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女员工爆光国诚金融

 余新pro 2016-09-21

    投资,安全性是第一位。关于安全,投资人说了很多,但我想以内部员工的切身感受说说国诚金融的安全性。其实做为内部员工,更关心国诚的安全性,万一出了问题,除了损失钱不说,还有可能毁了自己的职业前途。

    安全性从哪些方面判断?

    1,业务

    业务是一切的根本。业务是公司盈利的唯一来源,业务是投资收益的唯一来源,业务是员工工资的唯一来源。只有业务健康可持续,其他才有意义,否则都是骗局。国诚金融的主要业务是上海的房产抵押借款,最大的业务开发和风控都是大股东,大股东李总在上海深耕房产抵押10几年,放贷无数,很少失手。平时大股东很少过问线上的运营情况,接触也不多,只是给我们全员做过几次风控培训,培训涉及到的内容非常专业,完全不是房产证、他项权证这些书面框架的空谈,而是实战中的细节。比如说如何给房产估值,李总说不能只依靠安居客等网站,这样估值太泛了,每个房产去实地问也比较难得出准确的估值,最好的办法就是问当地的房产中介,但中介也要看情况,你如果说买房子他们会报高价收,最好是说房子半个月内急出售,让中介给个准确报价,这样的估值相对比较准确。再比如法院纠纷问题,李总说这种情况必须去法院核实,有时候就是因为租房子没有恢复原状也会产生纠纷,但这样的小事法院也要排很长时间解决;有些时候纠纷解决了,法院也不会立即更新信息。从风控的细节综合来看,一般的业务失手可能性不大。

    之前负责风控的同事经常和我一起吃饭,他说李总要求他们必须严格执行风控流程,每个放款业务都要李总亲自同意才能放款,如果风控有疑问李总会问他们的理由,如果他们的理由很充足,完全有权否决。他说李总很开明,只要你讲的对,他都会听,并不会以老板的身份命令你。放款、收款归贷后和财务管,混熟了也会私下了解业务的还款和逾期情况,和线上的数据差不多,这一点国诚还是做的比较透明的。

    说这么多,都是琐碎的细节,但这是我这个层面能接触到的情况。总体上说,国诚的业务相对比较健康,上海房产抵押,放贷利率在上海属于中上等,利润空间相对比较大。大股东在上海的人脉实力较强,逾期的催收给力。相比于其他吹嘘有多少实力的平台,说实话,我还是觉得国诚相对比较靠谱,至少业务都真实可查,你能看得懂,符合基本的逻辑和常识。

    国诚的业务利润空间大和线上运营成本低,保证了公司的盈利,这是一切的根本。当然也不是说国诚比银行都安全,相反国诚同样具有整个行业的固有问题,我后面会总结。

    2,股东实力

    做P2P,股东没有实力,完全经受不住风吹草动,很容易发生挤兑,踩踏。股东没实力也很难获取资源,金融从来就不是草根做的事情。股东实力是最后的安全垫,那些每天宣扬实力不说业务实质的平台,离的越远越好。

    国诚金融主要的股东有三位,大股东李总是上海人,在上海做了多年的房产抵押借贷,从侧面了解估计资产在几千万以上,现在还是当打之年,做事情依然很拼,这些信息公司里面人很少宣扬,都是从细节和侧面了解到的。二股东温总军人出身,低调务实,白手起家做外贸完成原始积累,总资产也在几千万,这些信息是温总和我们哭穷的时候说的,可信度比较高,土豪的世界我们不懂。三股东王总和我们一样都是外地来上海创业的,本身积累有限,王总的资产基本都在国诚账户里了。国诚的几位股东虽不是实力超群,但本身实力也不算差,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坑我们小散的钱,而是赚资本市场的大钱。

    3,跑路成本

    一般开展真实业务的平台,都不会主观跑路。但我们还是要评估一下国诚金融的跑路成本,毕竟道德这东西太虚了,实实在在的成本才是硬约束。

    国诚金融的业务都是真实的,其实跑路带不走多少钱,对公司股东来说跑路没有意义。大股东和二股东的资产积累也够富贵了,拖家带口往哪跑呢?按正常的逻辑说,跑路成本都非常高。三股东王总更是辞了教职带着全家从福建来到上海,可以说是堵上了身家性命,他的跑路成本高到天上了。现在资本市场火热,国诚的估值不低,他们稍微转让一些股权都值不少钱,综合来看,基本上国诚没有跑路的动力。

    4,规模

    规模是我第二看重的因素,规模一旦和公司的能力不匹配,那风险会几何级增长。所以每一次规模的扩张都要密切关注,要看公司的业务模式,看老板是否想透,看团队是否准备充足。金融行业并不是新兴行业,没有好的金融产品设计和相应的团队,扩张起来很难。民间借贷本身优势就是对本地信息高度了解,一旦出了本地,原有的优势并不明显,两眼摸黑,照样要从头做起。国诚金融的扩张之路并不顺利,前期在外地的分公司都在收缩。现在重心依然放到了上海房产抵押业务,待收规模4亿多,完全在能力的掌控中,问题不大。

