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义勇为需要智慧

 我行我素1968 2016-09-21

原标题:见义勇为需要智慧

道德微讲堂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流传至今传诵不已的“见义勇为”的故事中,固然充满了对“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精神的赞美和歌颂,使得无数人为他们大义凛然、不畏牺牲的勇气赞叹不已。

但另一方面,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更是一种蕴含在勇气中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才使得勇敢真正成了“有价值的”勇敢,而并非是仅有“匹夫之勇”的鲁莽。比如宋代著名的“司马光砸缸”,春秋时期的“弦高智退孟明视”,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空城计”等等。事实上,这些历史典故之所以能够脍炙人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智慧所赋予的魅力。历史中那些融智慧于侠义的主人公才是我们心目中的真正英雄。

事实上,“勇气”不但有“勇敢”的成分,还应该包含有“智慧”在其中,否则只是一个人出自意气用事的“血气之勇”,一时冲动而不计后果,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的。只有遇事冷静,考虑周全,有勇有谋,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如果说,“勇敢”之“勇”能够变现一个人面对邪恶时的威武不屈、敢于牺牲的英雄气魄,那么“智慧”则体现了这个人能够把表现勇敢时想要得到的结果贯彻实现的能力,从而使得这种勇敢具有真正的价值,并不只是白白地牺牲。因此,我们不但要敢于“见义勇为”,而且要能够“见义智为”。

当然,智慧一定要有勇敢作为前提条件,丧失了“勇敢”的“智慧”,不过是明哲保身的“小聪明”而已。但是,有勇无谋,做事之时一味地鲁莽,不能用变通的办法达到更好的效果,也是不可取的,正如孔子所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可见,孔子一方面虽然提倡志士仁人在“生”和“仁”相冲突的危急关头要敢于“杀身成仁”,但另一方面又主张遇事应该谨慎,要善于通过巧妙的谋划来取得成功。所以,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并且依靠智慧取得最终的胜利,才是真正令人敬佩的。

行动小贴士:

●看“见义勇为”不等于莽撞行事,需要“见义智为”。

●不要意气用事,而要把智慧体现在行动中,更有效地达成目的。

●遇事冷静,不慌乱,沉着的心态和清醒的头脑有助于智慧的行事。

●不必拘泥传统思维方式,勇于创新,才能敏于应变。

●判断形势,及时求助,学会自我保护。

●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慧,以便在遇到类似情况时知道该如何处理。

●多了解法律知识,在遇到事情时知道该如何求助以及如何保护自己。

(摘自《美德人生微讲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