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是动物体内调节代谢和维持生理功能的物质,虽然含量极低,却十分重要。 动物性食品或多或少都会有激素,包括鸡鸭鱼肉,其中大家最担心的可能就是牛奶中的激素了。 据估计,西方人饮食中来自动物性食品的雌激素有60-70%来自乳制品。 【牛奶激素正在增加】 有研究发现,最近20年以来,牛奶中的内源性激素水平明显上升。 但数据显示,中国、日本、荷兰、美国的全脂奶中雌激素水平大致相当,所以这和牛奶的产地关系不大,很可能与现代奶牛养殖技术有关。 传统奶牛产奶期短,怀孕后很快就会断奶。 而现在的奶牛在生牛犊后3个月就可以人工授精,且整个怀孕期间都可以泌乳,整个产奶周期可以达到300天。 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往往会喂高蛋白饲料,这也会增加牛奶的内源性激素含量。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现在的孩子发育越来越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营养状况太好。 【奶里的外源性激素】 有一种叫rBGH的东西,又叫“重组牛生长激素”,通过肌肉注射可以延缓奶牛产犊后奶量下降的速度,总体上提升产奶量30%。 对它的质疑主要是会增加另一种生长激素的分泌,那就是IGF-1。 有些研究发现,IGF-1和一些癌症有相关性,主要是男性前列腺癌。 不过IGF-1是一种蛋白质,人体会根据需要自己合成,且自身合成的量远多于牛奶中的量。 同时从牛奶中的IGF-1经过灭菌和消化过程,会失去活性并被降解为氨基酸,并不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 所以尽管争议了很久,但美国、欧盟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最终都认为rBGH是安全的。 有些奶农可能给牛注射乙烯雌酚、醋酸甲孕酮等外源性激素,不过它们都属于禁用品,是国家抽查和打击的重点。 随着乳企建设自有牧场和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滥用激素的状况会逐步好转。 【牛激素VS人激素】 世卫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认为,8岁以下的女童,每天大约要产生400纳克左右的雌激素。 按照一天喝300毫升牛奶估算,牛奶中的雌激素大约仅相当于孩子自身分泌量的2%左右。 数据显示,人奶和牛奶中的雌二醇、雌三醇的含量差异不大,但人奶的孕酮含量会低得多。 牛初乳中的激素含量比一般牛奶高得多,但和人初乳的激素水平相比也没有显著差异。 原卫生部禁止婴幼儿配方粉里添加牛初乳也不是因为担心激素,而是因为牛初乳产量低、质量不稳定,同时容易成为忽悠消费者的噱头。 【传统奶牛VS现代奶牛】 现在我们喝的奶几乎都来自基因改良的奶牛品种,比如荷兰的荷斯坦(Holstein)、英国的娟珊(Jersey),广告中最常见黑白花奶牛就是荷斯坦。 蒙古草原放养的黄牛产的奶也含有激素,比如雌二醇水平大约为每升25纳克,雌酮大约为100纳克。 而改良奶牛的奶,雌二醇约为35纳克,雌酮约为150纳克,其实差异并不大。 不过改良奶牛的奶中,孕酮含量明显高得多,其普遍含量在10-20微克/升,这是由于市场上约75%的奶来自怀孕奶牛。 当然,由于改良奶牛产奶周期长,日均产奶量大,1头改良牛顶得上20-30头传统黄牛,因此大众消费是不可能指望传统奶牛的。 【如何去掉激素?】 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外国人喝奶大约是中国人的5倍。外国人喝着没事,你就不会有事。 虽然目前牛奶中的激素还不构成实际威胁,如果你实在担心,选择脱脂的就ok了。 因为大多数激素是脂溶性成分,脱脂后激素含量会下降70%以上。 嗯,吃货的江湖秘籍就是这样简单粗暴! 你get到新技能了没? ----------------- 欢迎分享和吐槽。 转载请注明来源,禁止转载到猎豹浏览器、UC浏览器、一点资讯和天天快报,违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稿件转载,欢迎联系微信公号(foodsafety119)后台小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