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等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传统节日开斋节。 开斋节,亦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斋月最后一日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这一天穆斯林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互道节日快乐。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散子、油香之类食品,赠送他人。 这里,我们撷取一组摄影家陶克图先生拍摄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录回族风情的图片,展示给大家,以此表达我们的节日祝福与问候。这些图片虽不是拍摄于开斋节当天,但图片中浓郁的生活气氛和典型的精彩瞬间,却无不令人感同身受,心向往之。 图/文 陶克图 ▲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南关清真大寺。 ▲宁夏同心县城回族小吃街上,一位回族妇女正在炸制馓子。 ▲回族妇女正在制作扁食。 ▲早市上,一位回族妇女正在出售宁夏回族独有的白面干粮馍。 ▲八宝盖碗茶是西北回族特有的饮品。这种用茶叶、红枣、核桃仁、芝麻、桂圆、冰糖、苹果干、枸杞等八种材料配置而成的饮品,喝起来口感香甜顺滑,舒经活血,有益健康,极受各民族同胞喜爱。图为宁夏回族风情园的服务员正在配制八宝茶。 ▲羊杂碎,宁夏回族特有的风味小吃。关于羊杂碎,在宁夏银川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杂碎木(没)汤,吃着不香,杂碎木(没)肺,吃着木(没)味。甭看这一碗小小的羊杂,说起来一半天也说不完。在我心里,那每一碗羊杂碎都盛满了故事。 ▲到乡下赶集,来一碗羊肉饸饹,那感觉美得很。 ▲宁夏贺兰县立岗镇的集市在当地十里八乡名气很大,逢集的日子,回族清真小吃摊上总是围满了一饱口福的食客。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有一家凭着一盘手抓羊肉,引来八方食客的清真饭馆——马明手抓。饭馆的主人马明(图中端盘人)原本是来自具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西吉县的贫困移民。是党的扶贫政策让马明一家走出了吃饭靠救济,喝水靠水窖,十种九不收,干旱少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穷山沟。走出大山短短几年,马明一家勤劳致富,靠着山里人的朴实诚信,甩掉了贫困帽子,走上了奔小康的金光道。 ▲宁夏平罗县黄渠桥的回族小吃——扁豆凉粉。 ▲街头卖馓子的回族嘎子。 ▲婆媳两个扯扯磨(聊天)。 ▲远方的朋友留下来,请你喝口盖碗茶。 ▲回族小吃街市。 ▲做完礼拜的穆斯林朋友走出清真寺大门。 陶克图:蒙古族,知名摄影家,现任中国画报协会副秘书长、学术研究部主任,中国画摄影家协会会员,《收藏界》杂志副总编辑,原《宁夏画报》副总编辑。现居北京。 他编辑出版的著作有《跨越》、《走出大山》、《丰碑》、《兴水富民》、《今日黄花》、《陶克图作品.告别贫困纪事》等图文类专著,用镜头纪录和反映了中国西北部地区的贫困状况,唤起人们对如何走出贫困的思考。其作品“我等不及要用它”和”太神奇了!这东西什么都能煮饭”2010年获联合国国际摄影大赛最高荣誉奖——金奖。 图片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下载转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