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灯红酒绿:为什么古人认为酒是绿色的?

 cat1208 2016-09-20


文丨秒一

历史研习社签约作者


市面上卖的酒无非白酒、黄酒、红酒,绿酒还真是不多见,也可以说没见过。


大多数人对于绿色的水本来就没有好感,比如里约奥运莫名其妙变绿的泳池。但是,绿酒在古代就是美酒,古来文人墨客盛赞无数。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诗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这首诗中的刘十九就是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他是洛阳的一位富商。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很有可能邀请旧人一同饮酒,畅饮人生。


从古代文学的角度分析,诗词的上阕色彩丰富,对仗工整,不失为佳句。很多解释说,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色泡,香气扑鼻。所以,这里的“绿蚁”的意思是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颜色微微发绿,气泡像蚂蚁,所以称为“绿蚁”。这么看,古人还是比较浪漫天真的。


那么为什么未过滤就是绿色的?是不是和古代的酿酒技术、酿酒原料有关?口感如何?


最开始的酿酒技术非常简单,就是拿来谷物作为酿酒原料,汉代的酿酒工艺就是蒸熟,冷却,再过滤曲汁,再入大口缸继续发酵,经过一段时间,再过滤,最后入小口瓶酒。大概,白居易喝的“绿蚁新醅酒”就是大缸发酵之后没有经过二次发酵的酒。而晚年退隐的白居易也可以用古老的汉代酿酒法,用家中的米饭自行酿酒。只是他无法像制酒作坊一样,再进行一次加工,也许产生了类似蚂蚁的小气泡。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酒,也是一种农业副产品。最开始,古人发现吃剩下的食物没来得及处理,发霉发酵了,产生香气而成为酒。随着农业的发展,有了剩余的粮食,才开始意识到可以用这些谷物去酿酒。于是,大规模的酿酒才开始。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酿酒需要几个条件。《礼记·月令》:“乃命大酋,秫稻必齐,麹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毋有差贷。”就是说,酿酒一要有稻谷等原料。二,麹蘖,就是酒曲,可以发酵的糖化剂,要制作的及时,就是要新鲜,不让产生的微生物变质而达不到制酒效果。三是加温用的,燃烧的柴火要干净,不能产生异味。四是水泉也要干净有清香。五还要有适当的盛具,要用较好的陶具。流就是要掌握火候,掌握发酵的温度等等。


其中,能对酒的成色产生影响的就是酿酒原料、酒曲、和水。至于说陶具影响酒的颜色,应该可以排除,因为烧制好的陶器其表面物质成分已经凝结,不会在谷物的发酵过程中渗入化学反应。


酒的原料,最开始就是米或者麦子。自然酿出来酒是黄色的。那么,绿色从哪儿来呢?这要从一种原料说起——果类。


就是说,因为果类当中含有叶绿素等,有条件使得酒接近绿色。宋代《癸辛杂识》中有个故事曾经说到,某家有个梨园,里面每株树都很大,每株收梨都有二车那么多。有一年,梨的收成太好,数倍常年以致于卖不掉,但是味道也很好,就用大瓮把数百枚储存起来,用泥土封口。没想动后来忘了,半年后在想起来打开来,里面的梨子竟然都化成水了,“清冷可爱,湛然甘美,真佳酿也,饮之则醉。”这大概可说是古人用果类入酒的例子。


以上虽然是宋朝的故事,还无法证明在白居易唐代的“绿酒”原因。但是在白乐天另外一首诗中可见:“青旗沽酒趁梨花”。这里的莲花,表明在酒中加入一种花朵。古人品酒是很有雅兴的,在酒里加入花朵,调配出各种花色,并且赋予优雅的名字,比如桂花酒、桃花酒、竹叶青等等。




另外还有一种果实,绿荔枝。宋代诗人黄庭坚曾经在诗中提到:“王公权家荔枝绿,廖治平家绿荔枝。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这是他在被贬谪到戎州,即今四川省宜宾市西南时所做。当时戎州产绿荔枝,“肉熟而皮犹绿(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鸟兽草木》)可见绿荔枝是一种独特的水果,也是一种特制的美酒。一杯“重碧色”,就是一杯绿色的美酒。


制作酒除了原料,还有一种很重要的东西,就是酒曲。酒曲也会影响酒的颜色。


“曲菌酿酒”是很早就有的一项技艺。《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就是一位有名的酿酒专家。北魏的很多农业生产技术大多数都收录在他的这本书中,其中制酒,酿酒在书中占了十分之一的篇幅。


其中就谈到著作酒曲。制曲的原料要求严格,过程也十分讲究卫生。如作“神曲”,


第一步,要挑选精好的小麦。把它分为三份,蒸熟、炒熟和生的各一份。炒麦要黄而不焦,分别磨细后与水混合。制曲的人必须十分清洁。曲室要远离民房,用保暖性能好的草房。预先堵塞鼠洞,抹上新泥,地面要打扫干净,干燥清爽。


曲作好后,用泥把门封闭不能漏风。每隔七天翻一下,到第三个七天,把曲取出来放进瓮里,用泥封好瓮口。第四个七天,拿出来晒干就成了。


这样作成的神曲,一斗大约能消化三石米。


同样的,什么样的酒曲酿出来的酒也就不一样。麦子等谷物做出来的,偏黄色,那么酒曲是黄色的,能够酿出黄酒。如《易牙遗意》中载:“建昌红酒,……红白酒药:橘皮、沉香、木香、檀香可入酒,皆取其香,红麹入酒取其色,地黄黄精入酒取其补益也。”就是说,同原料一样,加入红色的原料制成酒曲,出来的酒也许就是红色的。那么,如果在酒曲中加入绿色的成分,也很有可能酿出绿酒。



明代杭州人田艺蘅在他写明朝社会风俗《留青日札》中说到,酿酒用豆也很好,神农氏用赤小豆加入饮品。因为酒性热,豆性凉,两者调和效果极佳。今菉豆尤佳。”这是豆子入酒曲的例子。


后来,清代酿酒专家杨万树的《六必酒经》也说到,古代酿酒,就是白面五斤,绿豆五升,蓼汁煮烂,再入辣蓼末五两,杏仁泥十两,和踏成饼,楮叶里悬风处,两个月就能用。这种曲做出来的酒,通俗来讲是“绿豆酒”,但是也有很好听的名字,绿珠香液。


还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则为绿豆酒起名为“醇碧”,他写了首《醇碧颂》:荆州士大夫家绿豆曲酒,多碧色可爱,而病于不醇。田子醖成而味厚,故予名之曰醇碧,而颂之。”所以可见,绿酒的历史由来已久,而且多在文学作品当中。


只是到现在,市面上已经见不到绿色的酒,后来有学者考证,古代的绿酒其实不是绿色的,而是纯色的。就像,大海是蓝色的,但是其实海水时无色透明的一样。这一点也许要交给化学方面的人才去考究。但是,绿酒这一名词在古代诗文中频繁的出现,我们就不能忽略这个历史事实,毕竟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史料,值得重视。


参考资料:

1,[宋]周密《癸辛杂识》。

2,[明]田艺蘅《留青日札》。

3,[清]杨万树《六必酒经》。



参考文献:


1,李亚东《中国古代酿酒专家贾思勰与酿酒技术》,《酿酒科技》,1984年02期。

2,闫丽《说酒-绿酒》,《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04期。

3,王慧刚《古典诗词中的“绿酒”考论》,《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4,王慧刚《古代“绿酒”酒色考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三期。




编排:@二师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