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牡丹纹 | 百花低首拜芳尘

 花小鼠 2016-09-19
牡丹纹,来自花色艳丽,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牡丹。牡丹曾是中国历史上的国花,其品种繁多,姿态万千,无一不妩媚动人,多引得文人雅士赋诗作文。


  牡丹的种植历史追溯于汉代,因其花似芍药而被引种,经过多年的栽培,在唐代,牡丹已被视为花王。洛阳,作为闻名天下的牡丹之乡,所得的牡丹更是争奇斗艳,美到极致。


  关于这牡丹之乡的美名,更是有一段奇闻异事:传说一日武则天醉酒,下令要看到百花齐放的景象,当时为冬日,众花多开,然而唯独牡丹不从。因此,怒气上头,牡丹被贬至洛阳,洛阳由此得名。


  唐徐凝曾咏牡丹:“何人不爱牡丹花,占尽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女娇万态破朝霞。”除了占据文学题材的一席之地,牡丹也成为了各种艺术作品的选材,牡丹纹应运而生。


  牡丹纹作为花王牡丹的艺术衍生,具有丰富多变的造型和构图。手艺人可以描绘一株独立的牡丹纹样,栩栩如生,活力盎然;也可以专注一角的纹饰,经过不断重复、对称,构成几何之美。



  人们喜欢牡丹这喜闻乐见的题材,因此它在传统的陶瓷装饰中广泛多见。西夏时期,人民崇尚牡丹,将其视为国运昌隆的象征,因此牡丹纹出现在西夏人日常生活器皿的角角落落:壶、瓶、罐、钵、碗、盆、盘、翁等,都运用这富贵之花装点,寓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后来的唐宋元明清,牡丹纹经久不衰,更是成为瓷器的主要纹饰。经过艺术渲染的升华,牡丹纹的图案更加精致多变,除了单支的牡丹,更有牡丹孔雀等华贵的花式,一丝不苟,夺人眼球。



  除去瓷器之上的印花形式,牡丹纹还以古典家具之上的雕刻形式而存在。经过艺者的精心塑造,适时的顿挫起伏、转折凹凸,使得牡丹纹饰脱壳而出。立体浮雕,镂空技艺,创造了异于绘画的真实触感,其魅力不亚于花园内亭亭玉立的雍容。


  牡丹的吉祥寓意还被带到了女工丝织行业,用其作为装饰语言,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其表现形式具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等,或是与其他福瑞之物搭配成组。


  牡丹吸取天地精华灵动生长

  寓意美好繁荣国运昌盛

  冠绝群华,花王跃然

  精心之致 望君珍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