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的水族一如他的蔬果,可赏可餐

 闲庭斋阁 2016-09-19

“家园小池水清见底,常看虾游变动无穷”的齐白石,将在家园小池中所见的虾、蟹、鱼、蛙、蝌蚪等水中一族,作为他最具有个人特点的绘画题材,演绎出了20世纪绘画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他以非凡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从始至终地专注于水族,不断而反复地表现,不仅展现了家园小池的魅力,而且以虾为标志的水族也成了齐白石艺术所代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民间得到广为传颂。

齐白石所画的水族之趣,有着“草野之狸,云天之鹅,水边雏鸡”奈何不得的自在和生动,还有齐白石所企盼的幸福生活的完美与和谐,“虾盘坐上乡邻酒,欢乐人间五百年”,也是齐白石倾情于此的缘由所在。这种表现农业社会审美情趣的图像,是农民出身的齐白石反映基层文化的一种离经叛道,它区别了元明清以来文人绘画的孤芳自赏,也与文人绘画中的不食人间烟火拉开了距离。可是,齐白石又以文人的修养去除粗俗,用文人的笔墨润泽民间的趣味,使水族的视觉图像出现在文人画发展的道路上,并大放异彩,其中像“蛙声十里出山泉”那样难得的诗情,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家园小池水清见底,常看虾游变动无穷”,也是齐白石回答“画虾得似至此,从何而学来”的答案。因此,他还说:“余之画虾,临摹之人约数十辈,纵得形似不能生活,因心目中无虾也。”从眼中有虾,到心中有虾,表明了齐白石的绘画由形似而神似的发展变化,个中的关系,可以通过齐白石临摹高凤翰(南阜老人)所画的《鱼》而能了解一般。1919年,齐白石三过都门,于周印髯处见高凤翰的《鱼》,而成《小鱼图》,1934年,72岁时又作一幅。由眼中而入心中,因心中而疏离眼中,包括临摹古人在内的各种修养,使得齐白石有可能进入到这种变化之中,并通过这种变化得到了质的跃升。

齐白石与水族的关系,可以上溯到20岁时所临摹的沁园主人的《虾》(图稿,1882年)。66岁时,齐白石总结自己画虾“已经数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此三变也。”后来,他在题所画《芋虾》时又说:“余画虾已经四变,此第五变也。”在这“五变”之中,齐白石自己说“余六十年来画鱼虾之功夫若磨剑”。画虾如此,画蟹也是这样。“前人画蟹无多人,纵有画者,皆用墨色,余于墨笔间用青色间画之,觉不见恶习。”对于其它水族,齐白石同样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表现,他没有浅尝辄止的偶然所得,而有孜孜以求的不懈努力。1932年,70岁的齐白石将鱼、虾、蟹画于一幅,又开创了一种新的画局,使他的水族世界呈现出丰富的精彩。

齐白石的过人之处是多方面的,其中,他将所画的水族与常见的芋苗、蒲草等水生植物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画面,也为人们营造了一个与水组相关的自然环境,而在表现上,这种添景的表现更能够发挥他的擅长。因此,他说“余于芋苗下画虾蟹不下万幅,雷同皆为世人所好,余自耻之。”毫无疑问,在不下万幅的数量之中,雷同是在所难免的,可是,齐白石不断追求其中的变化,表现了持之以恒的创作精神。

综观齐白石数以万计的水族之画,尽管他在画面的空白处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审美空间,可是,当人们进入到他的水族世界之后,发现他所表现的只是令人神往的“家园小池”而已,这时候,人们好像又离开了他心中的艺术世界,回到了他早年眼中的现实世界之中,一切是那么的平实、自然,如同他家园中的蔬果一样,可赏,可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