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岷江航电龙溪口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二次公示(1)

 scygtys 2016-09-20

为了保障公众对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环评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有关规定,现开展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二次公示。

一、项目概况

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位于四川省岷江干流上,闸址位于犍为县新民镇。主要任务是以航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航电结合,兼顾其它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规模属二等大(2)型航电枢纽工程,船闸、航道等级为ⅲ等。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正常蓄水位为317.00m,最大闸高43.0m,装机容量480mw,总库容3.24亿m3。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由枢纽建筑物、库区防护工程、航道疏浚工程、施工辅助工程、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工程、环境保护专项工程等。

水库淹没涉及犍为县和沐川县10个乡(镇)、3个社区44个行政村240个村民组。涉及土地总面积2086.23hm2,淹没影响直迁人口2326人。枢纽工程永久占地涉及犍为县5个乡(镇)、3个社区28个行政村166个村民组,永久占地区征收土地总面积557.25hm2,永久占地区涉及直迁人口2920人。工程临时用地区征用土地总面积468.79hm2,临时用地地区涉及直迁人口1361人。本工程搬迁安置移民人口共6790人,主要采取集中安置点、后靠建房、分散插迁建房等搬迁安置方式合理安置。

工程施工工期65个月,静态总投资为148.86亿元。

二、环境质量现状

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2680m3/s,年径流量为845亿m3。

根据监测结果,评价区的环境空气、声环境和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均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工程区环境质量较好。

评价区域分布有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省级保护鸟类5种,未发现两栖、爬行动物和兽类有保护物种。

评价江段历史记载有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鱼类——中华鲟、达氏鲟、白鲟;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鱼类——胭脂鱼;11种四川省级保护鱼类、38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

本工程下游8km~岷江河口岷江干流73km天然江段河段及支流越溪河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水生生态现状调查,保护区内鱼类资源以鲤、鲫仍占渔获物中主体,其余多为小型种类。其中以鲇形目类群居多,常见的有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粗唇鮠、切尾拟鲿、鲇等。

三、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1、施工期影响分析

水环境:施工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在非正常排放情况下,会对水体水质有一定不利影响。

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爆破、砂石加工系统粉尘和车辆、施工机械的燃油尾气以及施工交通道路扬尘等。

噪声:施工噪声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开挖爆破、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拌和、辅助企业生产等施工活动。

固体废弃物:工程弃渣量为1468.57万m3,生活垃圾产生量为9.65t/d,固体废物乱堆乱放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生态环境:工程占地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植物生物量损失。同时,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扬尘、废气等将对施工区附近的野生动物产生干扰,使该区域的栖息适宜度降低。

3、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水文情势:工程建成后,库区水域面积增大,流速减缓;水库枯期维持高水位运行,按照不低于最小流量900m3/s下泄,保证通航和下游生态用水,同时具有日调节功能和上游不稳定流调节作用,保证下游鱼类重要生境的水文情势稳定。汛期维持低水位运行,按照来水量下泄流量,基本不改变下游的水文情势。

水环境:根据预测,工程建成后水库基本满足水功能区要求,出现富营养化的可能性不大,水库水温结构为混合型,不会对下游水温产生影响。

生态环境:水库蓄水将淹没库区正常蓄水位以下的植物、植被,淹没和压缩动物栖息地;工程建设导致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改变了水生生物及鱼类的栖息环境,使鱼类组成和生长繁殖受到影响。

社会环境:工程建设可解决岷江航运瓶颈问题,对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成渝经济区发展和改善区域生态及水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yfs0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