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过宫、过山与时间 24时辰是宋朝应用的,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24小时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叫北京时间,但在我国各个地区看同一北京时间、太阳的升降有早有晚,是不一样的,就是同一地区各个季节太阳升降也是不同的,这主要是各地经、纬度的不同。这就存在一个时间差的问题、真太阳时、当地时间等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概念。以下摘取两篇文章: ──┬───┬───┬───┬───┬───┬───┬─── 东经│ 75 │ 80 │ 85 │ 90 │ 95 │ 100 │ 105 ──┼───┼───┼───┼───┼───┼───┼─── 时间│ 9:00 │ 9:20 │9:40 │10:00 │10:20 │10:40 │11:00 ──┼───┼───┼───┼───┼───┼───┼─── 东经│ 110 │ 115 │ 120 │ 125 │ 130 │ 135 │ 140 ──┼───┼───┼───┼───┼───┼───┼─── 时间│ 11:20│11:40 │12:00 │12:20 │12:40 │13:00 │13:20 ──┴───┴───┴───┴───┴───┴───┴─── 再如古代“占星术”起命宫时,先看太阳在什么宫,再以生时加在太阳所在宫里起顺数至卯位上。由此可以看出,古代星命学家推断一个人的命运时,都是以太阳作为命之所在,即日出于卯而没于酉。由于不同经度的地区见到太阳的时间是不同的,故而以出生时间论命时必须以当地时间为准。 在中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为全国的标准时间,这是“东8区中央经线120°”时间,但并非是“北京的时间”。正确来说,那是指东经120°所在地区的当地时间。我们可以通过(转自星座屋http://www.)当地所在区域的东经度数推算出当地时间。地球由西向东自转一周360°,要24小时,由此计算,每1度距离相差4分钟,再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例如:北京位于东经117°,所以在“北京时间”为12:00时,“北京的时间”就是【12:00+(120°-117°)×4=12:12】,这也就是天文学所说的[真太阳时]。也就是说,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①【当地时间=北京时间+(120°-当地经度) × 4】 此公式大多是用于当地经度<120°时,用于同经度,[(120°-当地经度) × 4]计算得出为“秒”。 ②【当地时间=北京时间-(当地经度-120°) × 4】 此公式大多是用于当地经度>120°时,用于同经度,[(当地经度-120°) × 4]计算得出为“秒”。 ③【当地时间=北京时间+(120°+当地经度) ÷ 15】 此公式大多是用于不同经度,即涉及“西经”时,[(120°+当地经度) ÷ 15]计算得出为“小时”,<24为前一天,>24为当天。 ④【当地时间=北京时间-(360°-120°-当地经度) ÷ 15】 此公式大多是用于不同经度,即涉及“西经”时,[(360°-120°-当地经度) ÷ 15]计算得出为“小时”,<24为前一天,>24为当天。 经度同属“东经”或同属“西经”时,小编建议用①②两条公式计算。经度不同时,即涉及到东、西经,小编建议用③④两条公式计算。 以上公式均以“北京时间”及“东8区中央经线120°”作为标准,若你的出生地是在国外,或出生地在“西经”地区国家时,要把“北京时间”及“120°”改为“当地标准时间”及“当地时间经线度数”。 不清楚自己出生地经度,可在网上通过“经纬度查询工具”查询。 计算所得出时间,在“十二时辰”时间排序查看所属时辰。 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这24山平均每山15度、共计360度。 罗盘上还分为12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毎宫对应30度同时对应3个山。子宫占30度、配半个壬山、子山、半个癸山。 用现代时间看,什么时间过这1度呢?,这就要结合12时辰、24时辰考究。实际上古人的罗盘早就告诉了我们。请看12宫、24山的排法。子宫(也就是子时)从“壬山”的一半345度开始,经过7.5度进入“子山”,再经过15度进入进入“癸山”,再经过7.5度就走完了子宫到达罗盘15度处。经历30度、用时120分钟(1个时辰)。而子时是23点至1点,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0度正好是24点;同理180度是12点。这样我们就将12时辰、24时辰、24山一一对应了。当然这个时间是按“现代时间”计算的、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经纬度计算出“当地时间”进行运算即可(包括北京)。这个时间有什么用呢?用处大大的很,请看我的博客下篇的转载。为了用好过宫、过山时间,各派已经建立起科学的电脑程序、如迷踪法派等,大家知道了原理,直接运用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