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疑案|在芭蕾舞剧《魂断梅耶林》中解读梅耶林之谜

 阿里山图书馆 2016-09-18

《魂断梅耶林》是根据史实梅耶林事件改编的芭蕾舞剧,讲述了奥匈帝国王储鲁道夫与情妇玛丽之间的爱情悲剧故事。本剧完全根据皇室历史独立编排,是一部严肃正统的芭蕾版历史剧。因为首演于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这部剧的制作也是极尽奢华,舞台上不论布景还是道具服装,都尽量贴近奥匈帝国的特色。因为没有了“芭蕾原剧”的束缚,编剧肯尼斯.麦克米伦(Kenneth MacMillan)从李斯特的音乐中取材,用三幕十一场的篇幅去叙述鲁道夫王子的悲剧。【新思享研究与批判】本期就从这部芭蕾舞版历史剧谈起,回顾梅耶林到萨拉热窝事件。

     

鲁道夫·弗朗茨·卡尔·约瑟夫大公,1858年8月21日生于维也纳附近的拉克森堡,1889年1月30日因精神崩溃,与情妇玛丽·维兹拉在维也纳郊外的梅耶林一同殉情自杀。鲁道夫是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皇后伊丽莎白(茜茜公主)唯一的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英俊与母亲的美貌,是一个有着金黄色眼瞳的美男子。作为奥地利皇室唯一的直系子嗣,从出生之日起便拥有巨大的财富和崇高的地位。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不但拥有奥地利国王的王冠,还拥有匈牙利、伦巴第、波希米亚等国的国王王冠和头衔,当时的奥匈帝国无论是人口还是国土在欧洲都是举足轻重的。

奥匈帝国是在奥地利帝国基础上,通过奥匈协约建立的二元制君主国,实质上是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对于现代民族主义兴起的一种无奈的让步而已。在中世纪,民族感不强的时代中,哈布斯堡皇室统治着一大堆领地,从莱茵河畔直到西乌克兰,皇室用一大串诸如“国王,亲王,大公,公爵,伯爵”等领主称号,统辖这片广袤的土地和土地上居住着的民族各异的臣民们。这种中世纪的统治结构,甚至在17世纪就已经不合时宜了,法,英,普等单一民族君主国的兴起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拿破仑战争期间,皇室失去了一直装点门面的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不得不改称奥地利皇帝,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连奥地利帝国也要维持不下去了,随着帝国在意大利对法国和在波希米亚对普鲁士的接连两次战败,一度被压制的民族解放运动又再度汹涌澎湃起来,皇室为了拉拢自特蕾莎女皇时代就一直效忠皇室的匈牙利贵族,不得不于1867年授予匈牙利自治权,这就是所谓“奥匈二元制君主国”的由来,简称“奥匈帝国”,其正式全称是,“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斯蒂芬的王冠领地”,存在了半个世纪,是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最后一个封建君主国。

以哈布斯堡王室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鲁道夫作为王室唯一的男性子嗣,他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各方利益。二十岁那年,鲁道夫娶了比利时的公主斯蒂芬妮为妻。起初倒也还算美满,但没有几年,他们之间的感情日渐单薄。同时政治上的失意,将鲁道夫王子推向日益被动尴尬的处境。消沉无助中,鲁道夫在维也纳、布拉格干脆过着奢华的纵情生活,高贵的女伯爵、美艳的米兹妓女,都成了他的情人。后来情人女侯爵向他引荐了维茨拉男爵家的女儿玛丽。玛丽年轻漂亮,而且对于男女之情并不青涩,鲁道夫对她十分着迷。然而他们的私情却不容于宫廷,被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所干涉,最后二人躲到梅耶林的猎邸,双双吞枪自尽。这样的爱情悲剧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被艺术家们所取材,改编成芭蕾、电影、歌剧等艺术形式,赚取了不少痴男怨女的眼泪。或许哈布斯堡王室希望外界最好就如此来理解这桩悲剧吧。鲁多夫的母亲茜茜公主忍受不了丧子之痛,她与弗兰茨·约瑟夫最后的一点夫妻情份也最终了断了。从此她云游四海,九年后竟在日内瓦死于一桩误杀。

