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生之风

 圆角望 2016-09-20
喻军

  驶上杭千高速差不多一个小时车程,便到了桐庐县城。这是我第二次来此地,而上一次来的我,还是一个兴冲冲的少年诗人。

  除了慕其山水,也自然慕其人物,黄公望、郁达夫、叶浅予,都属当地产的文人墨客。然而桐庐最著名的历史人物却是一位名叫严子陵(名光,字子陵)的隐士,且并非当地人,只是因为他曾垂钓于富春江畔,便引得无数后人前来凭吊。据查找相关资料发现,历代歌颂严子陵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作者几乎囊括了自西汉以后的所有一流文人,如果列举出来该是一份长长的名录,暂且省略。但有那么几句,堪称描摹严子陵的代表性文字,出自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在古代所有的高士中,严子陵是最典型的人物之一。

  他年轻时便声名遐迩,曾与一位仰慕他的学子刘秀一同外出求学,以道义相结交。后来刘秀举兵反王莽,严子陵积极支持;再后来刘秀成了光武帝,严子陵却改名换姓隐居了起来。光武帝常挂念严子陵的高尚品行,命人画像到处张贴,多方查找严子陵的下落,终于把身披羊皮袄在一处沼泽边垂钓的严子陵给找到了。

  于是请他出来做官,帮助治理国家,严子陵却坚辞不受,宁愿躬耕于富春山,也常去江边钓钓鱼,过着闲散不定的生活。建武十七年,严子陵又被征召,仍然一口回绝,直到八十高龄老死家中。

  这个故事似乎反映出两个方面:一是光武帝胸襟博大,即便遭到严子陵的冷遇和“冒犯”(比如他曾主动拜访严子陵,请他担任高官,严子陵却卧在床上,不予理会,显得十分怠慢;还有一次他们同榻而眠,严子陵把腿压在光武帝肚子上却呼呼大睡,光武帝也毫不计较。他以朋友的旧情为重,且始终敬重严子陵,耐心等候严子陵的回心转意。若换做其他皇帝,怕是早就动了杀机。

  其二,正因为有光武帝这样的帝王,反而映衬出严子陵的高贵品格,试想,刘备请诸葛亮也不过三顾茅庐,任严子陵怎么孤傲清高也该被光武帝感化了吧?但他却坚如磐石,来了个终身不仕,宁做山野村夫、江边钓翁,也不做富贵中人、皇帝宠臣。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了。

  可以说,严子陵和光武帝共同成就了这段传奇故事,缺一则失之完美。而历代文人之所以清一色地表达对严子陵的崇仰之情,我想也是因为从他的身上,体现出了隐士精神的某种极致,也使得很多蝇营狗苟之徒在他面前抬不起头来,或也使“贪夫廉,懦夫立”(美好愿望的成分居多)。所以严子陵这个“处士”成了历代文人心目中人格形象超凡入圣的化身。

  一座小小的钓台,在七里滩富春江澄澈的绿波之中,显得如此高古静穆,而周边起伏的山峦,据说正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取景由来。两千多年的江水,从钓台前静静地流淌过去了,而无数次,舟楫远远地向这里漂来,承载着雾蒙蒙的眺望,和一颗颗虔敬的心灵,他们是朱熹、王阳明;他们也是谢灵运、李白和陆游,他们都来向这位伟大的隐士投递自己的灵魂,倾吐自己的衷肠。

  自古以来,杭州就是隐逸的理想之所。如果我们放眼更寥廓的地域、更丰厚的历史,就会发现隐士精神的渊源汇集:不受尧帝禅让的巢父和许由;耻食周粟采薇而食的伯夷和叔齐;急流勇退、泛舟太湖的范蠡;天地闭、贤人隐的嵇康;先仕后隐、采菊东篱的陶渊明;安于贫穷、乱世无为的庄子等等。

  ——他们,安坐在皑皑的雪峰之上,使仰望的目光永不迷失,使精神的国土照进雪亮;他们,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却从来不曾散失投向我们心灵的灼灼光源。

  十日谈

  行迹

  美丽的坝上草原让人心旷神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