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间稿|《此间的少年》:there they were

 昵称22998329 2016-09-19


正如江南所言,青春是一场永志的劫数,有着一样多的懊恼,一样多的孤独,一样多的骚动,一样多的求之不得,一样多的理想和狂妄、歌声与醉意。他们讲述了这种最简单最大众也最“庸俗”的青春,只为了给那些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作为纪念。


记者|信鑫 顾逸凡

编辑|田淼


2001年,23岁的江南从北大毕业后只身赴美读博,每天和身边人的共同话题只有早餐吃了KFC还是McDonalds,晚上回家坐78号高速还是28号高速,难寻畅谈人生的挚友。文化差异带来的寂寞和空虚如洪水袭来,常游走在冰冷的仪器和感性的文字间的江南无比怀念在北大的时光,于是写下了一个个发生在宋代嘉祐年间、以北大为模版的“汴京大学”里的故事,也就是后来风靡全国的小说——《此间的少年》。在他笔下,乔峰、郭靖、令狐冲等大侠和我们没有什么不同,早上要去跑圈儿,初进校门的时候要扫舞盲,有睡不完的懒觉,站在远处默默注视自己心爱的姑娘……“这本书写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我和某一群人已经失去的时间。”


2011年,《此间的少年》出版十年后,北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同名电影搬上了大银幕。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硕士生王垚担任编剧兼导演,全校海选演员,经过了从2009年夏开始为期一年的准备,于2010年7月14号到31号在北大校园正式投入拍摄,最终于2011年1月1日在百讲多功能厅首映。28楼、图书馆、三角地、西门鸡翅……戏里戏外的生活,仿佛已经模糊了界限。他们将自己的生活搬上舞台,将平面的故事变成充满声音和色彩的影像,成为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共有的印记。


2016年毕业季,电影《此间的少年》长达165分钟的导演剪辑版五年后首次重映。席卷校园的金黄色银杏树海报给夏日带来一阵清凉,也勾起了少男少女们念旧的情结和对这部作品的执念。生于90年前后的主演们结束了白衣飘飘的学生时代,经历了毕业后的抉择和坎坷,目睹了社会的起落沉浮,最终也抵不过导演一声吆喝,从天南海北齐聚燕园。转身之间,他们已不再是此间的少年,但仍怀着少年般的热忱,在各自的生活里翩跹。


△ 2011年,《此间的少年》出版十年后,北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同名电影搬上了大银幕。



回忆起那一年的相逢,这是一个故事所需要的开场


2009年的夏天,与武当山的蚊虫斗争十天后,濮方竹躺在武汉一家青年旅社休息。即将迈入北大生活最后一年的她正利用暑假实习,来到武当山方言区采集民间风俗,没想却被叮了一腿包,回到武汉就被送去了医院。所幸并无大碍,便在附近的青年旅舍难得清闲下来。突然,她收到了面试第一轮通过的短信,这才想起来上学期参加的《此间的少年》电影主演试镜。这次无心的试镜使“此间的少年”五个字成为了她青春中难以拭去的印记,她成为了穆念慈唯一的人选。


早有话剧梦的濮方竹在2007年组建了英文戏剧研习社,每年都会排一些话剧进行全校公演,排剧演剧几乎构成了她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同年濮方竹也参加了剧星风采大赛,参演的《作家之死》拿到了当年的冠军,在剧中她饰演一个爱慕老师的女学生;同时参演的英文话剧medusa's tale也进入了决赛,但由于时间原因没能在决赛继续出演。大三时她浏览未名BBS的十大帖,发现《此间的少年》剧组正在面向全校招募演员,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穆念慈一角的试镜。


“我始终不知道导演当时为什么会选中我演这个角色,让我觉得好像从天上掉下一个馅饼‘啪’地砸我头上了。”她面试了那段经典的电话戏:穆念慈站在宿舍窗边拿起电话,踌躇再三,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把语气严厉起来,对着电话那头呼呼大睡的心上人杨康说到“我等你到五点十五,你要是起不来我就不等你了”——但是杨康终究没能按时起来,也错过了她留给他的最后一个机会。


