺素,用于预防或治疗Wernick脑病。


对于重度中毒患者,活性炭和洗胃通常没有帮助,因为胃肠道吸收乙醇的速度极快。对于需要积极支持治疗的重度中毒患者,可将其收治于急诊科观察室或收治入院。大多数出现昏迷或乙醇中毒的其他显著并发症的患者都需入院接受密切监测,直到清醒。


我们临床工作者,急性酒精中毒也是各大医院常见的急症之一,这类患者往往存在以下风险,也是急诊高风险患者,急诊医生应加以谨慎。


【误吸】


误吸是醉酒患者发生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饮酒者胃内往往存有大量的食物,呕吐时患者常常此时气道保护能力丧失,极易导致误吸胃。因此,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必须重视防止误吸。


【双硫仑样反应】


应用药物(头孢类)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导致的体内乙醛无法降解,蓄积在体内,造成乙醛中毒现象,又称双硫醒反应。常常表现为呕吐、心跳、气急、心率加速、血压降低以及嗜睡幻觉等。因此,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且血压降低患者应询问近期用药病史。


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主要有:


1.  头孢菌素类药物 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曲松、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克洛等。以头孢哌酮的双硫仑样反应报告最多,最敏感。


2.  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


3.  其它抗菌药物 如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


【急性胰腺炎】


酒精中毒是急性和慢性胰腺炎的常见的诱因。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予以注意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必要时监测胰酶。


【低体温】


由于酒精可造成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且减少判断力或导致迟缓;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中,易造成低体温。因此,处理急性酒精中毒时,无论在院外,还是在急诊科,保温是必要的措施。


【横纹肌溶解】


饮酒患者常昏睡很长时间,如肢体不活动,长时间压迫部位,也会出现肌肉的缺血坏死,后者可导致横纹肌溶解。因此,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一定要定期翻身,防止肢体长时间受压。


【心脏急症】


饮酒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建议在急诊工作中,急性酒精中毒且有冠心病高危患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 


【脑血管急症】


某患者因深度酒精中毒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急性酒精中毒,同时应进行仔细神经学检查,必要时头颅CT来除外脑血管意外。


【酒精性低血糖症】


酒精性低血糖症是一种因酒精中毒引起的低血糖综合征。因此,对于急性酒精中毒神志模糊、嗜睡、昏迷等症状时,应警惕酒精性低血糖症的可能,密切监测血糖浓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