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3843/42用于直流变换器拓扑控制总结(附带simplis闭环控制仿真 )

 六云ocbohngfbq 2016-09-20

往期经典:

详解消灭EMC的三大利器:电容器/电感/磁珠

设计开关电源时防止EMI的22个措施

结合电路系统讲解PCB设计与EMC整改

浅谈电源EMI典型路径及应对方法

【技术盛宴】开关电源中电阻的选型浅析

中兴:年内动工建设新能源汽车基地 大力研发无线充电

EMI整改经验(以实测波形对比讲解)
       Simplis (Simetrix) 仿真应用

盘点一下二极管及八大电路保护元器件



1.Buck
2.1.1一款5V/6A电流模式控制同步Buck变换器
1.规格要求
输入电压Vin:10.8V~16V
输出电压Vo:5V
输出电流Io:8A
基本要求:空满载切换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效率不低于90%,纹波噪声≤50mVpp,输出电压启动过程中最好不要有过冲现象。
2.设计分析
直流变换器的设计,先关注静态指标,再关注动态指标。
静态指标:效率,对于5V/8A输出的应用,受限于目前的半导体技术,欲达到90%的效率,必须采用同步整流技术;纹波噪声,一般只要布局合理,输出LC选用合理,达到50mVpp的指标压力不大。
动态指标:主要涉及到负载动态响应以及启动特性,商业化的Buck控制器,采用的控制方式主要有:电压模式控制、峰值电流模式控制、平均电流模式控制、COT控制、V2控制等。几种控制方式各有优缺点,针对本设计而言,选用任何一种控制方式都是可行的。
UC3843是一款非常经典的峰值电流模式控制IC,下面以UC3843作为主控IC,在仿真环境下搭建同步整流线路,预测从启动到稳态,再到动态的的电路行为,并对电路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3.基本电气功能验证
 
图1.1  3843通过非门产生两路输出互补的PWM信号,开关频率200kHz,分别驱动Buck的主管和续流管,基本做法我在另一个SImplis仿真应用的帖子里介绍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反馈部分采用UC3843内置的运算放大器,Type II补偿网络,采样主管开关电流做峰值采样信号,利用经典的斜坡补偿方法进行斜坡补偿。

 
图1.2 验证启动及稳态输出波形(环路已经经过优化,穿越频率20kHz,幅值裕量60°)。
4.设计优化
从图1.2可以看出,输出电压在启动过程中有过冲,为啥呢,原因很简单,没有软启动电路。控制直流变换器的启动波形的形状,大致与以下几处着手:1.环路响应速度----如图1.2所示,我们知道,对于UC3843构成的闭环Buck系统,其系统的给定,是UC3843内部运放同相端的2.5V基准,是个阶跃信号,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知识,我们可以近似的得出如下结论,在保证相位余量的情况下,穿越频率越高,图1.2的启动过冲电压越小....这个不详细讨论,展开说来就扯远了,因为调整环路不是解决启动过冲问题的根本办法。
2.控制启动阶段电流环的基准,(即控制电压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使其在启动阶段缓慢上升,进而使占空比缓慢展开)。具体到本电路上,就是控制UC3843的Comp引脚电压启动阶段的波形,只需要一个低成本的PNP三极管电路即可实现,如下图所示:
 

图1.3  控制电流环基准,做软启动控制


 
图1.4 满载输出启动波形,输出过冲得到有效控制。这种软启动的方式成本低,但它是一种听过控制电感电流而间接控制输出电压波形的方法,受负载影响:
  
图1.5  空载启动时,输出再次存在过冲现象。

3.直接控制电压环基准
在环路调好的情况下(穿越频率和幅值裕量足够),如果能控制电压环的基准缓慢上升,则输出电压可以有效地跟随电压基准的波形,进而实现比较理想的软启动效果。
  
图1.6  外置运放,并控制电压环基准波形,进而控制输出电压波形。
并且,输出电压波形不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12  串联谐振LLC

UC3843是可以做LLC的,只不过要麻烦一些,以一个设计案例说明实现方法:

Vin:400V

Vo:24V

IO:12A

先贴仿真原理图以及关键点测试波形,有时间再探讨具体实现方法:

 
图12.1  基于3843实现闭环LLC控制的方法(参数随意取的)
 
图12.2  启动波形
  图12.3  谐振腔关键点波形


 