濮方竹曾经在贴吧里看过不止一次这样的言论:穆念慈的那段是全书最“煽情”最“动人”的细节,如果拍电影的话肯定会“毁了”。平时开会的时候,大家也会开玩笑说,穆念慈是全组压力最大的一个角色。面对巨大的压力,她对自己的安慰反而有几分黑色幽默的意味:“反正横竖都要砸,砸到自己手上总是好的,毕竟我还能控制。换做了别人,能砸成什么样,我可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每个女生心里都有一个穆念慈,而每个男生的心里也会有一个穆念慈。”在豆瓣手记里她这样写道。在濮方竹心中,穆念慈应该是一个有点模糊的影子,执着于自己的感情,有胆怯、有勇敢,容易唤起大家的共鸣。


濮方竹始终认为自己和穆念慈的性格有很大不同,也没有经历过电影中“杨康-穆念慈式”的往事,但她却发觉自己无比理解她的安静和自卑。时间久了,自己和角色的界限渐渐淡化:开朗的,调皮的,只要内心柔软善良,有点哀伤和固执,这就是穆念慈。


△ “只要内心柔软善良,有点哀伤和固执,这就是穆念慈(濮方竹饰)。”


作为最早加入团队的主演之一,濮方竹见证了导演和编剧一版一版改剧本的艰难和纠结。她始终难以忘记电影中杨康和穆念慈最后一次在松林食堂见面的场景:在最初的版本中,穆念慈还像过去一样提醒杨康:“杨康,那个,有机和结构的笔记,你有了没?没有我再给你印一份。” 然后再和彭连虎离开。但是江南认为穆念慈是个特别狠的女人,应该一句话都不说,最终版本中两人的对话被剪去。“无数人追问杨康究竟喜不喜欢穆念慈,但其实这段感情本身就是飘忽的,虚空的,遗憾的,没有结果的。”濮方竹说。


剧组从09年6月起面向全校征集演员,7月开始联排。除了06级中文系的濮方竹出演穆念慈外,07级法语系的黄河清通过海选本色出演令狐冲,借角色之口倾诉报国情怀;导演的同班同学、09级艺术学院硕士生苏哲中意欧阳克,却阴差阳错剪短头发出演郭靖;08级信息管理系的梁岩受学长之邀帮剧组打杂,意外被选中出演杨康。除了平日的联排,当时风靡全校的三国杀成了大家联络感情、消遣解压的最佳选择。时不时K歌聊天算塔罗牌,周五晚上一起看“快乐女声”愉快地吐槽,也是自在畅快。


本来预计8月开机,但因为资金未到位被迫搁置一年,2010年7月峰回路转,准备开拍,最终确定了07级艺术学院的周田田出演黄蓉,06级光华管理学院的王云龙出演乔峰,09级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生孙欣出演康敏和阿朱。敲定下来所有演员后,因为资金有限,而拍摄每天都要花钱,剧组用了两周时间就集中完成了所有拍摄。


整个项目资金10万元,其中6万元给了灯光,除了灯光、收音等必需的专业设备,服装道具布景等基本上都是勉强凑合。为了节省开支,服装主要来自于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精挑细选”的采购。“既要符合人物形象,又要尽可能缩减开支;往往好不容易勾勒出合适的形象,价格又冲着四位数往上冒。”濮方竹吐槽道。令狐冲的衣服大多出自于“一件10块,吐血甩卖”的货架,最贵是一条20块钱的大裤衩;而黄蓉身上的一件衣服,比郭靖和令狐冲所有衣服加起来还贵。


“我们还穿了很多导演的衣服,至今没有还给他。”饰演令狐冲的黄河清笑着说。在他看来,拍摄《此间的少年》很辛苦也很开心:“我觉得那段时间可能是最后我没有考虑生计、赚钱、未来要做什么这些沉重的话题的一段日子,就很单纯地和一群人一起做一件很喜欢做的事情。”现在,他再也找不到那时的感觉了。


饰演黄蓉的周田田最难忘的是在45乙的自习室里拍舞会:在那场戏中,所有主人公悉数出场,七月下旬是北京最热的时候,当年北大还没有空调,在室内拍摄要打灯,特别是拍夜场戏还要把窗户用里面反光的黑布(专业术语为“黑旗”)蒙上,在高功率电灯和黑旗的作用下,“整个房间就成了一个微波炉”,黄河清笑着说。


