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色小镇”培育:避免“千镇一面”有何良方

 【点石成金】 2016-09-19

  原标题:三部委发文4年内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 避免“千镇一面”有何良方

“特色小镇”培育:避免“千镇一面”有何良方

“特色小镇”培育:避免“千镇一面”有何良方

  特色小镇既要“宜业”,也要“宜居”“宜游”。图为畹町小镇(上)与莲都古堰画乡小镇(下)

  随着小镇青年返乡需求的提升、城市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小城镇的发展不仅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政策“东风”也向这一领域吹来。

  7月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然而近年来,一哄而上、盲目跟风成了国内城镇发展的普遍现象。因此,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上述部委文件要求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但是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究竟该如何提防“千镇一面”呢?

  有效去库存 拉动新经济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虽然还没有明确定义,但《通知》提出特色小镇建设的三大基本原则和五大培育要求,从而勾勒出此次重点培育、扶持的各类特色小镇的轮廓。

  此次文件中,长期从事特色小镇研究和实践的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事业四部总经理王立生对三大基本原则最为关注。“基本原则包括坚持突出特色、坚持市场主导和坚持深化改革。尤其是坚持深化改革,《通知》要求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新平台,发展新经济。”王立生表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改革是前提,四个创新是技术手段,一个推动一个培育一个打造是实现路径,目标就是发展新经济。

  同时,特色也成为《通知》中反复提及的字眼。三大基本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坚持突出特色,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产业,传承传统文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防止“千镇一面”。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特色小镇的创建是怎样一剂“良药”?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在此前的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表示,目前三、四线城市库存单纯靠商业市场无法解决,对于人口流入缓慢甚至是人口净流出的小城市,特色小镇、宜居小镇建设将成为化解库存的一个良方。

  “目前长三角许多城市都在实施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尽可能将人稳定在宜居小镇中。”贾康说,这种特色规划有三大益处,一是可以成为当地居民明显提升生活质量的去处;二是可以结合目前提倡的去库存大环境,为部分农民工提供住所;三是能够吸引周边城市改善型人群前来置业投资。

  王立生也认为,特色小镇创建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能有力带动中国广大农村和县城的经济发展。“中国中产阶级需要壮大,农村、县城有广大的空间。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创造大量的新兴产业载体,使得广大中低收入水平的群体向中产阶级提升,成为拉动新经济的一大动力。”

  活化的文化园区 主题化的旅游景区

  有业内人士指出,特色小镇的培育工作不可一蹴而就,过去曾有运动式的、政府部门拔苗助长式的建设特色镇的做法,甚至有人以为有资金就可以打造出特色。

  为此,此次特色小镇扶持文件中强调了市场的主导作用,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防止大包大揽,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防止盲目造镇。

  与普通城镇相比,特色小镇又有哪些突出特点呢?记者发现,《通知》要求这类小镇拥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也就是说,既要“宜业”还要“宜居”“宜游”。

  与此同时,每个小镇还要具备独特内涵。例如,文化小镇就一定要凸显文化特色,科技小镇、艺术小镇等也要展现出其主打产业的特色。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针对特色小镇的扶持政策中,在传统文化弘扬、历史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公共文化传播、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均明确提出了相关要求。

  在王立生看来,特色小镇就是主题化的旅游景区、聚焦活化的文化园区。“例如云南省瑞丽市的畹町小镇,就是一个集边境特色、边疆风情、抗战文化为一体的主题小镇构成的文化园区。同样,瑞丽一寨两国和喊沙村寨,既是主题景区,又是民族文化的展示体验园区,既包含了边境特色中缅胞波文化,又融合了傣族民俗文化的集中体验。”

  根据《通知》,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将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将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同时,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

  业内人士认为,在最早发展、持续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浙江,此次或将有相当一部分特色小镇入选。记者了解到,2014年底,浙江提出“特色小镇”的概念。连续两年,“特色小镇”成为浙江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此期间,特色小镇创建正以燎原之势向全国推开。

  引导创新 也要立足本地资源

  浙江特色小镇的灵感来自于国外的特色小镇,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对浙江优化生产力布局颇有启迪。

