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小区保安,没在正规课堂上学习过一天,毫无美术基础。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雕刻艺术,从此沉醉其中,至今已16年。
他自学成才,把所有业余时间投入学习创作,经过他的巧手雕琢,不起眼的朽木树根“华丽转身”,成为了一件件雕刻艺术品。了解他的人都钦佩他的坚持。他叫闫正国,今年59岁。
半路出家与根雕结缘
闫正国是原湘潭市食杂公司的职工,单位破产改制后,下岗的他当起了小区保安,一次偶然的经历,让他对根雕产生了兴趣。
当时他在乡下朋友家作客,朋友的老婆正要把一截树桩砍碎当柴火。
“我也不知道这树是什么品种,但长得太奇特了,就像一只梅花鹿,稍加雕饰便是好摆件。”看到树根的那一刹那,闫正国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废品也可以成为艺术品。”
要到“梅花鹿”后,闫正国又开始搜集更多奇怪的树根,开始用工具雕刻。
做保安虽然空闲时间多,可不方便带大树桩,他只好从巴掌大的木头开始,闲暇时坐在保安室用小锉刀琢磨。
废弃的木头、模样丑陋的树根,这些别人当垃圾丢的东西,在闫正国的眼中都是宝贝,渐渐地木块在他手里初具雏形,成了各种小动物、小人偶。他也成为大家眼里小有名气的“巧手木匠”。
门外汉初入艺术门径
在他并不宽敞的家里,摆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木桩、树根,完成的作品惟妙惟肖。闫正国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雕刻上,右手虎口生出密密麻麻的老茧。
最初闫正国只掌握了简单的雕刻手法,只能利用根雕本身的天然形状改刻成人们熟悉的动植物造型。毫无美术、雕刻专业基础的闫正国没有满足于此,他翻阅各种专业书籍,观摩齐白石纪念馆的各种艺术展,向湘潭的民间雕刻达人取经。通过一段时间的钻研,他感觉自己可以尝试木雕,于是,他完成了第一件毛主席木雕。
闫正国说,根雕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人物木雕则需要更多的专注力,一个小小的失误,就有可能功亏一篑,因此,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深思熟虑。
被艺术改变的生活
昨天一大早,闫正国就在后院忙活起来,选好一截树桩,几十分钟之后,这个奇形怪状的树根就改头换面成了一个花盆底座。
“雕刻需要把平面的画面转化为立体图形,材料也没法复制,下刀稍有不慎则前功尽弃。”长期从事雕刻让闫正国培养出了静心专注的精神。
闫正国说,“以前当保安下了班非常无聊,只能到处转悠。现在刻一个东西,不经意间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这十多年里,闫正国完成了70多件根雕作品,16件木雕毛主席像,其中最令他感到骄傲的,是一件高达1米3的毛主席木雕。很多茶馆、会所老板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后慕名而来预订。
从一个毫无雕刻基础的下岗职工到民间雕刻达人,闫正国用他对雕刻艺术的热爱,将手中的木头变废为宝。他告诉记者,他会继续雕刻下去,希望能通过作品让更多人喜欢雕刻这门艺术。
|
|
来自: 昵称3664822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