△ 名场面“南淮夜路”(即杨康送穆念慈回宿舍的告别戏)的灯光是剧组最大的手笔之一


“那一段经历真的挺难忘的,大家在很艰苦的环境下一起把这部戏扛下来了。默默吐槽一下,我们剧组特点就是穷。”黄河清回忆,拍戏的时候大汗淋漓浑身发痒,很多人身上都抓出了红印,每拍完一条就赶紧挠一挠。导演在学校附近的房子里有空调,之前演员们还在寝室住,但是后来因为实在无法忍受寝室的高温就去导演家住。不大的房子最多在一晚上能睡十三四个人,“横七竖八睡得满地都是”。


经过了五个月的剪辑,2010年12月23日《此间的少年》在百讲多功能厅点映。周田田作为导演的师妹和学生,既参与了演出,也参与了整个剪辑,见证了把24小时的素材拼接剪出220分钟,到后来160分钟,再在最后的120分钟的漫长过程。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衔接点在她心里都非常清楚,甚至可以闭着眼睛看这部电影。首映当晚,她第一次以观众的身份观看,心中百感交集:自己用这么长时间做的一件事,终于有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一起协助剪辑的黄河清则半开玩笑地用“反胃”形容自己的感受:“看过不知道多少遍,很多东西我也演过好多遍,对了整整一年的词,任何一个人说上句就知道下句是什么,最后只觉得这个事情终于终于做完了,已经没有别的感受了。”


首映当晚的一件小事,让周田田五年后仍记忆犹新。电影里有一个经典桥段:郭靖和黄蓉在图书馆自习的时候,乔峰送了一瓶橙汁,黄蓉正在睡觉,郭靖就帮黄蓉拧开了瓶盖。而周田田看电影中途觉得口渴,身旁的苏哲就出去拿了一瓶矿泉水。当她准备喝水时,发现苏哲已经像剧中的郭靖一样帮她拧开了瓶盖,“瞬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正如濮方竹所言,毕业后回来看首映,最喜欢的是那些信手拈来的桥段,在45乙134拍了三天便赶工出来的男生宿舍戏:跳个舞泡个面喝个酒,调侃八卦出损招。那些琐碎的故事,正是由于稀松平常却又不可得,更让失去者惋惜动容。



在一个地方呆得太久,就会渐渐地忘掉时间


时隔五年后,2016年6月24日,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重新放映《此间的少年》,导演王垚观影出来后的十分感慨:“这部戏当时的笑点,现在已经没有人笑了,当时会有很多人鼓掌的时候,现在已经没有人鼓掌了。”


北大已经变了。


黄河清也有同样的感受。“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一幕就是,我(令狐冲)和段誉站在博实超市门口喝酸奶,郭靖用自行车推黄蓉走过去,突然有个大叔出来说‘来同学,过来吃包子嘿’,我至今还记得,那时候真的是掌声雷动啊,现在大家都没有反应。”这位卖包子的大叔当时人称“校园四大NPC之一”,每天早上都会在博实超市门口,对每一个路过的同学吆喝“来同学,过来吃包子嘿”,有时累了也会坐下,但只要有同学去买,他就像打了鸡血,浑身精神满满。这也是当年贯穿很多同学的大学阶段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之一。


那时候,黄河清每次中午下课都会跑去博实超市旁的小白房买面吃,卖饭的胖婶儿已经认得他了,每次一见面就知道要半份牛筋,半份凉面,多加醋,一点点辣。那时候,寝室里还没有空调,他经常在半夜被热醒后,走到自动贩卖机前,买一杯冰镇的饮料,喝下去,然后默默看着窗外,让整个人平静下来。


回忆起往事他笑了,“最惨的就是半夜走过去想喝一杯,发现没有饮料了,只有酒鬼花生、麻辣金针菇、辣条这种越吃越热的东西,只能忍受燥热无奈地走回去。”重映当天他在校园里闲逛,发现大叔不再卖包子了,博实超市旁的小白房没有了,学校里也终于安了空调。“时代在进步嘛,可能因为包子大叔卖的东西有问题,但是终归这个记忆还是在的。”黄河清的语气总带有几分令狐冲的几分幽默和不羁。


