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迟来的评测,soylent 1.6试吃,漫谈代餐食品

 法学小笨笨 2016-09-20

试想一下这个场景,一早起来,从冰箱中拿出一瓶液体,一口饮进后精力充沛地去上班;午餐时,拿出包里面的两根bars,吃完后继续投入繁忙的工作中;晚餐,回家打开铁罐舀出两勺粉末,混合水后快速吃完,省去了那准备食物的时间能分配在玩耍或者工作中。这种情况持续10年,除了身体随着时间的流逝衰老,其它一切状况都好,消化系统,皮肤,骨骼,肌肉没有随着单一的食品变差。这种未来,是科技走到极致,还是走到极端呢?

代餐食品(meal replacement)或许能创造出这样的未来,当然就目前来说,没有任何的产品能完全代替日常饮食,即使是医学上药用的营养包,在长期使用后都会致使许多的健康问题。但无可否认的是,代餐食品一直在完善其配方,向着”代餐“这个目的而出发。

-------------------------------------------------------------------------------------------------

代餐食品属于膳食补充剂的一部分,根据定义,能分成粉末状,能量棒,液体 etc. 但早在18世纪,北美的印第安人发明了一种玩意叫Pemmican(干肉饼)率先开创了代餐食品[1]。

发展到今天,使用代餐食品的目的有几种。首先,”代餐食品“故名思意就是代替一部分或者完全代替日常膳食,也有用意在用来减肥(脂),或者是单纯尝鲜。前两者占据大部分的用户,那么就能从这两方面入手谈谈目的可行性。

关于减脂,我先来泼盆冷水,只要是面向顾客,合法的代餐食品没有任何的直接减脂作用,无论商家如何宣传,在保证商品没有添加任何违法产品(例如导泻药,食欲抑制剂,促甲状腺素剂),代餐食品无任何减肥作用,甚至是有限的辅佐减重作用,都是来自于意义上的'节食'而非产品效果。

关于此点,有人可能会存在异议,甚至能举例。例如根据我记忆中的宣传文章,里面提到一些维生素B族,蛋白质,氨基酸,膳食纤维之类的物质,能起到减重作用。然而相信只要在果壳或者其它科普网站呆久点的网友不少都能指出错误之处。

例如维生素B族虽然与身体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消耗合成有关,但是额外补充维生素B族并不能提供额外的好处,减重更是毫无根据。再例如蛋白质氨基酸这两个被炒得非常热的玩意,也是非常牵强,消化蛋白质相对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质来说需要更多的热量,膳食中增加蛋白质分量也能提供更强的饱腹感,但都于宣传大相庭径。

最后是证据貌似最大的膳食纤维,其减重的作用都是来自于膳食纤维没有或者只有微量的热量(因为身体不会吸收),而且水溶性膳食纤维吸水后能增加体积,从而增加饱腹感。但是这也没有直接减重作用。再如研究那样[2]指出,”加入膳食纤维的食物也无法消除饥饿感“,虽然意义上不全相同,但也是为”纤维减重“论点减分不少。

所以结论很明显了,代餐食品的减重作用是体验在”代替掉日常膳食中高热量的部分,并希望其饱腹感能阻止人们去寻求那部分热量“,这样一说和节食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是能在代替之余保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还有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但这问题同样能用蔬菜和健康肉类来解决。

-------------------------------------------------------------------------------------------------关于目的”代餐“,要认识代餐首先要认识”代“的是什么。根据维基百科[3]人们可能会看得一头雾水。

简单来总结一下,除了脂肪(必须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之外,还需要微量元素,例如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后两者繁杂的种类, 例如目前所知人体所需矿物质多达18种,更不用说更多功能未被发现的矿物质了。再如维生素,这个水池也是深不见底,维生素A,B族,C,D,E,K(在忽悠人方面,广告更趋向于使用学名,例如维生素B1-硫铵素,维生素B2-核黄素etc.)细分出来也是让人非常头痛。那么问题来了,代餐食品公司需要保证所有这些元素存在于旗下产品,这是个极其大的挑战。

加上如何保存各种营养物质也是一个挑战,举个例子,水溶性维生素C,B和脂溶性维生素如D,E之类的,如何让这些物质保存并不失活也是问题。

那么正文终于要开始了。其实打上”代餐粉“关键词,能出现无数的产品,为什么我要专门评测这款soylent呢?提起soylent,这玩意当年在网络上掀起了相当的波澜,其地位甚至能比上我第一次评测那款”人造蛋黄酱“。



该品全家福,壶和金属勺子都是附送的,质量相当不错。
 

当时在宣传上是该产品能大部分甚至是完全代替日常的饮食,无论在什么角度来说,都是一记重磅新闻,当然可能不入”主流“媒体法眼,但是在科技新闻里面,几乎所有网站都能找到其身影。有人会疑惑,为什么这玩意在国内不多见呢?原因很简单,这玩意在中国不卖,仅在加拿大和美国地区出售,不像人造蛋黄酱那种概念性很强而且有有钱人投资的玩意,soylent更像是小公司的狂欢,想要海淘是非常困难的。

'What we cannot legally say,' he quipped, 'is that one can live exclusively on Soylent forever, as that would imply it will make you live forever.' [4]
 

'虽然不能合法地说'他打趣道'单靠soylent就能让你永远地活下去'。虽然这句话是俏皮话,但是也不能掩盖创始人的野心。



营养成分表,左图是实品,右图来源于维基百科。(注:里面的硫铵核黄素之类就是我说的维生素B1B2,其余可自查)
 

可以看出来,如果跟我上文人体所需元素比较,营养成分算是比较完善了。



里面的粉末,包装采用活式封条,打开时溅出粉末,而且封条塞满了粉末需要清洁才能再封。
 


直接使用提供的壶冲泡,壶口用的是螺旋式固定,能保证摇壶不溅出。
 

冲泡出来就是类似于奶色液体,颗粒很少,味道类似与豆奶,原因是该品含有大豆卵磷脂。口感出奇地清淡(没有量错),主观来说,要我用soylent代替我余生的伙食?我估计一个星期就是我的余生了。

口味是个或轻或重的问题(在本小组非常重要),虽然对于繁忙的工作人员对口味不能挑剔很多,但是我觉得只要是稍微注意点生活质量都会被长期的清豆奶味打败,这与创始者的口号有着一定的差距。其实也不难想象,代餐食品的形式就目前来说比较单调,无非就是粉末液体或者棒,能起到调味作用的除了原料(豆类)就是食品添加剂了,肉类和各式香料的风味是非常难模仿的,当然这个就不深入讨论了。

-------------------------------------------------------------------------------------------------

对于我来说,soylent是个什么产品呢?很遗憾,就像是汪洋大海里面的代餐食品里面其中一员一样,我并不觉得怂soylent有革命性的不同,虽然理论上来说,soylent产品在配方上的确做到了非常顶尖,但是也是不可能长期甚至是永远使用的(咀嚼和肠道消化问题,还有上文提到的各种挑战)。那么在我眼中,就并没有挑出了框架。而事实上soylent也受到了很多很多技术上的质疑。

就如我开头设想的那种情景一样,个人认为这是走了极端并且是不认可的。这种不认可在目前有理性和感性的理由,即使到了未来,科学能解决一切理性的技术问题,剩下的感性上的不认可也会存在。

 

[1]:A Brief History of Meal Replacements

[2]:Fermentable Fibers Do Not Affect Satiety or Food Intake by Women Who Do Not Practice Restrained Eating

[3]:分类:必需营养素

[4]:Soylent gets tested, scores a surprisingly wholesome nutritional labe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