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文化No 113:常见香药功效分类

 清禅星 2016-09-19



古人用香大都用合香方,每款香和合时一定会考虑它的功效,所谓君臣佐使,七情和合,故用香也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至于哪种香是适合,可以了解一下制香所用的香药的功效,了解了这些功效也许会对用香有些帮助,起码用香不能用了相反的香品。


1、发散风寒药(1-8)

桂枝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生姜 解表散寒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荆芥 祛风解表 透疹消疮 止血;

防风 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止痉;

羌活 解表散寒 祛风胜湿 止痛;

白芷 解表解寒 祛风止痛 通鼻窍 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 祛风止痒;

细辛 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 通窍 温肺化饮;

藁本 祛风散寒 除湿止痛;

辛夷 发散风寒 通鼻窍;




2、发散风热药(9-10)

薄荷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 芳香辟秽;

菊花 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



3、清热泻火药(11-12)

石膏 生用: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煅用:敛疮生肌 收湿 止血;

栀子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


4、清热解毒药(13-17)

连翘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疏散风热 清心利尿;

玄参 清热凉血 泻火解毒 滋阴;

牡丹皮 清热凉血 活血祛瘀;

赤芍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

紫草 清热凉血 活血 解毒透疹;


5、清虚热药(18)

青蒿 清透虚热 凉血除蒸 解暑 截疟;


6、攻下药(19-20)

大黄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

芒硝 泻下攻积 润燥软坚 清热消肿;


7、润下药(21)

松子仁 润肠通便 润肺止咳;


8、祛风寒湿药(22-23)

独活 祛风湿 止痹痛 解毒;

木瓜 舒筋活络 和胃化湿;


9、化湿药(24-28)

藿香 化湿 解毒 发表 止呕;

苍术 燥湿健脾 祛风散寒 发表 明目;

砂仁 化湿行气 温中止泻 安胎;

豆蔻 化湿行气 温中止呕;

草豆蔻 燥湿行气 温中止呕;


10、利水消肿药(29)

茯苓 利水消肿渗湿 健脾 宁心;


11、利尿通淋药(30)

滑石 利水通淋 清热解暑 收湿敛疮;


12、温里药(31-34)

附子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肉桂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 引火归原;

小茴香 祛寒止痛 理气和胃;

丁香 温中降逆 散寒止痛 温肾助阳;




13、理气药 (35-39)

青皮 疏肝破气 消积化滞;

木香 行气止痛 健脾消食;

沉香 行气止痛 温中止呕 纳气平喘;

檀香 行气止痛 散寒调中;

香附 疏肝解郁 调经止痛 理气调中;




14、驱虫药(40)

槟榔 杀虫消积 行气 利水 截疟;


15、化瘀止血药(41-42)

蒲黄 止血 化瘀 利尿;

降香 化瘀止血 理气止痛;


16、收敛止血药(43)

白芨 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


17、温经止血药(44)

艾叶 温经止血 散寒调经 安胎;


18、活血止痛药(45-49)

川芎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 行气解郁 清心凉血 利胆退黄;

姜黄 破血行气 通经止痛;

乳香 活血行气止痛 消肿生肌;

没药 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




19、活血调经药(50-51)

红花 活血通经 祛瘀止痛;

桃仁 活血祛瘀 润肠通便 止咳平喘;


20、破血消征药(52)

水蛭 破血通经 逐瘀消征;


21、温化寒痰药(53)

皂荚 祛顽痰 通窍开闭 祛风杀虫;


22、安神药(54)

朱砂 清心镇惊 安神解毒;




23、养心安神药(55)

酸枣仁 养心益肝 安神 敛汗 生津止渴;

柏子仁 养心安神 润肠通便 补阴;

远志 安神益智 祛痰开窍 消散痈肿;



柏子仁



远志


24、开窍药 (56-58)

麝香 开窍醒神 活血通经 消肿止痛;

冰片 开窍醒神 清热止痛;