△ 经历传奇的黄河清(右,饰演令狐冲)仍觉得大学四年是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在很多人眼里,黄河清的经历丰富而传奇:他曾获北大十佳演讲比赛第三名、海峡两岸演讲比赛第一名、朗诵比赛北京地区第二名,多次参加剧星并进入决赛,其中包括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青春大概》,还带领外院获得了两届北大之锋辩论比赛第一名。毕业后,他去非洲工作,写书众筹,在新东方任教,去法国读硕士,如今回国继续从事教育行业,但回过头来看,他仍觉得大学四年是自己人生经历过最美好的时光。


黄河清回忆道:“其中大三那段日子最美好,也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但是就是特别舒服。你看《红楼梦》,有大事发生一般都不是什么好事,大家在那里悠悠闲闲的,黛玉哭了,贾宝玉又四处逛街,那种感觉是最好的。没有那么多的就业压力,自己各方面都变得比较成熟,时不时参加比赛、打打工赚点钱,经济压力也不大,尤其是终于没有了每周两次、每次都让我如临大敌的dictée(听写)。”


和黄河清的心态相似,苏哲十分怀念在北大艺术学院读研究生的日子,“自由的生活如同闪着金光”。本科为北京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他一直对经管感兴趣,研二的时候抄了光华管理学院的课表旁听了一年。听完了课,晚上回去就跟几个比较好的朋友一起喝酒撸串、踢球排戏。他坦言,当时也没为工作想那么多,但恰恰因为没想,所以才觉得快乐。


在北大的四年,濮方竹最常去的地方是图书馆二楼的人文社科阅览室,以及外面的公共自习空间。大二的时候修好了二教,她开始喜欢去二教自习。如今,回忆起北大最多的场景是每天早晨去二体打卡,然后去图书馆写论文,“同一层自习的同学都混了个脸熟”。濮方竹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坐在斜对面的是一个要参加司法考试的姑娘,用雀巢咖啡送的红色杯子,面前一摞司法考试的书,上面放了一张纸巾,两人自习时一直共用一个电源,但是始终从没有说过话。


“(当时)每天看到她还在那里,我会觉得很亲切,觉得这是我人生日常的一部分,非常依恋这种感觉。”她说,如果有时光机,回到任何一个节点都很满意,“哦,不要回到申请的时候,大四申请的时候等offer比较痛苦,其他时候都很开心”。


毕业后去了香港的濮方竹对北京的印象停留在了迎接奥运、日新月异的那两年。她能清晰地感觉到北京的基础设施像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地从土地中生长出来。2006年,当濮方竹第一次以学生的身份迈入北大时,学校周围的交通还相当不便。在奥运的影响下,大二大三时,北京修建了地铁十号线,到海淀黄庄或者苏州街就可以乘地铁;大四时修了四号线,校门口就有地铁站。


△ 06级中文系的濮方竹饰演穆念慈,在港大读硕读博任教,结婚后定居于香港。


周田田也有幸在大一暑假去鸟巢做志愿者,虽然志愿者工作琐碎非常辛苦,但她凭着一股热情坚持了下来,一位美国记者还与她交换了洛杉矶奥运会的徽章。“在北大最大的收获是让我知道怎么去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在离开北大三年后,周田田谈起北大带给自己的改变,“在当今的社会状态下,很多时候会被各种各样的言论左右,置身于各种潮流时会不由自主受到其影响。但是在北大的这些经历,包括和老师的交流、上过的课、读过的书,让我明白怎么做一个在时代洪流中,仍保持清醒和冷静的人。”


重映结束后,除了濮方竹因事未到,剧组全员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又像六七年前一样,一群人“杀向”老丁烧烤聚餐。但已经成家立业的他们不再是当年肆无忌惮的少年,吃到两三点直接去导演家睡地板也永远地留在了发黄的岁月里。那些白衣飘飘的年代,已经和濮方竹的图书馆,梁岩的学生会办公室,苏哲和王云龙的球场,黄河清和周田田的舞台一起,被时光二字永久封存。



我们试图讲述他们的故事,又构成了另一个故事本身


五年后,提到这部电影,黄河清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画面是令狐冲靠在南门旁的一棵大树,回忆以前的故事,然后整个故事在他的轻轻一笑中结束。他说,自己从来没有怀疑过拿不到这个角色,因为令狐冲的报国情怀正与自己的本心相契合。想让国家变得更好,让堂堂中华让四方来朝,却遗憾地发现身边越来越少的人关心国家怎么往前走,越来越多地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生活状态,他听得懂令狐冲话里的无奈。


