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设计说” 日站君会为您推送一条设计物语 365天,365句经典,每天只更新一次哦 今天是周一,大家上班或上学开心吗?日站君知道你们不开心……所以今天给大家看点“特别”的故事,看后你们估计会更不开心。 在日本,精神病患者人数增长快速。由于经济下滑、人民收入下跌、物价飞涨等因素,使精神疾病患者暴增。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日本被强制隔离的精神病患者超过1万人,10年内增长了两倍,着实让日本民众大吃一惊。 事实上,这些被隔离的患者,仅仅是精神病患者的一部分。早在2010年,前往医院治疗的日本精神疾病患者已经超过了320万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抑郁症。 在我们国家,由于历史背景以及社会舆论等因素,人们向来认为精神病患者是“疯子”,选择远离或者歧视他们,以致很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拒绝接受治疗。为什么会觉得精神病患者可怕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担心他们会给自己造成伤害又无处追究责任。 但是日站君认为,“精神病”虽然是一篇难以自拔的泥潭,但是泥潭上有很多木板,就看你愿不愿意被拯救,利用那块木板挣脱泥潭,可有些精神病患者就是不愿意去拯救自己,这一点我们无法责怪他们没有为关心他们的人尽力治疗,只能说这“任务”太难。 虽然他们的身体是健康的,可是精神世界却是一片荒芜,你能说癌症是无法治疗的顽疾,患病之后就只能等待死亡,“精神病”是主观情绪,只要能想开,就自然好了,但是心病还须心药医,“精神病”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解决的。 然而就有人另辟蹊径,找到了自我解脱的“新路子”,在日本,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艺术家——草间弥生,这位被人早已讨论过无数遍的老奶奶,就用她患有“精神病”的内心世界来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殿堂! 关于草间弥生,她的一生实在是太过传奇。而传奇的起点是她那不幸的童年!1929年,草间弥生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一个富裕家庭。但是,由于父亲的放荡生活和离家出走导致家庭分裂,母亲因此患上了歇斯底里症,这一切让草间弥生的童年记忆并不美好。 在不到10岁的时候,草间弥生患上了一种神经性视听障碍疾病,这使她经常出现幻听、幻视,她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于是她开始画这些斑点,它们像是世界的细胞、分子,草间弥生把它们看成是来自宇宙和自然的信号。 “地球也不过只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她用圆点来改变固有的形式感,在事物之间刻意地制造连续性,营造一种无限延伸的空间。 然而,草间弥生表现出的对绘画的兴趣和她出现的幻觉,遭到了母亲的无视和嘲讽。 终于忍受不了的草间弥生在1957年,和母亲决裂,只身前往美国发展。1959年,那时候“嬉皮士”正盛行,在抵达纽约18个月之后,草间弥生的5件作品参加了第十街布拉塔美术馆的一次年轻艺术家群展。从此,她的圆点引起纽约一些知名评论家的注意。 1966年,因相当具有视觉迷幻性的作品《无限的爱》,草间弥生声名鹊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美国波普艺术的兴盛期。草间弥生用“前卫女王”的大胆表现方式使一个日本人、一个日本女人的名字写入西方波普艺术史。 在取得艺术成功的同时,草间弥生邂逅了美国近代著名艺术家、雕塑家和实验电影先锋人物约瑟夫·柯内尔,约瑟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们除了接吻,并没有性的接触。在这段关系里面,约瑟夫的母亲扮演了十分畸形的角色。 有一次草间与约瑟夫在自家草坪上接吻,被约瑟夫的母亲看见,盛怒之下的母亲提了满满一桶水,从他们两个人头上浇下去,并威胁约瑟夫:“不可以碰女人。我不是已经跟你说很多次了,女人很脏,是梅毒和淋病的巢穴。结果,你还带女人回来,和你接吻!”对于这一切,约瑟夫将草间晾在一边,而是首先向母亲道歉。 然而即便如此,两人也一直相伴至1972年约瑟夫·柯内尔去世,可见感情之深。伴侣的离去给草间弥生带来沉重的打击,她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 1973年,草间弥生从纽约回到东京,离开艺术家与评论家,逃出媒体视野,搬进了精神疗养院,并在旁边买下了一个工作室,过着每日往返于疗养院和工作室之间的简单生活。 在被精神疾病折磨的痛苦里,手中的画笔更是她自我救赎的唯一方式。艺术创作将她从濒临崩溃的边缘,一次又一次地挽救回来。草间弥生说,她还想再画100年、200年、300年,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她也会用尽最后的力量去画。 “我一圈圈收着艺术这条线,尽可能努力摸索自己的生存方式。若是没有这个窗口,我一定会在更久之前就因受不了周遭的环境跑去自杀。”从5岁开始拿起画笔以来,草间弥生一直完全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不曾剥离。 草间弥生就这样既没有从“精神病”的世界中完全脱离,也没有放弃同正常外界的交流,她就像是一个奇异的黑洞,连接着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她的作品也成了反应她精神世界的镜子。 用草间弥生自己的话说,“是因为我始终前卫。我跟别的老人不一样,我从几十年前开始就是前卫艺术家,现在我还是。其他人要不是死了,要不是老了,但我永远是前卫艺术家。我是最有才华的,而且我一心工作。你记住啊,我不是波普艺术家,我是前卫艺术家,这个不能再写错了。” 草间弥生并没有其他大牌艺术家的思考和目的性,也并不是特别聪明,没有大家都认为的那种才华,她的创作和社会没有一点关系,没有任何指涉。就像小孩画圈画了一辈子。初心这个词在她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发了财出了名白了头也是一个纯粹的小孩。看起来创作只是谋生、本能、惯性、自闭、寻找自己的安全感。 无论你是否了解草间弥生,一看到作品就马上知道她来自日本。这与意识形态并没有关系,只是因为她把日本民间文化的亲切感和现代社会一体化了。无穷无尽的圆点是她的标志,一直在重复,却又永远时尚。 后记:故事就是这样简单,有的人选择了沉沦,在看不到前路的时候,选择了解脱,我们不能说他们没有挣扎过,他们选择结束生命正是因为数次挣扎的无果,解脱在此时反而成了一种解脱。但更有甚者,将精神疾病变成一场生命的狂想,用尽全力只为了活着,而这种锲而不舍的心力,反而让她有了不菲的成绩,这是难能可贵的,更是值得敬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