根据当时的继承法则,本是弗朗茨皇帝的弟弟卡尔·路德维希大公(ArchdukeKarlLudwig)成为皇储,但是卡尔·路德维希大公放弃了继承权,于是几天后,卡尔的儿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成为了皇储。有观点认为,茜茜的这个独子如果不死,就轮不到他的堂弟继承皇位,也就不会发生萨拉热窝刺杀事件,说不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因为弗朗茨·斐迪南是个狂热的大奥匈帝国主义者,想要吞并掉塞尔维亚,这才招致塞尔维亚青年的刺杀。

正因为有这些政治原因,因此人们对于梅耶林事件的真相格外好奇。当时鲁道夫失去踪影后不久,人们发现他和玛丽双双陈尸在维也纳森林里的梅耶林猎栈。官方如何宣布王子鲁道夫之死也十分棘手。最初是说鲁道夫因心脏病突发而亡,根本不提玛丽,而将她的尸首悄悄拖去掩埋。但是官方的说法不能自圆其说,紧接着又只好宣布鲁道夫是自杀身亡。于是各种演义纷纷出笼,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说法是王子与情人玛丽在王室压力之下欲分手而欲罢不能,二人遂自杀殉情,当时的说法是,鲁道夫举枪向玛丽头部射击,然后在玛丽尸体旁呆坐了几个小时后自己饮枪自尽。为了不违反天主教自杀者不能正常入葬的规矩,皇室还特别从梵蒂冈教廷得到一纸敕令,宣布鲁道夫当时处于“神经不平衡”状态,以便葬于皇家陵墓。

除了官方的说法之外,还有关于这对婚外情人死前曾经争吵的说法。据说玛丽是被太子鲁道夫杀害的,然后太子自尽。也有说他们是各自自尽,或者互相射杀,还有的说玛丽在死前已经怀孕,并且说她的死因是由于强制堕胎所致,而太子痛不欲生,于是自杀。 根据当时尸检的报告,玛丽是死在鲁道夫之前几个小时,有可能是鲁道夫杀害的她(也可能是她自杀)。 鲁道夫留给太子妃斯蒂芬妮的遗书也支持自杀的解释。他在遗书中说,只有一死才能还自己清白。不过,此信也留有疑问,他并没有说出自杀的原因,也没有提到玛丽·维茨拉。 另外在葬礼中,太子鲁道夫的手上带着手套,据说手上有当时格斗留下的伤痕。 不过,关于这起皇家事件的来龙去脉,主流的历史学家早有定论,认为这是与民间男欢女爱的殉情悲剧一般无二,其中并无多少蹊跷可言。

可是,皇家的事件环环相扣自是非同一般,特别是鲁道夫的过世,引起奥匈帝国皇位的转移,最后传给了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侄子弗朗茨·斐迪南,斐迪南又在萨拉热窝被刺,紧接着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皇位只好再传至其侄孙卡尔(卡尔的妻子即是几十年后再度放言皇太子鲁道夫死于谋杀的纪塔皇后)。而一战后奥匈帝国一蹶不振,卡尔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末代君主,终结了辉煌几百年的帝制时代。这样前后环环相扣,互成因果的结局自然引起坊间各色的猜测和流言。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说法便是阴谋论。这种论调认为,皇太子鲁道夫与玛丽的情事早已是皇家公开的秘密,况且太子妃斯蒂芬妮自己也与外人有染,因此,鲁道夫和玛丽并不足以到自杀殉情的程度。有人还对当年的文件仔细解读,认为档案资料与事实之间有着关键的不同。其一是火器发射的六颗子弹都并非出自鲁道夫的手枪,最初的报告说只打了一枪,立刻使太子毙命。这就提出一个疑问,那么另外五枪是来自何方?于是使人心生疑窦,不得不认为在太子死前有过一番争斗。不过在教皇允许鲁道夫归葬皇家陵园的敕令里却说只有一枪,而且就是鲁道夫向自己开的一枪。况且当初为了向教廷讨得这纸允许鲁道夫归葬皇家陵园的敕令,还特意美化了其自杀的原因,若是皇家已经掌握了鲁道夫他杀的证据,为何又秘而不宣呢?