“我经历了像令狐冲,不像令狐冲,又最后争取像令狐冲的一个过程。”黄河清说,“大学的时候跟令狐冲很相似,觉得大学是国之重器,自己要去做很大的事情,成就一番事业,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进入社会后发现,就像乔峰跟令狐冲说的,这个世界不是你想的样子。要为了前途、生计等一些很现实的东西去打拼,就得一定程度上放弃原来的理想。但后来,我今年又回国,就像俞敏洪说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可能不完全喜欢现在的工作或生活,但总是还要去为理想做一些事情;没办法达到那个高度,但可以向那个高度去努力。”黄河清从国企辞职,回国后从事教育行业,如今他选择继续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虽然改变时代车轮的愿望遥遥无期,但希望能尽一己之力去影响和改变一些人。


濮方竹最后和电影中梁发的饰演者邢滨走到了一起。在很多人看来,他们的爱情故事堪比偶像剧:毕业前夕校医院偶遇,毕业后京港异地,到后来在香港结婚。大学时她一直想去更多地方,体验不同的生活,成为四处漂泊的流浪者,而如今濮方竹在港大读硕读博任教,结婚后定居于香港,曾经渴望漂泊的心渐渐安定,也越来越珍视生活中的小确幸。


“高中的时候放学回家吹空调,大学的时候和好朋友坐在国关楼门口吃西瓜,期末的时候和室友一起挑灯夜战,和朋友在麦当劳通宵背书,来到香港以后每次写完论文从办公室里出来,站在山上看下面灯火辉煌。”如今在她看来,这些细节才是她二十多年人生中最美好的部分。


△ 07级艺术学院的周田田饰演黄蓉,现从事金融领域的工作


周田田在艺术学院毕业后保研至新闻传播学院,现在从事金融行业。迷茫了六年后,综合就业形势和父母意见,她最终选择了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在银行严谨的工作氛围下学到了自己希望学到的东西,也比较满意现在稳定的生活。同时,在毕业五六年后,她也渐渐发现专业带来的影响,塑造了她整个人的气质和审美价值观。


“如今评价和衡量一个人不再由于成绩或者学历上的水平,而是多方面综合的素质。”周田田谈及毕业后自己的变化时说:“北大的学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傲气和傲骨,我当年也是这样。工作以后真的会放下自己原来的傲气,然后踏实悉心地观察身边的人,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


“乔峰”王云龙大二开始创业,新疆支教一年后继续在光华读研,现在在一家民营企业做中层管理;“郭靖”苏哲毕业后做过一款手机阅读产品的产品经理,后来担任文化产业的咨询和规划,现在自主创业经营一家教育公司,用韩国的造星方式培养中国艺人;“杨康”梁岩在一家境外旅行网站做产品经理。


“珍惜少年时,人傻多读书。”梁岩说,其实人不一定非要像有的辅导员老师说的那样,要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三年规划五年规划的;让有些人活在一个固定的套路里,其实是一件很折磨他的事情。“世界变化,我们自己也在变,所以不需要提前给自己写个剧本,生活这台戏还是即兴演的好。”


“我们试图讲述他们的故事,而事实上,我们构成了另一个故事本身。”濮方竹当年在豆瓣手记里写下的文字,如今似乎成为那段岁月最简洁有力的注脚。那个夏天的拍摄给他们带来的可能只是在不同时间或地点被人偶然认出来,打声招呼或拍张合影,顺带回忆一下彼时的少年。然而更最重要的是,他们继续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在人生的舞台上起舞翩跹。


在濮方竹看来,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故事与现实的距离固然被时间冲刷得越来越远,但这不影响每个人对大学青春的怀念,对曾经年少轻狂的共鸣。没有了校内飞信和MSN,不再打魔兽和拳皇,但我们仍旧会在毕业时怅惘,会胸怀报国之志,会暗恋青梅竹马的少年,会经历无疾而终的感情。除了学术方面涉及较少,大学生活大抵就是这个样子,虽然不会每个故事都在身边发生,但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它说的就是每个人内心那点儿事。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点评,我想就是:江南说,他写的是他的此间;导演说,他拍的是他的此间;我说,我演的是我的此间。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的是你的此间。” 濮方竹五年前看完首映后写道。



责任编辑|陈逸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