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器之美 | 承明烛

 花小鼠 2016-09-19

室中之观多珍怪,兰高明烛华容备。

器之美 | 承明烛

器之美 | 承明烛

器之美 | 承明烛

古人燃烛皆有烛台,用以扦插蜡烛和承接滴淌的蜡油。简单的,用一个设有尖针的承盘,考究的,会铸造成各种工艺造型,材质有银、铜、铁、锡、木、瓷、瓦等多种。烛台大小也有不同,小者可以放置于几案桌上,或者手持行走,大者要贴地放置,形如落地灯,可以同时燃烧数支蜡烛。多层烛台也很常见,燃满蜡烛后,犹如银花火树。

器之美 | 承明烛

器之美 | 承明烛

器之美 | 承明烛

《楚辞》有载“室中之观多珍怪,兰高明烛华容备。”春秋时已出现烛台,至战国各式精制的铜烛台出现,三国、两晋时,青瓷烛台流行开来。经济繁荣的唐宋时期,人们更讲究生活的品位,即使是日常用器也要做得异常精致,于是烛台就不再是单一的生活用具,还兼有了更多的艺术观赏性。

器之美 | 承明烛

器之美 | 承明烛

器之美 | 承明烛

《天宝遗事》载:“甲王以檀木刻童子,每夜饮,列执华烛,故名烛奴。”那时贵族用名贵的紫檀木做烛台,雕刻成童子形状,晚上宴饮宾客时,燃巨烛于其上助兴,名为烛奴。这一时期,烛台已具有了审美的理念,于材质和工艺上亦有了更高的艺术追求。

器之美 | 承明烛

唐三彩烛台造型实用古朴,施釉均匀,色彩深沉雅致,其工艺考究精美,纹饰流畅自然,呈现出大唐盛世的雍容气度,是极为罕见的艺术瑰宝。青花瓷烛台色泽浓艳,有晕散感,底纹精美,随着制瓷业的发展,瓷烛台广泛流行。

器之美 | 承明烛

隋唐时期的烛台底座常刻有精美的花纹,明清烛台造型丰富,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烛台上面或锻造,或雕镂,或彩绘,或以倒模工艺铸造出各种纹饰,集实用性、工艺性、观赏性、装饰性为一体。

器之美 | 承明烛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器之美 | 承明烛

随着历史的进步,烛台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良,从简单的铜器到华贵的唐三彩,再到饰纹精美的明清烛台,小小的烛台亦反映了古代器具的发展史。

器之美 | 承明烛

古人燃烛,室内通亮,闻之有异香。烛台,工艺考究,韵致华贵,展现了别样的古典美。中国历代的工匠师傅和手艺人们,从来拥有善于创造的双手,他们从身边的生活用具着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加工打造,成就富有观赏价值和美学意义的用品。

器之美 | 承明烛

正蹊堂,也是如此,布鞋,不仅仅穿着舒服,走路轻盈,更重要的是,采用缂丝,宋锦等传统工艺,绣出花开灿烂,绣出美景良辰。

器之美 | 承明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