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十七|风月往事

 剪刀_石头_布 2016-09-19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自古英雄多好色。商纣、嬴政、刘邦、项羽,尽管品味不尽相同,但对美色的追求本质上是一样的;而中国古代皇帝的能力强弱基本上跟自己的子女数量正相关——嬴政、刘邦,到后来李世民、朱元璋,乃至康熙、乾隆,这些历史上特别能折腾的皇帝,也大都拥有超乎常人的繁殖能力。不难想见,白天统治天下,晚上驾驭宫妇,是男性荷尔蒙的两大主要用处。


子曾经曰过,食色,性也。好色是人的本性,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政治情色却不像才子佳人的故事那么单纯美好,它们往往复杂而险恶。正如下木大人在《纸牌屋》第一季引用王尔德所说的那样:'Everything in the world is about sex except sex. Sex is about power.'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关乎性,除了性本身。性关乎权力。)古往今来,那么多风流人物愿意委身于政治领袖,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恰恰相反,他们是牺牲了自己的欲望——并利用了皇帝们的欲望——以此来谋求权力。


所以,后宫自古以来就是皇帝的另一个战场,打的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玫瑰战争”。


所幸,刘彻从少年时期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最是无情帝王家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于未央宫,太子刘彻即皇帝位,玫瑰战场上的第一场战役也随即打响。


少年刘彻的第一个对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亲祖母,太皇太后窦漪房——对,就是那位曾处心积虑要将梁王刘武送上储君之位的窦太后。


窦太后曾宠爱自己的小儿子到了一种畸形的地步,一心想让他继其哥哥之后登上皇位,罔顾这一行为对国家政治安全的潜在破坏。她这个希望最终未能遂愿,但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她的一些性格特点:首先,她有主见,做事目的性很强;其次,手段泼辣狠毒,无所不用其极;第三,做事不太讲理,很顽固,年纪越大越如是。简而言之,是个顽固不化的老太婆。


而此时的刘彻初登大宝,雄心勃勃,颇想干一番事业。于是,顽固老太婆和黄毛愣头青之间就擦出了火花。


事件的导火索是时任御史大夫的赵绾建议汉武帝凡事“勿奏东宫”。这里面的“东宫”指的是窦太后的居所长乐宫。所谓“勿奏东宫”就是鼓励汉武帝凡事不要请示太皇太后,自己做主即可。当时恰逢汉武帝刚刚登基,想推新政、用新人,于是,赵绾、王臧等迅速成长为支持汉武帝的中坚力量;但推新政的同时,免不了触动了不少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这些人大都是老臣,便跑去窦太后那里告状诉苦,屡屡让太皇太后出手给汉武帝的新政下绊子。于是,为了让改革能顺利推行,减少阻力,赵绾便提出了这么个建议。


然而,这一建议还没有被正式采纳呢,就传到窦太后耳朵里了。老太太勃然大怒,二话不说,立刻派人去翻赵绾、王臧的老黄历,找到很多对二人不利的黑材料,扔到汉武帝面前,让他看着办;同时告诫汉武帝,我们大汉朝廷,向来遵从黄老之术治国,你非要搞什么儒术,这是有问题的。一时间,汉武帝压力剧增,连自己的天子之位都受到了威胁,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暂停正在推行的新政,并将赵绾、王臧二人交由有司处理。最终,这件事以二人在狱中“畏罪自杀”结束。


正史记录这件事,往往将原因归结为窦太后“好黄、老言,不悦儒术”,是政治理念的不同;其实那只是表象,这件事实质上是政治权力之争。而愣头青刘彻是这次争斗中彻头彻尾的输家,最终他向窦太后缴械投降则是个识时务的明智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这件事错在汉武帝和赵绾一方。这里所谓的错,并非是政策的对错,而是指这件事的做法。汉武帝当时太年轻,整件事的成败主要依赖赵绾,但赵绾在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水平是让人大跌眼镜的。他接连犯了好几个致命的错误。第一,他错误的估计了敌我双方实力对比。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窦太后是个顽固、有主见的老太太,从汉文帝做代王的时候便开始参与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了,她的权力是你一句话就能剥夺得了的?赵绾居然天真到认为让皇帝发个诏令便能废掉太皇太后的权力,这是典型的政治弱智的表现。第二个错误,则在于赵绾的方法太和缓、太文明了。政治斗争是生死之搏,不是玩过家家,一旦失去先手,连性命都会堪忧。你看看窦太后在这件事中的表现,耳目遍布,下手既快又毒,那边建议一提出,立马到她耳朵里,马上安排行动,旋即致人以死地,一点回转余地都不给对手留下。所以,赵绾落得个“畏罪自杀”的下场,也多少有点咎由自取的味道。


