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iscovery频道《荒野求生》节目的特色分析

 亭溪秋实 2016-09-20
    摘要:《荒野求生》是Discovery频道的一档户外真人秀节目,在每一期节目中,主持人会将前往世界上人烟稀少且游客常迷路的野外环境中,在随身携带很少的工具的情况下,为观众演示如何寻找正确路线,如何寻找食物等各种求生技能,并最终回到文明社会。作为一档户外节目,《荒野求生》在全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Discovery频道全球收视之冠的奇迹。因此,分析该节目的特色对于电视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它的主持人、内容、摄影三个方面分析其节目特色,希望能为国内电视节目工作者提供借鉴意义。
中国论文网 http://www./1/view-5158889.htm
  关键词:荒野求生 节目 特色
  从2006年7月推出以来,《荒野求生》即以实用性和观赏性在全球赢得大量粉丝。到2011年9月截止,《荒野求生》一共推出七季,总计75期。它为Discovery频道赢得了高收视率,并成为该频道的强档节目。如今在全球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十亿人收看该电视节目。它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与这档节目的特色密不可分。
  一、主持人特色
  (一)特种兵和探险家的特殊身份为《荒野求生》主持人打下了基础。
  作为前英军特种兵的主持人贝尔?格里尔斯集登山家、畅销书作家、国际演讲家、空手道黑带于一身,此外他又是冒险家、求生专家。1997年他成功登顶被称为“无法攀登的”阿玛达布朗峰。1998年他又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2003年,贝尔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领导队伍乘坐硬底橡皮艇横越结冰的北大西洋。2004年,他又主持了电视节目《兵团放逐实记》,到撒哈拉沙漠体验军队的真实生活。
  这一系列的经历为贝尔主持节目打下了基础:服役期间使他学习到大量的野外求生知识;一系列的探险经历帮他积累了野外经验;他的演讲能力让他面对镜头能侃侃而谈。此外,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他适应野外恶劣环境的先天条件:他的俊朗外形对于女性观众也是一大吸引点。
  贝尔的特殊身份以及特殊技能是《荒野求生》在同类野外节目中无法超越的优势,也是该节目能吸引观众的一大特色。专业人士做主持人,这给我们国内电视节目同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也是今后电视节目发展的趋势之一。如相声演员牛群在吉林电视台主持新闻节目《牛群:》;前广播主持人、表演艺术家王刚主持多档电视节目。
  (二)主持人的敬业精神提高了节目质量,吸引了大量受众。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是主持人呈现出来的个性特点,是主持人主观方面和节目的客观特征相统一构成的独特面貌,也是主持人在思想和形体密切融汇中所形成的一种精神象征,是主持人先天条件及后天素养在传播中与栏目个性和受众审美契合的独特言语行为的整体形象,是其内在修养(内涵)与外在仪表(外表)相融合而体现出来的有机美感,是从人格、思想、精神层面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
  在节目中,由于野外环境的残酷和节目内容的要求,贝尔表现出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如他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喝新鲜的大象粪便中的液体;在缺少食物的情况下会吃熊粪便里面未消化的果实;为了给观众演示陷入沼泽后逃脱的技巧,他亲自跳入没顶的沼泽泥潭中;为了示范掉入冰层后如何逃生,他脱光了棉衣只穿着短裤在零下29度的情况下跳入冰盖下的冷水中。
  这种亲力亲为的例子数不胜数,也是贝尔粉丝津津乐道的话题,充分体现了主持人的敬业精神。在该节目无数坚定的支持者中,大部分人更确切地说是贝尔的粉丝,这与贝尔的敬业精神密不可分。
  二、内容特色
  (一)节目中悬念的使用让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产生强烈的艺术吸引力。
  《荒野求生》节目在讲授求生知识的同时,设置了大量悬念,用故事化的叙述手法增加了很多情节。构成这些惊险刺激情节的主要因素有:
  (1)主持人的命运,比如,在里贝斯丛林,主持人贝尔深入地穴,在漆黑的地下水道中,他和摄像潜入水中寻找出路,观众对于前方会出现什么和主持人一样一无所知,所以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关注主持人最后能不能走出来:
  (2)最后的结局,每一期节目主持人都会受困于某地,当节目开始观众就会关注最后主持人究竟会如何脱身,进而对节目保持高度集中;
  (3)引人关注的问题,比如,在蒙大拿穿越隧道时,摄制组与飞驰而来的火车走了对面,他们转身一路狂奔,在贝尔飞身扑出隧道的最后一刻,火车擦着他的身子驶过。这些情节惊险刺激,都是常人所不敢做的事情,也是野外运动吸引人的地方。它们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吸引力,成功地留住大批观众。
  (二)节目内容的实用性对观众有指导意义。
  正如Discovery频道的宣传,“一个计划得再周详的假期,也会有出岔子的时候。只是拐错一个弯,就有可能陷入一场奋力保命的苦战。哪怕是最富经验的旅行家,也会迷路、受困、不明方向,甚至更为糟糕一一置身于命垂一线的绝地险境之中。”
  《荒野求生》这档节目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教授在野外迷路面对生存问题的人们一些方法技巧。2009年6月20日,美国男童格雷森?温在犹他州达盖特县一处森林迷路后,凭借在节目《荒野求生》中学到的技巧成功获救。
  根据传播学领域关于大众媒介的效果与使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利用媒介内容获得信息,进而满足个人需求。国外的背包旅游和野外露营等户外活动是人们休闲的普遍选择,所以,荒野求生的技巧对于国外的观众来讲有很大的实用性,观众通过观看节目满足娱乐需求,学习技巧满足技能需求。在国内,随着人们休闲理念的多样化,选择户外旅行的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一些自然灾害中,人们掌握一定的求生技巧是十分实用的。这是这档节目最大的特色,也是它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地方。
  目前,7季75期的《荒野求生》节目,录制地点遍布全球各个大洲,包括人迹罕至的北极圈。内容上涉及到飓风、海啸、雪崩等地质灾害和海岛、沙漠、丛林、峡谷、火山等各种地形,凡是可能存在野外遇险的地点,《荒野求生》节目基本都包括在内。该节目在赢得全球市场的同时,也为各地区的观众带去了实用的求生知识。观众可以一边学习生存常识与技巧,把户外运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边享受安全的户外运动带来的快乐。   (三)季播方式符合了美国节目创作的精品路线。
  美国的很多电视机构在长达几十年的电视节目的创作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电视节目的创作经验。在美国,这类节目的制作已经成为一个系统创作工程,创作周期都拉得很长,形成了一种产业化的操作模式。拿情景喜剧来说,生产采用的是标准流水线的方式,一条经典的流水线一般包括这些“工序”:主笔设计情节――提纲作者编写提纲――对话作者撰写对白――总编剧汇成脚本――制片人和导演作前期筹备――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播出。从前期的准备来看,每年夏季,各大商业电视网会收到成千上万的节目创意,有关的专业部门会对这些进行初步筛选,在淘汰了大部分之后,剩下的决定投拍。然后就会组织人马,进行剧本创作,法律咨询,创作样片,观众研究学会组织部分观众观看,之后预测效果,达到预期效果的才真正决定拍摄。一般一个电视网一年会选择十来部新戏,但真正上的只有四五部。准备上马了,就开始选演员班子,9月份开播第一集。
  拍摄和制作过程也是精雕细刻,制作周期比中国的电视剧要长得多。在美国,一集戏的实拍,包括排练走向,最后带着观众从头到尾实拍,一般要七八天的时间,所以成本也相对比较高。美国目前很多这种类型的节目,走的都是精品路线。要真正完成一部高质量的精品,这种精益求精、长周期的创作模式必不可少。受这种创作方法的限制,节目只能采用季播方式,一周一集,每季共25集左右,如果日播的话,拍摄制作进度肯定赶不上播出进度,也不容易出精品。
  (四)季播方式有助于形成观众的约会意识,形成品牌效应。