图12.4  环路小信号分析


2.正激

2.1  单管正激(没什么好说的,隔离相当于隔离版本的Buck)
Vin:10~15V
Vo:24V
Po:200W
采用第三绕组复位,单管正激。


  
图2.1  单管正激基本功能验证电路(TL431 feedback )及启动波形验证
  


图2.2  单管正激启动波形优化电路(OP AMP feedback)及基本功能验证



2.2  双管正激变换器(原理比较简单,也没什么好说的,直接搭电路)
Vin:250V~420V
Vo:12V
Po:300W

计算功率级参数之后,设定变压器,电感,电流采样电路等参数,双管采用经典的变压器驱动方式,基本功能验证电路采用UC3844,输出二极管整流。
  
图2.3  双管正激基本功能验证电路

一般而言,12V/25A输出这种级别的电源,处于提升效率的考虑,需要采用同步整流技术,正激的同步整流驱动电路有许多种,大致包括自驱型、外驱型以及自驱和外驱相结合的混合驱动型,这些同步整流技术各有优缺点,下面以外驱型为例,将图2.3的二极管整流电路更换为同步整流线路:
  
图2.4  双管正激启动波形优化及同步整流控制电路及启动优化

3  有源嵌位正激

3.1 低边钳位(即P管钳位)
适用于低压输入场合,仿真电路搭建过程,在另一个帖子中提过,过程略。。。举一例:
Vin:36V~75V
Vo:5V
Io:40A
显然要用到同步整流技术,同步整流电路参考第2.2节双管正激同步整流驱动电路。P管为负压驱动,采用如LM5025/6的常规做法,做死区后利用电容和二极管产生负压。
 
图3.1  有源嵌位正激变换器(低边钳位)
  
图3.2  关键点波形

3.2  高边钳位(即N管钳位)
适用于高压输入场合,驱动方式与不对称半桥类似,简单讲,高边MOS管驱动信号与主管驱动信号互补,同步整流驱动时序与普通正激一致,仿真电路搭建思路与低边钳位电路类似,举一例:

轨道交通DC-DC转换器:
Vin:60~166V
Vo:24V
Io:12.5A

采用常规的二极管整流技术,输出电感的计算与普通的Buck变换器无异,变压器匝比取5:3(或者玩极限一点,采用电压模式控制,将变压器匝比取到2:1),于是可以搭一个简单的原理性验证电路:
  
图3.3 高边钳位有源正激原理验证电路以及基本电气性能验证
  
图3.4  关键点信号波形


我们知道,有源嵌位正激的钳位电容Cclamp与变压器的励磁电感构成了一个讨厌的双零-双极点(Double zeros and poles):
 

图3.5  由Lm与Cclamp及Duty构成的双零-双极点

该双零双极点不是我们想要的,设计中应予以规避,通常Cclamp不超过0.1uF,变压器的励磁电感尽量取小一点,以不超过100uH为宜,简单研究一下,Lm的取值对功率级小信号的影响:
 
图3.6  励磁电感对环路小信号的影响

4  反激

5  有源嵌位反激

6  硬开关半桥

硬开关半桥的上下管驱动信号对称,同步整流管的驱动信号则分别与上下管的驱动信号互补。因此,若使用UC384X控制半桥,首先要产生一组对称输出的PWM波,其中一种思路为,先倍频,再分频成一组占空比为0.5的互补方波,原始信号通过与门芯片,与这组互补方波分别相与,于是就产生了一组占空比可调的对称输出的PWM波,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图 6.1  利用D触发器将UC3843的输出信号二分频,通过双与门芯片,分别产生对称输出的信号A和B,同步整流信号的产生,与前面几个小节的做法类似,不再赘述,举个设计案例:

Vin:200V~400V

Vo:24V

IO:25A

一般情况下,半桥多采用电压模式控制,问题来了,如何利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芯片UC3843做电压模式控制?
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PWM信号整形,通过RCD整形,得到RAMP信号。
 
图 6.2  电压模式控制半桥变换器(副边采用全桥同步整流)
 
图6.3  启动波形

 
图6.4  Open loop Gain

7.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架构)高压半桥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变换器,常用于高压输入场合,该线路架构最大的优点是将功率半导体的电压应力降低一半。
众所周时,寄生参数的缘故,串联的两组变换器输入阻抗很难做到相等,因此输入串联面临均压问题,根据公开的文献,解决输入均压的方法大致有三种(具体哪三种,我也不知道 ,可参考南航的两篇硕士学位论文,文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最简单的一种输入均压方法是等占空比控制法。简单讲,就是两组变换器相同位置的开关管同步导通关断,实现自动均压。