其次,是宗法和舆论不站在汉武帝一侧。汉朝以孝立国,除刘邦外,每个皇帝的谥号里都有个孝字:孝惠、孝文、孝景……而且这个孝字不仅流于文字,历代皇帝确实都是在身体力行的:汉文之于薄太后,汉景之于窦太后,都在努力践行孝道。此外,汉武帝登上皇帝宝座,多少也是仰赖窦太后支持——汉武帝的丈母娘、长公主刘嫖是窦太后的亲生女儿,这一点立储时为汉武帝提供了极大的政治资本。如今,汉武帝甫一登基,先是违背祖宗成法搞什么新政,紧接着便要跟太皇太后这位当年的主要幕后支持者摊牌搞清算,不仅违背了“孝”的精神,而且也颇有点过河拆桥的意思。对于刚刚登基的新君来说,实在说不过去。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汉武帝当时的政治羽翼尚未丰满,不足以和窦太后力搏。按当时的形势,汉武帝没有能力压制窦太后,但反过来,窦太后要想废掉汉武帝,却是毫无问题的。所以,在这种局势下,汉武帝若是执迷不悔,不及时收手,极有可能招致被废的结局;只有展现出幡然悔悟的乖孙子形象,才是唯一的出路。


话说回来,窦太后虽然犀利,但她毕竟不是吕后,没有临朝称制的野心,这次对汉武帝的敲打,也不啻为一堂生动的政治实践课。她教会了汉武帝三个道理:

1、只要有利益冲突,任何人都会是敌人;

2、既然你身处战场,那就得凭实力说话;

3、没实力,即便你是天子,也得从孙子做起。


后宫生存法则


经过老太太这么一折腾,汉武帝成熟了不少,做事也知道轻重了。接下来对付陈皇后的过程中,他就处理得很有分寸。


陈皇后便是民间传说“金屋藏娇”中的陈阿娇。因这次政治联姻为汉武帝提供了很大的政治资本,陈阿娇自然顺利转正,成为当朝皇后。然而,陈皇后和她的母亲刘嫖出身高贵,养尊处优,为人做事都非常张扬跋扈,甚至对已经身为天子的汉武帝同样如此,屡屡提出很多过分的要求。加之陈皇后是个控制欲和妒忌心都很强的女人,严格管控汉武帝的起居,不让其他女子有趁虚而入的可能性,独占雨露。


这种事情一般男人都很难忍,但汉武帝却忍了。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对母女有窦太后在撑腰。汉武帝实力上不如对方,继续装孙子呗。


等到窦太后一去世,形势便发生了变化。陈皇后母女的待遇逐渐也就变差了;而由于年纪大了,加上又有生育障碍,陈皇后越来越受到汉武帝的冷落。原本,如果陈皇后聪明,这时候抱着淡泊的心态,退出后宫争斗,做一个逍遥无事的国母,也不失为一个上策;但偏偏她还特别执着于汉武帝的感情——说傻也对,说痴情也对。但毕竟她一没了政治靠山,二没了艳丽姿色,三又不能生育,即便再怎么努力,都无法赢回夫君的心了。


于是,陈皇后走上了歪路,找了一个名叫楚服的女巫,搞什么“妇人媚道”——即以某种特殊方法诅咒他人,被人告发。在当时的法令中,这种行为是被严厉禁止的。堂堂大汉皇后,居然公然搞这种邪恶仪式,实在是太有损朝廷颜面了。最终,女巫被枭首于市,而陈皇后被废,打入长门冷宫,郁郁而终。虽然民间广为流传“长门千金买赋”的故事,但那更多是为了抬举司马相如的文采,跟陈皇后没有什么关系了。


陈阿娇算是后宫一个典型的负面案例,而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这位绝对堪称中国历史上的后宫楷模。


卫子夫出生低贱,原本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府上的一位歌姬,在汉武帝最受陈皇后压抑的那几年与他相识,随后送入宫中,恩宠日隆,陈皇后嫉妒得不行。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卫子夫是一位特别美貌的女子,她的长相,估计只是中等偏上。但她有一个陈皇后不具备的优点,就是特别温顺,当属于“小鸟依人”型;而相形之下,陈皇后则颇有“母夜叉”的风范了。两相比较,即便母夜叉再风姿绰约,恐怕男人还是会选择小鸟依人的姑娘。