  首先,美国目前的许多电视节目特别是真人秀节目,都是采用打成包的形式来统一制作、包装和销售的,所以,节目时间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长度,播出时间也要拉长到一定的周期,才可能收回成本,否则如果每天高密度播放,几天就播完,可能广告时段就会缩短,广告收益也会减少很多。而且,从电视观众的角度来讲,采用季播方式,一周一集,保证一个播出长度,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保证节目形成连续的影响力,最终形成品牌效应。这样,每年9月,美国人便急急期待着好戏上场。对于上一季播过的经典剧目,观众更是会盼望整整一个夏天,急切希望看到剧中主人公的命运将会如何发展。这样无形中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在电视剧与观众之间形成了一种约会意识。等到节目真正开播的时间,自然会掀起新一轮的收视狂潮。经营者摸准了人们的生活习性,并把它们纳入到自己的播出模式中,于是定时播出形成约会意识,而有了约会意识,收看节目便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节目本身成为一个品牌后,节目播放者要做的,就是不断追加投资,尽量维持其生命,延长它的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大多胜出的美国电视剧都很“长寿”的秘诀所在。
  而且,从美国目前电视发展的现状来看,与我国目前电视资源短缺的现状不同,美国电视业目前的节目资源特别充足,一般每个电视网每年除了会制作5部左右的新剧外,还有各种各样类型的节目播出。而电视时间又是固定和有限的,所以一般的情景剧、真人秀节目一周只能排上一集。当然,一些收视率特别好的节目,也会适当考虑加大播出频率,《犯罪现场》一周就播放三集。为了保持一定的收视率,针对特定观众制作的每档节目不可能占据太多的节目时间,所以就采取一周一集的播出频率,形成季播方式,可播到来年三四月份。相对来讲,国内电视资源短缺带来的后果就是,为了填补电视播出空间,电视台购买或制作了一部电视剧,一般会盲目地追求短期效应,一天几集,播完再说。国外的则更追求长期的品牌效应,形成了品牌影响力,就可以保证第二季、第三季都保持高收视率。
  三、摄影特色
  幕后团队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看过《荒野求生》节目的观众在为那些惊险画面惊叹的同时,都会产生疑问,这是谁拍摄的?这是怎么拍摄的?《荒野求生》节目的幕后摄制团队有13人,其中有摄像师西蒙?雷伊和丹?瑟里奇,声控师保罗?里加和皮特?李。因为拍摄的要求高,难度大,《荒野求生》一期节目从准备到拍摄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在拍摄前,摄制团队会实地调查求生地点了解情况。有时他们还会咨询一些当地求生专家或者土著人,通过请教技巧来提高节目内容的质量。
  《荒野求生》节目的摄影特色在于伴随性。在节目中由于地形过于复杂,摄影师携带拍摄设备多次跟随贝尔上天下地,并且坚持拍摄下了诸多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惊人画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从几十米的悬崖坠落,沉入泛滥的洪水中又漂浮上来;可以看到为躲避鲨鱼的袭击,在宽阔的海面上因为奔跑而不断摇晃的画面;也可以看到在悬崖峭壁上已经失去水平角度的画面,一点点的移动着接近主持人贝尔。这些真实性的镜头极富冲击力。基本上主持人贝尔看到的,就是观众看到的,也就要求摄影师拍摄到;这就要求主持人贝尔能做到的,摄影师必须也要做到。
  主持人贝尔经历了很多的危险时刻,摄影师则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在前行的同时还要扛着摄像机。正是有了摄影师,《荒野求生》这档节目才有如此多的精彩镜头,也带给观众最直接的视觉效果。而这是目前的任何一档真人秀节目都不能比拟的。
  四、结语
  Discovery频道多档节目在全球都有很高的收视率,其雄厚的资金投入和专业的操作模式是《荒野求生》节目成功的外部因素。主持人的特殊身份和敬业精神,内容的观赏性和实用性,摄影的现场伴随性充分体现了其节目特色,是《荒野求生>取得高收视率的内部因素。
  国外多档电视节目在引入我国后都成功生存下来,如从《英国达人》引进而来的《中国达人秀》也取得很高的收视率。就野外求生节目来看,在我国出现最早的是2000年广东电视台推出的《生存大挑战一一陆路边境行》,到后来中央电视台在《龙行天下》基础上推出的《金苹果》,浙江卫视推出的《夺宝奇兵》,贵州电视台在《星期四大挑战》基础上推出的《峡谷生存营》。在影响力上,他们与《荒野求生》还有较大的差距。总之。《荒野求生》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完美结合。使它已经成为Discovery频道的经典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