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迟到赖堵车、不接电话是开会,你为什么总是爱说谎| M周刊

 汉青的马甲 2016-09-19

文/巴九灵

睡懒觉迟到,却向上司解释说是路上堵车;不想接朋友电话,总是推托正在开会;明明不想赴约,却装成有时间一定会去的样子;忘记查收邮件了,也要辩解说是刚从垃圾邮箱里找出来……

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

有研究称,我们每天会被欺骗10-200次不等,陌生人见面后的十分钟内,说谎的次数就为三次。

在职场环境下,说谎更是难以避免,不少调查结果都表明,大约80%的应聘者在面试工作的时候说过谎,50%的员工至少会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向老板说谎。

的确,生活中很多谎言可能都是出于善意。但是,说谎也有原则性,如果个人在重要的事项或者工作上习惯说谎,那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今天,小巴就从说谎的动机、如何判断别人说谎以及如何避免被误解为说谎这几个方面来谈谈说谎这回事儿。

No.1

什么情况下会说谎?

1

保护自己

一般这类人撒谎是为了保护自己,为自己开脱责任。比如工作上出现失误,害怕承担责任,会撒谎说是某人没有交代清楚或者硬件出现问题。让无辜的人承担责任,这类情况轻则导致赏罚不明,重则也会因处理不当流失人才。

2

取悦或宽慰他人

这类谎言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例如同事今天穿了一条新裙子,我们肯定经常听到一些“一点儿都不显胖”“你穿这件特别有气质”的话,这种类型的谎话通常是为了博取他人的好感。

同事的方案没被通过或者正被上司痛批一顿后,也会听到“你的方案很不错啦,客户太没眼光了”“你已经做得很好,出现点错误也在所难免的嘛”这类话。这样的谎言是出于善意的,一般是为了宽慰,不会伤害他人,但也可能让对方失去知道真相的机会。

3

夸耀自己

有些人说谎是为了炫耀自己,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比如吹嘘自己的朋友或亲戚,这类人撒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使自己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

No.2

如何判断对方在撒谎

普通人在说谎时会出现与自然状态下不同的肢体语言和应激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判断对方在说真话还是有所隐瞒。

1

看对方的眼睛

人在思考的时候,眼睛会不自觉地注视着一点。当回忆什么的时候,眼睛会往左上方看。而当人在虚构一件事时,眼睛会看向右上方。另外,撒谎者并不像我们普遍认为的那样不敢与人有眼神接触,相反他们会刻意专注地盯着你的眼睛,一方面为了不显得心虚另一方面也为了观察你的反应。专注会导致眼睛过快干涩,这也是为什么说谎者会频繁眨眼睛的原因。

1992年,英国财政大臣莱蒙发表电视演说,表示绝不降低英镑汇率,面对摄像机一分钟眨眼高达64次,说明他对自己的发言并没有自信。

结果短短几天内英镑不断贬值,最终退出欧洲汇率体系。

2

看对方能否直接回答问题

当你的问题让撒谎者措手不及时,他们通常不会直接跟你说是或不是,而是以模糊不清的态度搪塞过去。同时还会反问“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你是怎么想的?”来避免自己发言。或者会频繁使用“啊?”“是吗?”这类词语,给自己组织谎言创造时间。

3

看情绪是否有快速变化

有些人说谎时,情绪是会变的,这样的情况分两种。一种是突然变得很愤怒,为了避免不让谎言被识破,会本能地做出抵抗,这时就会突然发脾气。另一种情况则是突然变得很好,当对方向你撒谎时,会不自觉地向你示好,避免被怀疑。

4

注意对方的肢体动作

当言不由衷的时候,为了掩饰内心的紧张,人们会下意识的用一些小动作来缓解内心的紧张,最常见的有摸鼻子、弄头发、扶额头、拽衣领等,这些动作都是在紧张思考的时候才会有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动作缓解自己内心的紧张。