1915年,据说是当时为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作暗探的阿尔姆.加德·卡尔·格拉夫斯(Dr. Armgaard Karl Graves)曾经写过一本《霍亨佐伦王朝的秘密》的回忆录,书中写道: “普鲁士已经在哈布斯堡王室和奥地利事务上占尽先手,奥地利在所有举措上都与德国站在一边,并得到德国的支持。这种联盟如此紧密,就连奥地利帝国的王室皇位继承人若如不能得到普鲁士德国的认可都无法登基。皇位继承人皇太子鲁道夫大公被秘密杀害于梅椰林一幢猎园的小栈房中,关于此项不幸的悲剧有多种流言,但其真实原因极其重要,却没有曝光于众。”在分析了事件的各种细节之后,暗含的结论指向当时普法之间的争斗,双方都想在弗兰茨·约瑟夫的身后争取到新王的结盟,而鲁道夫的软弱和犹疑致使其被人谋杀灭口。 

1980年,格尔德·霍勒出版了一本《梅耶林:解谜》(Mayerling: L?sung des R?tsel)的书,叙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经历。其中讲道:一九四五年,苏俄的炮火猛攻圣十字架(Heiligenkreuz)的熙笃会修道院(Cistercian monastery),而玛丽·维茨拉的墓地就在这里。一发苏联的长程榴弹炮打碎了玛丽墓穴上覆盖的花岗岩石板。作者是一名医生,他称当时自己所在的部队正驻防在教堂附近,于是被叫去检视玛丽·维茨拉的遗骨。 霍勒仔细检查了玛丽·维茨拉的头骨和其他遗骸,想要找到子弹穿透的洞眼或其它痕迹,但是没有发现骨骼上有任何明显损坏。这与原先所说鲁道夫射杀其情人的报告并不一致。不过也有几种对霍勒的发现不同的解释,例如说玛丽·维茨拉的遗体腐败严重,根本无法作彻底的检查,还有的说玛丽·维茨拉的枪伤并不见得是在头颅上,等等。 

1959年7月7日,玛丽·维茨拉的遗骨重新在圣十字架教堂墓地归葬,因为原棺椁在二战的炮火中严重毁坏,所以再次下葬的墓地已是全新的葬具。或许也是受到后来皇后纪塔言论和舆论的鼓动,1991年7月25日,圣十字架的墓地又遭偷盗,玛丽·维茨拉的遗骨再次被拖出墓穴。后来总算重新找到,并验明正身,确属玛丽·维茨拉。但此次发现再次表明与官方报告牴牾,没有发现头骨上的枪洞,而且有证据显示她是被殴打致死。当然也有人说,这架尸骨到底是不是玛丽·维茨拉的遗体还很难说。

1993年10月28日,玛丽·维茨拉的遗骨重新归葬原墓穴。2008年发表的一篇有关梅椰林事件重新分析的文章中指出:捕获的盗墓被告赫尔穆特·弗拉泽尔施泰因是个家具商人,也是梅椰林事件迷。偷去的玛丽·维茨拉尸骨并未胡乱扔弃在墓园里,而是拿去做法医鉴定。据弗拉泽尔施泰告诉检察官,这是一百多年前被杀害的一位亲戚的尸骨。更为蹊跷的是,可能是射杀,也可能是刺杀。他希望得到法医鉴定,但有人说,其实是背后有人出大价钱要买这具尸骨。而玛丽·维茨拉家的后人起先同意做尸骨鉴定,说好提供家族DNA的样品做对照,继而又突然反悔。法医专家认为头骨过于破碎,很难确定,但从尸骨上的织物判断似乎又支持这是玛丽·维茨拉的遗体。

直到最近,还有热衷于梅椰林事件的人在网上提出:还有一件关键物证,是一件带锁的金属小箱,近期在加拿大移交给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后人,其中有关于梅椰林事件的官方档案文件。当初说是文件焚毁了,但也有消息来源说是被当时的奥匈帝国权相塔菲(Taaffe)的家人带到了爱尔兰,后来得而复失,又失而复得,云云。

 1992年10月29日,在伦敦柯芬园再次上演芭蕾舞剧《魂断梅耶林》,没有想到的是,舞剧编导肯尼斯.麦克米伦爵士在后台因心脏病发作不幸猝死。皇家歌剧院总监叶瑞米·伊萨科斯在演出落幕之后上台宣布了麦克米伦的死讯,他语音沉重地对观众们说:“大家请起立,俯首,静静离开剧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