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莫名其妙“自动转发”,银行账户分四次被支取约15万元。日前,全椒县晏女士遭遇惊恐一幕,其大额存款不知何故去向不明。 接到报警后,全椒县公安局立即安排民警千方百计调查此事,全力以赴为晏女士挽回损失。记者昨日从该局获悉,民警根据短信内容掌握关键线索,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紧急联系,成功将晏女士15万元存款“原路返回”。 手机短信自动转发 15万存款凭空消失 事发当晚,晏女士手机的短信提示铃声接连响起,她打开一看十分不解。原来,其手机接收的短信,不知何故全部“自动转发”到一个“130”陌生号码。更让晏女士惊慌失措的是,她仔细查看转发出去的信息后发现,其中数条是银行发来的扣款短信和一些验证码。晏女士赶紧到银行查询,发现其银行卡莫名其妙分四次出现支取记录,被转走金额共计149999元。 接到报警后,全椒县公安局高度重视,立即安排襄河责任区刑侦队民警张杰调查此事。张杰赶到银行,试图调取晏女士被盗刷款项的去向,可是银行系统里仅仅显示,被盗刷的15万元转入一个“8120”开头的对公账户。“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账户开户行在湖南长沙,无法第一时间查询钱款下落”,民警告诉记者,“听到这个消息,晏女士急坏了”。 公安民警设法追回 损失钱款完璧归赵 为了“抢时间”,民警张杰对晏女士手机短信内容仔细研究起来。“这些钱款每次被转出的时候,所收到的短信内容,都包含‘连连制服’四个字”,张杰很快有了重大发现,“我推测犯罪嫌疑人采取某种手段,将晏女士手机收到的短信,故意加入错别字后再转发出去”,“通过互联网搜索,很快找到一个‘连连支付’系统”。记者了解到,“连连支付”和多数网民所熟知的“支付宝”类似,也是一种第三方支付平台。 张杰立即查到“连连支付”官方客服电话,通过该系统后台查到晏女士被盗刷的15万元,已经买入“大连某融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理财产品,幸运的是尚未套现。张杰立即向该平台说明晏女士银行卡被盗刷的事实,表说明该交易并非晏女士本人操作,要求“连连支付”立即拦截该笔交易。确认事实后,“连连支付”对这笔资金进行“原路返回”操作。 稍后,晏女士终于收到钱款到账的短信,立即赶到银行将15万元现金全部取出,心里的石头这才落地。 木马病毒擅于伪装 不明链接切勿点击 “很明显,晏女士的手机中了病毒,这极有可能与她之前点击某个链接有关”,民警张杰提醒广大市民,“来路不明的软件里面,很有可能暗藏着木马病毒,手机用户切不可点击陌生链接”。 记者了解到,由于木马病毒的伪装性越来越强,许多手机用户稍不留神便中招。种植木马的手段包括:通过技术手段伪装成移动客服10086,“积分兑换、感恩回馈、话费余额不足”等;冒充银行客服,“积分兑换、电子密码器失效”等;冒充同学、好友、同事,“聚会照片、整理资料、帮忙查看合同等”等;以“你老公(老婆)有外遇了”等爆料、恐吓等方式;冒充学校或教师,“查看学生成绩、平时表现”等;以通知“交通违法”的方式种植木马,等等。 本刊提醒,手机用户可以安装防病毒软件,提高防骗手段。此外,收到陌生链接时,可拨打电话核实。若不小心中了木马,应立即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并更改所有银行账户等密码。中毒后,通过发朋友圈等方式提醒所有朋友,告知手机中毒,不要点开自己所发链接。来源:滁州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