举一个设计案例:
Vin:400~1000V
Vo:24V
Io:50A


这里采用半桥拓扑,接成ISOP架构,输出采用同步整流,在第6节半桥变换器的基础上,基于UC3843,搭建基本电路(先将两相功率级参数设定的完全一样),基本电气性能通过后,我们再研究寄生参数对系统动态及稳态的影响。
  
图 7.1  基于UC3843搭建ISOP架构高压半桥,副边全桥同步整流,并验证基本电气性能。

8 硬开关全桥 同步整流
与半桥的控制方法类似,不再赘述,举一设计案例:

Vin:200~400V
Vo:28V
Io:18A

采用峰值电流模式控制,输出全桥同步整流:
 
 

9.移相全桥 同步整流

移相全桥的特点是:原边四个管子,对角同时导通向副边传递(严格来说,还要算上占空比丢失)。四个管子的驱动信号占空比均为50%,且两两互补。如何用UC3843实现移相呢?(事实上任何一款PWM芯片都能做移相全桥,不局限于3843)

其中一种思路:沿用前面讲的硬开关全桥/半桥的控制方法,用两个D触发器,分别取UC3843 PWM输出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生成两组0.5占空比对称输出的方波,做个死区,然后进行驱动放大,驱动MOS即可。举一例:

Vin:200~420V
Vo:13.8V
Io:145A

2kW级别的充电机,考虑成本和宽输入范围,移相全桥是常用的拓扑。进一步,若考虑效率,需要同步整流。
按照上面的思路,基于UC3843搭移相全桥及其同步整流的控制线路。

 
图9.1  移相全桥全波整流原理图
 
图9.2  启动
 
图9.3  关键点波形

9. 移相全桥 同步整流(续)

进一步考虑,145A的电流,对变压器和电感的线圈绕线、散热、结构等,是个不小的考验,应当考虑倍流整流,或者采用原边串联副边并联的方式。

 
图9.4  原理图
 
图9.5  启动

图9.6  移相全桥的占空比丢失现象

10. 有限双极性ZVS全桥

关于这种拓扑的控制方法介绍,可参考Intersil的ISL6752/54系列的应用笔记及数据手册,同为软开关拓扑,与移相全桥不同的是,有限双极性全桥的两个桥臂上管固定50%的占空比,下管则是PWM脉宽调制,进而调节输出电压。从驱动控制上看,有限双极性的控制方式,更像是移相控制与普通PWM方式控制的结合。
用3843实现,我们可以从前面的硬开关控制全桥和移相控制全桥找一些灵感。

采用一个D触发器,二分频处理,产生一组50%占空比的方波,控制全桥的两个上管,用两个与门芯片,产生两路对称输出的PWM信号(注意死区问题),驱动两个下管。

举一例:
Vin:200~420V
Vo:13.8V
IO:110A

功率级电路的设计方法与移相全桥几乎一样。
 
图10.1原理图
 
图10.2 启动
 
图10.3  驱动波形
 
图10.4  开关管电流波形以及谐振电感电流波形

补充用法
A。  UC3843做多相交错

根据UC3843的数据手册,RT/CT引脚可通过外部信号进行同步控制,基于该原理,我们可以将UC3843拓展到多相交错并联应用。
 
图A1 外部时钟同步信号

以两相交错并联Buck为例(当然,1楼列举的例子同样可实现多相交错),如图A1所示,在外部同步信号的作用下,UC3843的PWM信号与外部时钟信号是同步的,如果用两个错相180度的外部时钟信号分别控制两片UC3843,便实现了交错控制(同理,三相,四相...n相,分别让外部时钟信号错相360°/n即可)。这里我们用D触发器通过分频的方式,产生两路错相180°的外部时钟信号:
  
图A2  利用D触发器产生错相180°的同步信号

应用于电路,举一例:
Vin:12V
Vo:5V
Io:16A

两相交错并联,通常采用峰值电流模式或者平均电流模式,共享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独立,原理上就实现了自动均流,以UC3843为例:
 
图A3  UC3843实现两相交错Buck
 
图A4 启动波形
 
图A5  驱动信号错相
 
图A6  电感电流错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