更重要的是,卫子夫能生育,临幸后不久便怀上了身孕。这让汉武帝很高兴,毕竟,之前那顶不孕不育的帽子扣在他头上很久了,如今可以彻底摘掉了。

而就在陈皇后被废的两年后,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了一个儿子。所谓母凭子贵,卫子夫之子刘据后来成为了汉武帝的太子,而卫子夫也正式坐上了皇后的宝座。与陈皇后不同,卫子夫为人处世极为小心谨慎,她为后38年,直至巫蛊事件之前,史书未记其过,是历史上少有的贤明皇后。连太史公都给了一个“嘉夫德若斯”的极高评价。


争气的不仅仅是卫子夫本人,她的亲戚同样很给她挣脸面。她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都以军功封侯,荣宠极盛;而另一位外甥霍光更是在汉武帝死后一度接管了朝政大权,成为那一段中国历史的主人翁。


陈皇后和卫皇后的不同际遇,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呢?


在我看来,后宫女性能够依赖的,无非三样资源:魅力、外戚、皇子


如果一个妃子能三者具备,则必定荣宠一时;三者中能取其二者,则能保有尊贵地位,不致危殆;三者中取其一者,则处于比较危险的境地,在宫中形势如履薄冰,必须时时小心;而三者中一点都不具备的,则必定不会有善终。


陈皇后有美色,一开始有窦太后撑腰,所以尽管跋扈,但仍然保有皇后之尊;之后窦太后去世,陈皇后美色又日衰,且行事不检点,最终落得废后下场。


反观卫子夫,极盛时期,魅力、外戚、皇子三者皆备,一时冠绝后宫,无人争锋;后来虽年老色衰,但仍有外戚、皇子二者,加之本身行事谨慎,一直受到天子和朝野的敬重;而巫蛊之乱的时候,卫青、霍去病都已不在人世,皇后已无强援,而太子刘据本身处境岌岌可危,三者皆不占,最终逼迫卫皇后选择铤而走险,以死相搏。


卫皇后年老后,李夫人也曾一度兼具三者,荣宠一时。但是李夫人早衰,她的几个兄弟也不争气——以精于音律受宠的“佞幸”李延年后来因淫乱后宫被灭族,而以远征西域起家的李广利则因谋逆、投降匈奴被灭族——终究未成气候。


立子杀母


巫蛊之乱后三年,已届古稀之年的汉武帝在甘泉宫闲居修养,时为汉武帝宠姬的钩弋夫人赵氏随侍在旁。因一时不慎,赵氏犯了点小过错,受到武帝斥责,赵氏随即脱簪请罪。出乎意料的是,汉武帝非但没有就此平息怒火,而是命左右将赵氏送入掖庭。


赵氏被架走之时,回顾武帝,眉头紧蹙,不得要领。武帝内心其实不忍,别过头去,嘴上却说,快走,你活不成了!不久,赵氏即被赐死。


赵氏死后第二年,其子刘弗陵成为太子。几天后,汉武帝驾崩,年仅八岁的太子即位,是为汉昭帝。


赐死赵氏这一残忍的举动,却为汉武帝在历史上博得了不少赞颂,很多人认为汉武帝此举深谋远虑。对于赵氏之“不得不死”,汉武帝曾对自己的身边之人做出如下一番解释:“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


汉武帝的心情不难理解,毕竟西汉初年就发生了吕后称制的局面,加之汉武帝年轻时受制于窦太后,也曾一度如履薄冰。这些场景尚且历历在目,又怎么能再让自己的儿子重蹈覆辙呢?


所以,赐死赵氏,是汉武帝自认为给刘弗陵和大汉天下留下的一份宝贵政治遗产。


立子杀母的做法,后世也不乏效法者,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就把这个作为制度。把原本的“母以子贵”生生变成了“母以子死”,一度导致后妃都不太愿意给皇帝生儿子——女性妊娠生子本已是闯了一次鬼门关,好不容易活下来了,把儿子抚养成人,当了皇帝,换来的却又是自己必死的结局,谁人愿意呢?


说句公道话,女主未必乱政。吕雉、武则天,都是杰出女性政治家的代表。尽管在思维和作风上不完全和男性相同,但她俩的执政成绩要超过绝大多数的男性皇帝。从这个角度讲,立子杀母的做法其实颇为荒谬。谁说男性辅政大臣就一定在品德和能力上都强于孩子他娘?历史上权臣作乱的次数可比后宫乱政的多多了!因此,所谓的“女主乱政”无外乎是专制男权君主给自己的残忍暴虐找的一个不那么高明的借口而已。


说到底,汉武帝一生都在与人争输赢,之所以要“立子杀母”,同样也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继续享受获胜的感觉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