No.3

如何避免别人对你撒谎1

观察对方个人习惯

当然也有人说,规则永远不靠谱,反常才靠谱。并不是所有原则都适用于所有撒谎者。比如有人讲话时的习惯就是往右上方看,那么用左上回忆右上虚构的方法识别谎言就行不通了。

这里引入“基线”也称为“诚实底线”的方法。在提一些对方可能会撒谎的问题前,先提些对方更有可能诚实回答的问题。观察他在说实话时做出的一些肢体动作,了解他们自然说话时使用的词语。然后,在他们回答一些与谎言相关的问题时,留意他们是否出现了语言和身体上的转换。

过去一段时间比较火的真人秀《非常了得》就是鉴谎类节目,通过嘉宾对出题者进行提问和互动来判断其是否说谎。其中在平底锅控一期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出题者在与主持人进行轻松的问答互动时,伴随很多手部动作。

但当他回答嘉宾提出的关于题目内容的问题时,他的手部动作消失了,全程紧贴在身体两侧。不同于放松环境下的肢体动作,恰恰反应了说谎者内心的紧张情绪。

不过,即便你的确看到了这些信号,也不能完全确保对方是在撒谎。这些线索只能说明对方也许并没有说出全部事。

2

请他发邮件

康奈尔大学的沟通专家杰夫·汉考克要求一些学生用一周时间去记录他们面谈、电话聊天、短信以及电子邮件的情况,然后列举一个名单,看看哪些沟通方式包含更多谎言。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在使用电子邮件时撒谎的概率最低,在交谈时撒谎的概率最高。

根据汉考克的观点,人们之所以不愿意在使用电子邮件时撒谎,是因为他们的话语会被记录下来,这让他们内心忐忑不安。因此,一半以上的谎言都是在口头交谈中发生。

如果你想尽量减少对方的谎话,就请他发邮件吧。

No.4

如何避免被认为撒谎

当你在识破别人的同时,其实你也在被别人识破。下面小巴举一些面试中常见的例子,即使你说的是真话,也会因为这些表达习惯让面试官觉得你在撒谎。

1

表达信息过度

通常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尽可能使信息适量,根据对方的需要提供信息,对方问什么就回答什么。说谎者由于表达失误,想要把谎言编得更圆满而主动提供更多信息,反而更容易引起对方注意。

比如A在回答面试官前一份工作的月收入是多少时,是这么回答的:“一般为8000左右,这是真的。因为当地消费水平比较高,同时我的业绩也做得很好,公司的整体行业前景都很不错。”

A说的是谎言吗?很可能。他给出了答案之后用大量的信息去解释强调8000元月收入的真实性,但这些信息并不是面试官所需要的。

2

避免细节

说谎者在编故事时通常会避免说一些细节,由于紧张或内心矛盾等原因,往往会告诉你一个故事大概就完了。

面试官问B在上一份工作中与上级的关系如何。他的回答是:“我们关系很好,他是个不错的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我的帮助很大。”

B也很有可能在撒谎。如果他表达的内容是真实的,一般会加上更丰富的细节。更可信的说法是:“我的上级是我的主管,我们为了准备关于公司半年销售计划曾一起对公司好几年的销售量进行调研和讨论,最后报告的幻灯片也是他一点点教我的……”

3

不使用第一人称

为了使自己与谎言保持一定的距离,说谎者在编造故事时会下意识地避免用第一人称“我”这个代词。

面试官问C如何获得XX公司的实习机会。C这样回答“当时在网上寻找实习机会,刚好看到XX公司的招聘,就投了简历,经过面试顺利地拿到了offer。”

更可信的说法是“我在网上寻找实习机会,恰好看到X公司的招聘,于是我就投递了简历,人事给我发来面试通知,结果我也幸运的得到了实习机会。”

现实生活中总避免不了说谎,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人们第一次开始说谎是写作文,而说过最多的谎莫过于“用户已阅读并同意使用协议”。但当谎言伤害到他人时,我们就不得不提高识破谎言的技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