  特色小镇的培育需要因势利导,放开束缚小镇手脚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引导指导的方式推动特色小镇的全面发展。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特色小镇的创建程序、政策措施等做出了规划。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面积相当于半个西湖。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并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

  从历史渊源看,特色小镇的提出源于浙江“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30多年的实践。但这些创造过辉煌的“块状经济”,一度落入层次低、结构散、创新弱、品牌小的窠臼,如何变叠加为嵌入、变重量到重质、变模仿为创新,需要突破性的力量来冲击。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在全国排在前列,包括数量、规模和质量。这是在浙江特有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环境上形成的。浙江特色小镇有许多可借鉴之处,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资源条件、经济环境不尽相同,最应该抓住和学习浙江的经验就是:深度解读本地资源,立足本土特色的创新模式。”王立生说。

  王立生认为,特色小镇建设应当与“十三五”规划做好结合。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十三五”规划中,涉及的许多政策都对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政策保障。“特色小镇建设有4个解读:一要透彻解读‘十三五’;二要深度解读资源;三要全面解读市场;四要长远解读发展模式。”王立生表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以及实施细则的创新可行、有针对性。

  案例链接

  浙江率先实施小镇动态考

  特色小镇想要做到“特而强”并非易事,在特色小镇如春笋般崛起的同时,更要了解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5年、10年甚至更漫长的过程。

  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正深刻改变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2015年,浙江开始100个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并先后公布了首批37个、第二批42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包括知名的余杭梦想小镇、西湖云栖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龙游红木小镇、莲都古堰画乡小镇等。如今,临近浙江的上海、江苏,特色小镇试验也悄然拉开序幕,长三角掀起了一场特色小镇创建热潮。

  率先走在特色小镇建设道路上的浙江省,在扶持同时并未因此放宽审核。6月中旬,浙江省发布了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2015年度的考核成绩单,这37个小镇,有7个被评为优秀、9个良好、17个合格,还有3个被警告,1个被降格。

  形态“小而美” 产业“特而强”

  特色小镇是结合产业、文化、旅游以及社区的理念设计的多功能产业聚集平台,也是“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具备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有机合”、形态上“小而美”、机制上“新而活”四大特征。

  根据规划,浙江特色小镇在产业上聚焦了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

  “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浙江省原省长李强在署名文章中表示,特色小镇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可以说浙江要的是有山有水有人文,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特色小镇。例如,西湖云栖小镇围绕信息经济,发展游戏、APP开发、互联网金融、数据挖掘等产业形态。目前,这个小镇成立了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联盟,建设了超级孵化器,还吸引了阿里云开发者大会永久落户。

  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表示,“特色小镇力求‘一镇一业’,每个小镇只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求‘大而全’,着力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

  动态考核为小镇创新加动力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在大力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从投资情况、要素集聚、特色打造、产出效益等方面制定了一套考核标准。随着今年6月公布对首批37个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的考核结果,特色小镇考核初步形成宽进严定、动态调整的创新模式。

  其中,浙江奉化海滨养生小镇因投资方撤资,其固定资产投资、特色产业投资、税收收入等均为0,考核评分最低,从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降格为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对象。而3个被“警告”的南浔善琏湖笔小镇、苍南台商小镇和磐安江南药镇,失分项主要在于“特色产业投资少、新增财政收入少”。

  据浙江省发改委相关部门介绍,此次考核采用百分制,分8个指标,高端要素集聚、投资情况、特色打造各占20分;功能打造、产出效益、整体进展情况各占10分;关注度和日常工作共占10分。

  根据标准,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的投资要求不少于15亿元,其中信息经济、旅游、金融、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不低于10亿元,26个加快发展县特色小镇不低于6亿元。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投资要求是不少于10亿元。

  本次审核中,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有22个小镇已经完成了年度投资目标。作为优胜劣汰的刚性指标,每个小镇年度投资进展不一,临安云制造小镇完成投资21亿元,位居小镇之首。

  除了投资规模要求,考核中还重点突出了特色要求,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投资需达到60%以上,特色形态明显、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并做到功能融合,符合“三生融合”(生产、生态、生活)和“四位一体”(生产、文化、旅游和一定的社区功能),还需高端要素集聚,具有高端人才、高新技术、高科技企业和新型业态。

  作者:鲁娜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责任编辑:刘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