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TC丨汽车后市场新蓝海,将成就大未来!

 天天美食研究所 2016-09-20

始于:ETC全国联网


2014年3月,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全国高速公路ETC联网工作。


自此浩浩荡荡开展了高速公路ETC软硬件改造,终于,在2015年9月28日,除海南和西藏(除港澳台),全国终于实现EPC联网。



爆发:2015用户翻倍增长



来自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15年9月EPC用户数已经突破2100万,2014年底这一数字仅为1300万。伴随ETC软硬件快速铺开和联网工作的快速进行,从2015年开始,几乎各个省市的ETC用户量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势头。多个省份实现ETC用户量100%、甚至200%的增长。


目前ETC也是私家车占大多数,但渗透率和消费金额上来讲,营运类型的客车、长途货车的增长速度更快。


省份

2015底

2014底

广东

400万

200万

江苏

300万

150万

山东

300万

116万

河北

200万

50万

北京

200万

140万

湖南

180万

130万

湖北

110万

60万

浙江

100万

60万

四川

90万

15万

上海

60万

45万

河南

60万

15万

天津

35万

12万

数据说明:

全部数据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由lhcheguan整理,未经证实,仅供参考。



各地都在疯抢EPC用户


在交通运输部的明确要求下,在政策导向下,各省市高速交管部门开始竞赛式推广。


ETC设备覆盖率逐渐提高,从原本平均不足10%到20%以上,多省份覆盖率达到90%以上。


ETC全国联网,对经常跨省市开高速的车主提供了极大便利。


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推广策略。一是在渠道上铺开,与众多同业、异业的合作渠道进行联合推广;二是开展多种方式促销活动,以充值满送OBU、送充值易等促销方式为主。





ETC后时代,用户需要什么


更方便的充值


目前ETC都是OBU+芯片银行卡形式,从技术上现在充值需要配合硬件“充值易”才能实现远程充值,或者需要去网点。

更方便的维护


ETC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卡片丢失、损坏等其他问题,需要更方便处理。

更大的ETC车道覆盖率


现在ETC车到覆盖率在多个省份已经实现全面覆盖,但很多省份的覆盖率任然徘徊在很低水平。

EPC互联网试水


国内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山东、广东、江苏在ETC用户量上已然成为第一阵营,到2015年底这三个省份的发卡量已经携手突破300万大关,像广东今年到目前为止,据公开数据显示,已经突破500万。


以三种平台为主,APP、微信、支付宝服务窗,主要代表是广东、山东、湖北、北京等,其他省市也在跟进。


目前广东省在ETC市场化上做出的尝试是基于ETC基础服务向车后市场一站式服务平台方向延伸。



名称

平台

广东

ETC车宝/粤通卡

APP/微信

山东

高速ETC一站通

支付宝

北京

乐速通

APP

湖北

湖北高速ETC

APP/支付宝/微信

浙江

浙江ETC

APP

河南

中原通ETC

APP

天津

天津ETC

APP


各地在抢什么


用户沉淀


目前各省市ETC用户还没有普遍认知的ETC平台,用户虽然使用ETC平台频次不一定多高,但由于用户都是充值用户并需要购买相关充值设备等,信任度很高,并且用户需求本身足够刚性。因而,谁能抢先获得这批用户,谁能率先沉淀用户,谁就抢占先机。


刘宏认为,一旦用户沉淀在某个平台,ETC本身属性决定了,其他平台将很难吸引用户离开。


资金池


多个省份的单日ETC消费额就在千万元以上,后续还会快速增长,使用ETC,大部分都是预付费形式,如果每张卡片月均余额500元,2000万用户就是100亿,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资金。


稀缺资源


虽然ETC充值业务未来或许会像加油卡充值一样开放给社会平台,但在目前阶段,ETC系统并不成熟,互联网化操作也在尝试阶段,也就意味着,目前只有少数平台能够进入ETC官方的视野,并选择少数平台开展合作。在现阶段,ETC业务本身就是稀缺资源。何况,一旦与ETC所属高速集团形成合作,其背后广泛的资源都将有机会撬动。


更多场景


以ETC车宝为例,在抢的已经不止ETC用户,而是寄希望于在更广泛的场景中,发展更多业务。对其定位,已经不再是单一的ETC服务平台,而是以此为基石,向车主一站式服务平台发展。

问题:ETC能否成为后市场新蓝海

要进城,首先要找收费场景


ETC不停车收费最大优势是便捷,如果只能在高速公路场景中应用,ETC对用户的价值将大打折扣,让ETC进城是主要的方向之一。在城市中应用ETC,目前主要是在停车场景。


但停车市场已是春秋割据状态


一方面,停车场的道闸设备本身掌握在大大小小道闸设备厂,而且,越来越多设备实现联网,仅以广州市场为例,就有数十个平台开展停车互联网+业务,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都是类似情况。要么就是具有资源优势的本地团队,要么就是全国性的以ETCP、捷顺等为代表的大公司。

ETC做停车,同样竞争激烈


以首发集团速通公司为例,在2011年提出由“ETC运营商”向“智能交通服务商”转变,开始做停车场景ETC支付,从2012年应用在首都进场,到如今,三四年时间也仅仅发展了十多家停车场。如果从停车设备、停车方案、线上平台,全部都由ETC平台操作,很难短时间做大,其难度可想而知。


也许牵头整合停车平台是个方向


谁都知道未来停车领域一旦只剩某一两家平台,必是巨头。但现在各家停车公司的互联网故事已经很难讲。从停车场项目合作、线上平台合作开始,到资本层面入股收购,ETC也许能够在此资本寒冬时刻有所作为。

另一个方向,发展其他车后服务


在线上引入多家第三方平台服务,共享ETC用户资源,即基于流量的合作。ETC车宝APP目前也已经上线车险、车品商城、洗车等业务。

靠流量合作,承载不了ETC的未来


从用户数上来讲,ETC平台现在是早期,与其他动辄上千万流量的平台相比,还是太小,这意味着合作双方并不对等,ETC平台无法深度介入。


但选择自己做难度更大,保养、车险、洗车等等每个领域几乎都是遍地尸骨,竞争白热化,而且在几乎各个模式都做了一个遍之后,至今很难找到靠谱的模式和盈利方向。即便沿着某一个方向扎根下去做,也只不过是1+1的形式,即ETC业务和另一个业务而已,无法产生协同效应。


更大格局,也许金融是新引擎


还是回归ETC业务特点本身,首先,自带金融属性,这一业务本身就是一种支付方式。其次,用户的信任度和粘性是其他平台不可比拟的。


刘宏大胆猜测,或许把金融做成底层业务,形成各个业务1+1>2的协同效应,ETC平台才有大未来。





  1. 所有服务共用同一金融账户。

  2. 改造OBU,集成OBD等功能,发展UBI车险。

  3. 充值资金既可以消费又可以理财,而理财产品可与车险产品共同研发。

  4. 车主卡参照阿里车主卡等类似模式,提供洗车、保养等服务。

  5. 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加油卡账户打通,ETC卡可以加油。


本文来源于:刘宏车观,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