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该混淆的修剪技术

 zhang1716 2016-09-20
前面六篇,已把树木修剪从理论到实践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有些问题我有自己的看法,但觉得底气不足,还需要大家帮助求证;有些则自己也没有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期盼大家帮助解答的。总之,树木修剪上长期困惑我的问题基本上都摆出来了。这最后一篇,我想把上海地区在树木修剪上存在的几个不应该混淆的技术性问题归纳一下,提出自己的看法,作为我这个系列的结束。
修剪是一项很复杂也很科学的工作,远远没有有些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纵观当今园林树木的修剪现状,我认为有以下一些情况必须纠正,否则将后患无穷。
(一)混淆了修剪一年生枝和修剪多年生枝的区别
许多有关树木修剪的书籍,经常能看到同一本书有两种绝然相反的说法出现——“强枝弱剪,弱枝强剪”和“强枝强剪,弱枝弱剪”,而且往往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使读者陷入“云里雾里”之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强枝弱剪,弱枝强剪”针对的是一年生枝条的短截,就是利用芽的修剪方法,所以短截必须有剪口芽。短截有平衡树体各部一年生枝生长势的作用,单纯从整理树形这个角度说,如果树体各部分的一年生枝长势不均,可以用短截一年生枝来取得均衡。方法是对强的一年生枝用轻短截,明年这个一年生枝在萌发新梢时,由于优势下延和养分分散会相对变弱。对弱的一年生枝可用中短截,由于强芽和养分高度集中,明年萌发的新梢会明显增强。
“强枝强剪,弱枝弱剪”针对的是多年生枝,多年生枝肯定带着不少枝龄比它小的各种其他枝条,所以明确说是大的枝组。多年生枝的不平衡会使整个树体不平衡,在一年生枝上取得平衡已失去意义,所以必须对多年生枝动剪。多年生枝本身没有芽,它的强弱主要由其中心的“带头枝”的强弱来体现。修剪时,把强的带头枝剪去,用弱的分枝代替它,这个枝组的生长势就会减弱下来,这就叫回缩,又名缩剪。相反,如果枝组太弱,我们也可以选一个强的分枝去代替弱的带头枝,这就叫更新,又名复壮。由于两者的对象都是枝组,方法都是替换带头枝,所以通常把两者合称“换头”。
由此可见,上述第一组八个字讲的是短截,修剪的是一年生枝条;第二组八个字讲的是换头,修剪的是多年生的枝组。同用一个“剪”字是确实有些缺陷,但总体上人家并没有讲错,是“依样画葫芦”的人自己没有搞清楚。而某些专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一本1999
年出版的专业书上专家说:“狭义上讲一年生枝剪去一部分叫截,广义上讲,多年生枝剪去一部分称回缩。”你看,都是说“剪去一部分”,只是“狭义、广义”之分,难怪读者搞不清了。可是,一本2008年出版的培训教材上有专家仍然在说:“回缩是一种对多年生枝条的短截。”两本书相隔9年了,专家还是没有搞清楚,真令人啼笑皆非!
(二)混淆了回缩和更新的区别
回缩与更新都针对枝组,方法都叫换头,把它们混淆在一起看来好像还“情有可原”。但现实告诉我们,千万不能混淆,在这方面,我们吃的亏可大了。
枝组是有大有小的,上面讲的是大的枝组,最大的可大到骨架枝。最小的枝组是年生长二次以上的新梢(包括它下面的二次枝或三次枝)。由于都是枝组,所以不管大小,都可以回缩,也都可以更新。
常见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在人们心目中,讲到回缩、讲到更新,往往会联想到——这是针对大枝的。实际上无论是回缩或更新,都要尽量在小枝组上进行,即局部进行,这样,才不会使树木的生长势“大起大落”,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另一个最要紧的,就是一定要把回缩和更新分清楚,千万不要用错。而现实中恰恰是在这方面问题最多。
有些人心里想的是回缩,但不明白怎样回缩,包括专家也简单地认为“多年生枝剪去一部分称回缩”。这样盲目的回缩,往往就会适得其反,现实中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回缩的先决条件是该枝组中有弱的分枝,一个枝组没有弱分枝,这个枝组就没有办法回缩。我曾经看到有些人一开始修剪就先剪小枝,这是很不确当的,一来小枝都生在大枝上,如果这个大枝要剪去,小枝先剪了也是白搭。二来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要回缩,而小枝都剪光了,你就无法再回缩。回缩时剪口下的“剪口枝”最好是该枝组中生长最弱、角度最大的分枝,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这个“小辫子”留下来是“先天不足”的,而相反,它却能有效地抑制枝组中其他分枝的生长。所以,要回缩,就必须有弱分枝,这是一个前提。
而更新就不同了,更新是选用比原来带头枝强的分枝,但即使没有这样的强分枝也可以进行,我们可在适当的节上截断,把截口下数节的分枝也剪去,促使它不定芽的迅速形成及萌发,往往也能达到效果。
所以,带头枝除去后,剪口下不留枝的方法也属于更新。有不少人在这方面犯错,误以为剪得越狠、剪得越低、就越是大量的回缩。曾经有人对我说:“我每年都回缩得很多,可树还是越长越快。”毫无疑问,他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因为他实际上是每年在进行更新。
(三)混淆了修剪绿篱、球类与修剪乔灌木的区别
曾经见过一本专门叙述观赏花木修剪的“图解”书,几乎每个乔灌木树种都画了一个树冠示意图,并且几乎每一张图在树冠里边一些的地方都用虚线划出一道弧形,表示这就是树木修剪以后的树冠外围。显然这是很不适当的,第一,作者误以为树木修剪就是压缩树冠,这是理念上的错误;第二,即使要压缩树冠,也不能像作者演示的那样“剃头”式操作,因为这往往会得到相反的后果。
园林树木中,只有修剪绿篱、球类才是这种方法,但是修剪它们也不是压缩树冠,而是每次都有留放新梢的。对其他所有的乔灌木树种,更不是每一株树木都要抑制生长的,特别是幼年期的树木,更要通过修剪促进它的生长。何况即使需要抑制生长,也不是压缩树冠就能解决问题的。对乔灌木的修剪,我们只能通过整理树体结构、配合开花特点、并采用疏、放、截、换等具体手法才能修剪好每一株树木,才能达到预期的修剪目的。该书这种“剃头”式的方法完全起了误导的作用,我曾经看到过有人用大草剪修剪红叶李、垂丝海棠的举动,也曾见过有人虽用剪枝剪修剪,却将锦带花、八仙花剪成平顶状的情景,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这本书的影响。
还好,这样做的人还不普遍。这种修剪理念和举动是根本要不得的,希望仍有这样想法和行为的人尽快改正过来。由此我也想到,我们有些学者或作者是否应该坦诚一点,承认自己有不知道的事情,没有什么难堪的,孔老夫子还承认“吾不如老农”呢!怕的就是为了脸面胡编乱造,误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结束语:
《我们一起探索》至此七篇,已全部结束了。这些内容,基本上是以我上课时的内容为基础整理的,但也不完全相同,有些进行了兼并,有些有所扩展。虽然我的表白暂时结束,但探讨还在进行,我们的绿化事业还任重道远,我“抛砖引玉”的目的就是期待大家踊跃加入讨论,更欢迎大家随时提出一些新的内容来共同推敲,让我们继续一起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