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天和字体打交道的设计师,你真的了解文字吗?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6-09-18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当中,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而且是唯一广泛使用并延用至今的“语素文字”。这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除了汉字之外,还有古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和玛雅文明的象形文字。虽然汉字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但“汉字”之所以称之为汉字而不是其它,汉字又是如何发展的,我们可能都知之甚少。所以就有了今天的这篇文章,让它带领我们一起系统性的了解一下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汉字。

为什么叫“汉字”?

“汉字”一词最早记录于元朝《金史》卷九本纪第九,“章宗一”:“十八年,封金源郡王。始习本朝语言小字,及汉字经书,以进士完颜匡、司经徐孝美等侍读”。《金史》也出现多次,如:“女真初无文字,及破辽,获契丹、汉人,始通契丹、汉字,于是诸子皆学之”。 “长子布辉,识女真、契丹、汉字,善骑射”。

金史

发展历史

传说

据传说,汉字是由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仓颉所创,他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遂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

据《淮南子》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句中说:仓颉创造出文字的那天感动了上苍,谷子像雨一样从天上落下,鬼怪无处遁形,惊吓的在夜间大哭。

仓颉

传说归传说,关于汉字的起源,确切的说是汉字文化体系的形成,这一过程的开始和发展由于相关资料的缺失,并没有定论。不过根据近期发现的具有丰富内容的古汉字资料了解到,宏观上汉字体系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原始文字时代

文字发明前人们以口头交流为主,但在知识的传播和积累中口头交流的方式有明显缺点,于是使用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具有明显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特定的对应关系时,原始文字就形成了。

原始文字

近几十年来在贾湖遗址、大地湾遗址、大麦地遗址、半坡遗址等国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刻在陶器表面上的符号标记,这将中文文字的起源推后了一千多年。但这些标记只是单独的出现,并没有出现词组和隐含的语境,用古文字界泰斗裘锡圭先生的话来说:“我们没有任何依据能够表明这些象形符号是商代文字的祖先”,但它的确代表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殷商时代这段时间里黄河流域文明的符号使用史。

象形指事时代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发掘出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些文字的造字方法与陶文相同,被称为甲骨文。后来经过研究了解到这些文字是前14~前11世纪的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甲骨文

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钜细靡遗描绘意象的方式向容易纪录刻画的简化方式变迁,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也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个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识别出近2000字,其中公认的有千余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考古和艺术价值。

金文

春秋时代开始,各地诸侯相争,而原本周文化独尊的局面逐渐破坏,各地区的文化开始有'在地化'的改变趋势。到了战国时代以后,这种情况更明显,在文字使用方面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为五大系统:东方齐系、东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晋系和西方秦系文字,各系统的文字大体上相近,只有小部分文字有所差异,因此彼此文书往来并没有太大问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隶属于秦系文字的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不同语族间的文化传播,对中国的统一以及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小篆-刘禹锡《陋室铭》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时期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很少,以象形与指事的独体字为主,大量事物以通假字来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例如先秦的“文”,兼有后世的新字“纹”的功能,表示组成各种事务的规律、型式,不单指文字的文,也包含野兽身上的花“文”、布上面的织“文”、手指的指“文”等数种含意。

除了“凹”、“凸”等特例直到唐朝才发明,大部分的象形指事字很早就已经定型,成为下个时代形声会意组字法的基础。

形声会意时代

为了能更精准的表述,从小篆时代开始一直到现代,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不断增加的新事物,以基本的象形指事字为基础又发展出了形声、会意的组字法,以组合方式,来细化大量的字出来,使得文书上记载越来越精密,到今天一直是造字的主力。

比如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建立者刘?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字; 最早海上的交通工具就只有:“舟”一种;但演化到现在,细分成“舨、舟、艇、船、舰”等不同小大规模与形制的“舟”;

近代化学名词在翻译成中文时,也用了形声会意造字法,造了一系列的新字,例如“溴”、“钚”元素与“醇”基、“醛”基等有机化合物名词。另外化学上还有很多将两个字的部分凑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的字,其发音也是两字发音凑合而来,如表示碳氢的“烃”、表示碳氧的“羰”、表示氢硫的“巯”、表示氢氧的“羟”等。

从原始的简单符号到如今结构复杂的文字,这不仅仅是汉字的演变,更是文明的沉淀。相信在世界文化不断交融,人类认知边界不断拓展的今天,文字也会在这一进程中承载起它应有的价值。就像《三体》中对于未来世界的构想那样,未来世界的文字不再局限于国家、民族、政体,而是一种交汇融合,取长补短,正如同今天的我们总是要在句中融入英文单词一般,我们不再受制于汉字的局限,而是去尝试以各种方式去探索思想表达的边缘。

好了,和汉字相关的内容今天就到这里,下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西方字体。Comming soo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