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安公园老底子是外国坟山

 难忘乡音 2016-09-20

近几年南京西路的繁华“风水轮流转”,原来的“梅泰恒”(即梅龙镇广场、中信泰富广场、恒隆广场)已经有点“老土”,更有消息称中信泰富面临转型,要暂时关一段时间。现在的时尚一族都往静安寺跑,芮欧、晶品、嘉里中心……以及老的久光,这些商厦的定位更年轻,生意也更红火。静安寺商圈在交通上确实比“梅泰恒”一带更方便,地铁线路有几条交叉,愚园路、常德路等都是传统的繁华之处,实属得天独厚。不过,这里也有不便的地方,就说交通,地铁七号线和二号线的专乘,我就搞不太清楚,时常走错出口。有时几幢大商厦里转来转去,一不留神就迷了路。昨天一位同事约了朋友在1788广场朋友,竟在久光门前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圈。这位同事本是静安区本地人,在自己“老土地”找不到路,有点恼火,不禁发起牢骚来:“我真是碰着赤佬了!”看到“碰着赤佬”几个字,我感到很好笑。要知道久光百货对面的静安公园,老底子还真是一座外国坟山呢!



清末时的静安寺


1899年之前,老上海租界的西边只到西藏路,当年公共租界向西延伸到静安寺,法租界延伸到徐家汇则要迟至1914年。当时在上海生活的侨民很多,上海也有几处外国公墓,比如现在的山东路原来叫“麦家圈”,黄浦体育馆这个位置就是一座公墓。还有现在的淮海公园、襄阳公园……等等。但是随着老城区人口密集土地紧张,墓地人满为患。于是19世纪80年代,租界工部局看中了静安寺这块风水宝地,在静安寺路(即现在的南京西路)建立了“静安寺公墓”(Bubbling Bell Cemetery),占地约有60亩。大致位置就在现在的静安公园。



静安寺公墓旧影


静安寺公墓一共存在了70多年,埋葬在这里的名人很多,像我之前写过的上海滩著名慈善家雷士德,死后就长眠在此。中西文化对于墓地的认知完全不同,原来静安寺公墓的位置西到现在的常德路,东到华山路,北到南京西路,南到延安西路,这块区域之内被老外打理得井井有条,有参天的梧桐大道,绿树成荫,大理石墓碑穿插其间,有很多市民会来这里徜徉流连,感受难得的宁静。



静安寺公墓旧影


到19世纪末,静安寺公墓又在墓地建立了一个圣墓堂和火葬场,有些外国人希望落叶归根,不要在上海土葬,他们会在圣墓堂举行殡仪后再行火化。静安寺火葬场也在静安寺公墓之内,教堂和火葬场一并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拆除了,大体的位置在靠近延安西路的地方。



静安寺公墓原来的火葬场


1952年,经上海市人大提案,将公墓改建为静安公园。上海市民政局负责迁葬。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迁葬方法,就是把尸骨挖出以后火化,再集中到原来浦东的外国坟山(即后来的浦东公园)。手头看到一则资料,著名的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先生的太太内山美智子原来葬在静安寺公墓,1954年迁葬到虹桥路万国公墓。至于原来葬在此处的雷士德等人的遗骨去了哪里,我没有查到资料。要知道雷士德一世积德行善,并未婚配没有后人,想来他的后事不会有人料理。到1955年,静安公园建成对外开放。



1924年丹麦驻沪总领事腊斯考在上海病逝,葬于静安寺公墓。图为腊斯考葬礼


和原来的静安寺公墓相比,如今的静安公园面积已经大大缩水,不过在其中漫步,梧桐大道、大理石亭子,依稀还可以看出当年的模样。当然更多的是新的景观,像蔡元培塑像、“我的老师”塑像等。公园里有茶室、餐厅,四时花木盛开,小桥流水潺潺,堪称都市中的一处盛景。


梧桐大道新旧对比


大理石凉亭新旧对比


至于说到静安寺商圈容易迷路的事情,我认为还是建筑设计和道路标识方面做得不够。中西风俗不同,大可不必牵强附会。只是“碰着赤佬”这种事,恐怕还是要小心。要知道静安寺那么热闹,青天白日见鬼的事情还是蛮多的。但那并不是什么灵异现象,而是多长了一只手的贼骨头,走过路过,尤其是女同胞,还真要当心“碰着赤佬”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