苏合香 开窍醒神 辟秽 止痛 温通散寒;



25、补气药(59-62)

白术 健脾益气 燥湿利尿 止汗 安胎;

甘草 补脾益气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大枣 补中益气 养血安神;

蜂蜜 补中 润燥 止痛 解毒 防腐 生肌敛疮;




26、补阳药(63)

益智仁 暖肾固精缩尿 温脾开胃摄唾;


27、补血药(64-66)

当归 补血调经 活血止痛 润肠通便;

白芍 养血敛阴 柔肝止痛 平抑肝阳 止汗;

阿胶 补血 滋阴 润肺 止血;


28、补阴药(67)

黑芝麻 补肝肾 润肠燥;


29、敛肺涩肠药(68-69)

五倍子 敛肺降火 止咳止汗 涩肠止泻 固精止遗 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肉豆蔻 涩肠止泻 温中行气;


五倍子


30、固精缩尿止带药(70)

覆盆子 固精缩尿 益肝肾明目;


功效分类术语解释:

【化湿】 “疏表化湿”:湿邪在上焦或在表,出现头重而胀,肢仁痠重疼痛,口 中粘腻,不口渴,苔白腻,脉濡。

【风寒】病因学术语,指风和寒相结合的病邪。其特征症状为: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

【风热】是病证名,风和热相结合的病邪,临床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较轻、咳嗽、口渴、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浮数,甚则口燥、目赤、咽痛、衄血等。

【攻下】凡有泻热通便或祛寒通便作用,如里热便秘实证,证见潮热、谵语、口渴、腹满痛、大便秘结、舌苔焦黄、脉滑数等。

【润下】功能润燥滑肠,性质平和,兼有滋养作用,为常用的润下药。用于邪热伤阴,或素体火旺,津枯肠燥而致大便燥结证。

【利水消肿】用具有渗湿利小便作用的方药治疗水肿病证的治法。

【通淋】指用清热利湿的药物,以清下焦湿热,消除结石的方法。

【温里】凡药性温热,能祛除里寒,扶助阳气的药物,叫做温里药。

【理气】凡用以调理气分疾病,能疏畅气机,可使气行通顺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驱虫】凡能将肠道寄生虫能杀死或驱出体外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

【收敛止血】指以性涩质黏的药物,收敛固 涩而止血,用治多种出血证的方法。

【温经止血】用具有温阳散寒止血作用的方药,治疗阳虚所致出血病证的治法。

【活血调经】凡以调畅血脉,通经止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活血调经药

【破血】有些中药的活血祛瘀力较强,将此作用称作“破血”。

【温化寒痰】对于寒性的痰湿 比如咳吐白色泡沫痰 或者白色粘痰只要没有热像就可以用温化的方法来把痰化掉 

【安神】凡以安定神志、治疗心神不宁病症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称为安神药

【养心安神】指一种安神法。治疗阴虚而心神不安的方法。症见心悸易惊,健忘失眠,精神恍惚,多梦遗精,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多因心血亏虚。

【开窍】凡具有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的药物,收做芳香开窍药。

【补气】中医治疗气虚证的方法。又称益气。属补法。气虚证常因饮食失调,年老体弱,久病所致,临床表现出脏腑功能衰退的证候。

【补阳】药常用于阳虚证,症见:畏寒喜暖,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喜热饮食,食生冷则腹痛腹泻或胃脘冷痛,腰膝冷痛,小便清长,便溏,舌质胖嫩,色淡,苔白滑,脉弱或沉迟无力。

【补血】凡能补血,主要作用于血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血药。

【补阴】以滋养阴液,纠正阴虚的病理偏向为 主要功效,用于治疗阴虚证的药物,称为补阴药。 

【敛肺涩肠】性能特点: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功效;敛肺止咳喘、涩肠止泻痢。适应范围:肺虚喘咳,久治不愈,或肺肾两虚,摄纳无权的虚喘证;大肠虚寒不能固摄或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