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三|垓下 · 霸王别姬

 剪刀_石头_布 2016-09-19


1993年,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


张国荣以一票之差遗憾地与影帝桂冠擦身而过。


作为男儿身,张国荣在电影里出演了一位演绎女性形象的男人——男扮女装的京剧旦角“程蝶衣”。


他在电影中以极其出色的表现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也包括戛纳的评委。他之所以没能拿到影帝桂冠,是因为一位名叫克劳迪娅·卡迪娜尔的评委将其投给张国荣的票记在了“最佳女演员”上。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霸王别姬》,当年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也是电影剧本的原型——讲述的是两个京剧艺人长达半个世纪悲欢离合的故事。作品的名字有双关的意味:既是一出京剧经典曲目,同时也是对故事中两位主人翁的暧昧关系和结局的一种影射。


《霸王别姬》这出京剧的高潮,正如其名称中所体现的那样,在于虞姬自杀前和霸王的诀别。作为一个喜好历史八卦的人,我对这段故事的真实性尤感兴趣。


仔细翻看,《通鉴》中一个字都没有提及虞姬。这原不奇怪,一来,虞姬在历史上是否存在本身就存有争议,二来,怕是光哥觉得,在帝王教科书中,纠缠这种儿女情长的事情没有任何积极之处,不如索性略去。


在传统史观来看,女人只是历史这个舞台上可有可无的道具,不值得为之费笔墨。


幸好,同我一样爱好八卦的太史公司马迁则在《史记·项羽本纪》记录了这个霸王别姬的故事,笔墨不多,但一如《史记》的惯常风格,人物形象丰满,情节戏剧化。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唐朝好事者张守节唯恐太史公辜负了虞姬的才华,在其编写的《史记正义》里头,特别标注了“虞姬和之”的和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啧啧,一句“贱妾何聊生”胜过当下年轻人的多少情话,也迷倒了一片附庸风雅的文人墨客。


只是,《史记》的记述,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并没有道尽虞姬美人的最终结局。


既然虞姬的和歌都这么说了,那她肯定是先于霸王自刎了。文人墨客们如是相信。因此,京剧大师在编剧的时候就将虞姬骗过霸王、抽出他腰中宝剑自刎而死的情节作为了全剧最高潮。


但我不相信。我倒是觉得,如果有虞姬,她一定是在那晚一曲终了的时候被霸王一剑刺死的。


法国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有一副名作,名字叫《撒丹纳巴勒斯之死》,描绘的是亚述国最后一位君主撒丹纳巴勒斯知道自己将被暴动奴隶杀死前一晚的场景。撒丹纳巴勒斯是一位享尽人间富贵的君王,他不愿意自己最爱的东西——妃子、爱驹——在自己死后落入敌人手中,受其凌辱,因此命令他的太监和手下在当晚杀死这些妃子和爱驹。



作为一个有着强烈占有欲的男人,撒丹纳巴勒斯当然不愿意和自己的敌人——那些身份低劣的奴隶“分享”他的私人财产,若他不能继续拥有,他当然有权毁灭。


从我读史书的感受来看,霸王项羽跟撒丹纳巴勒斯是同一类型的男人:野心勃勃,占有欲强烈,不愿分享。


所以,在四面楚歌的垓下,死亡气息扑面而来,项羽猛然发现自己这次是在劫难逃了,于是,他叫起了他最爱的女人——亦是天下最美的女子——让她再为自己跳一支舞。在楚歌声声中,曼妙的舞姿伴着昏暗的灯影摇曳着。


美人如此美好,何苦复求天下?霸王也是醉了。


可如此美好的东西岂可被刘邦夺去?霸王心头一惊,听见帐外楚兵哭声阵阵。


美人一曲舞毕,走到桌边,为霸王斟酒。


大王~请~


爱妃请!


虞姬举起酒杯,微微仰头。


霸王抽出宝剑,轻轻一抹。


水酒洒落地面,渐渐染红。


楚歌依然回响,悠悠耳旁。


我所熟识的项羽,必会同撒丹纳巴勒斯一样,在临死的前一夜亲手了结自己最爱的女人,以免其落入好色鬼刘邦之手,受其污辱。


或许,从项羽的心理上,这是他最后一次战胜刘邦的机会了:


你抢得去我的天下,却抢不去天下最美的女人!


这才是霸王本性。


可为何流传广泛的偏偏却是美人自刎的故事版本?


也不难理解。中国老百姓特别喜欢英雄美人的故事。尤其当看到英雄们不顾天下纷争,跟自己一样在台上儿女情长、缠绵悱恻,台下人总是能获得一种莫名的快感。


这大概是在因为我们喜欢在看戏的过程中混同自己跟戏中人的关系,庄子梦蝶,通过这种常人亦能体会的切痛之感来意淫于英雄美人的场景设定之中。


所以,如果霸王太霸王,反倒失掉了人之常情,让台下人产生距离感,难以产生共鸣。意淫的情绪会在霸王刺向虞姬的那一刻瞬间荡然无存。


反过来,像项羽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到了连自己最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了的地步,那种无奈落魄,却是人人都能、也愿意去回味的情绪。



作为男人,人生最痛苦之事也莫过于此吧!


但更精彩的是虞姬。在戎马一生、久经沙场的霸王尚不敢下决心的时候,为成全自己忠贞不渝的感情,毫无犹豫的拔剑自刎了。


霸王回头的那声“啊——”包含着惋惜、遗憾、痛心,但也包含了对虞姬由衷的赞赏和钦佩。


美人才是台下人心中的主角。美人死了,戏也到此为止了。至于霸王之后是被俘,被杀,还是自裁,乃至东山再起,都不重要了。在戏中,恰恰与所谓正统观念相反,对于虞姬这个女人来说,霸王才是道具,用以承载她的崇高和伟大。


台下人在虞姬刺向自己的时候,伴着霸王的喊声,不自觉的进入了情绪的最高潮。


美好的东西在毁灭中变得更美好。


一声叹息。


在这一局上,霸王败给了美人。


连历史都败给了美人。事实明明是这样,他们却偏偏信那样。


于是,美人为台下人而死,霸王为台下人而怂。



演完程蝶衣的张国荣,被普遍认为达到了“雌雄一体”的超凡境界。文章开篇提到的那位叫卡迪娜儿的女性评委以非常规的方式表达了一个女人对张国荣塑造的女性形象的高度认可。从演技来说,当世无有匹敌;从人品来讲,更令人咋舌称叹。


他离霸王本就一步之遥。


可惜的是,他是个戏子,评价他的是台下人。


在付出了这一切超凡卓绝的努力之后,他收到的却不是与之匹配的认可和赞赏,更多的却是质疑乃至污辱。不过,讽刺的是,这恰恰是台下人给予霸王的最高礼遇。


张国荣应该是想明白了,在台下人看来,美人才是美好的,而成为美人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巅峰的时候戛然而止,通过静止的时间来实现永恒完美。


在四面楚歌的时候,是应该选择像美人那样永恒美好呢,还是选择像霸王那样再拼死一搏?


张国荣选择了纵身一跳。


世界又恢复了美好。


垓下的那一夜,在看似平静的楚歌声中,才恰是人性这场大戏的最高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