    当然不扩张未必是好事,两年来我们也错过了很多机会,这是另外一个发展问题,我会另外写文章总结。

    5,安全垫

    P2P平台很脆弱,从资金端来说,投资P2P的资金都是高度敏感的资金,投资人有如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大规模提现,造成挤兑踩踏。从资产端来说,P2P大多是次级资产,抗风险能力较弱,经济的下滑很容易造成逾期大幅升高,拖垮平台。所以每一次的资金紧张和银行收贷都会死一批平台,未来这种现象依然会持续,行业会在一轮一轮的洗牌中慢慢自我净化。

    金融的波动是非常难预测的,因此平台的安全垫至关重要。对于国诚金融来说,4亿待收中有2亿多是直通车,这是最稳定的资金,是国诚金融的第一道安全垫和压舱石,国诚金融的第二道安全垫是一批忠实的投资人,这是国诚两年积累下来财富,他们的投资总额占到80%以上。国诚金融第三道安全垫是上海房产的变现能力很强,意外情况,国诚可以通过变卖房产快速变现。国诚金融第四道安全垫是股东垫付,如果前面几道安全垫都被突破,最后就要靠股东兜底了。从上面几个安全垫分析,如果不是像股灾这样的严重经济危机,国诚目前不会出问题。

    前面几次倒闭潮国诚不为所动,即便在4月份降息加黑客攻击国诚依然不伤元气,都是前2道安全垫起了大作用。

    6,团队

    从更深层次说,团队才是安全的根本。但以国诚现在的规模,三位股东原始搭起来的基础架构就够用了。现在的团队是为了未来的扩张准备的,应付现在的业务相对比较轻松。未来不管是借助资本市场扩张还是重整军备再次扩张,团队都是根本保证。不过,不管怎么发展,都要抓紧时间,否则空间和时间都会被大幅压缩。

    7,总结

    从以上分析来说,国诚如果不是作死,安全性相对有保证,收益风险比在行业里较高。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享受高收益的同时必然要承担一定风险。国诚的风险主要是业务大规模逾期,资金的大幅波动,实体经济的下滑。这些风险虽然发生概率比较小,但不代表没有可能。所以投入国诚的资金不应该超过总资产的50%,其他资金可以投资其他金融产品,平衡收益和风险。当然我这些分析也比较浅显,很多老投资人了解的比我深刻多了。我写出来算是多个视角审视国诚,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国诚才能更健康的发展。

    投资,安全性是第一位。关于安全,投资人说了很多,但我想以内部员工的切身感受说说国诚金融的安全性。其实做为内部员工,更关心国诚的安全性,万一出了问题,除了损失钱不说,还有可能毁了自己的职业前途。

    安全性从哪些方面判断?

    1,业务

    业务是一切的根本。业务是公司盈利的唯一来源,业务是投资收益的唯一来源,业务是员工工资的唯一来源。只有业务健康可持续,其他才有意义,否则都是骗局。国诚金融的主要业务是上海的房产抵押借款,最大的业务开发和风控都是大股东,大股东李总在上海深耕房产抵押10几年,放贷无数,很少失手。平时大股东很少过问线上的运营情况,接触也不多,只是给我们全员做过几次风控培训,培训涉及到的内容非常专业,完全不是房产证、他项权证这些书面框架的空谈,而是实战中的细节。比如说如何给房产估值,李总说不能只依靠安居客等网站,这样估值太泛了,每个房产去实地问也比较难得出准确的估值,最好的办法就是问当地的房产中介,但中介也要看情况,你如果说买房子他们会报高价收,最好是说房子半个月内急出售,让中介给个准确报价,这样的估值相对比较准确。再比如法院纠纷问题,李总说这种情况必须去法院核实,有时候就是因为租房子没有恢复原状也会产生纠纷,但这样的小事法院也要排很长时间解决;有些时候纠纷解决了,法院也不会立即更新信息。从风控的细节综合来看,一般的业务失手可能性不大。

    之前负责风控的同事经常和我一起吃饭,他说李总要求他们必须严格执行风控流程,每个放款业务都要李总亲自同意才能放款,如果风控有疑问李总会问他们的理由,如果他们的理由很充足,完全有权否决。他说李总很开明,只要你讲的对,他都会听,并不会以老板的身份命令你。放款、收款归贷后和财务管,混熟了也会私下了解业务的还款和逾期情况,和线上的数据差不多,这一点国诚还是做的比较透明的。

    说这么多,都是琐碎的细节,但这是我这个层面能接触到的情况。总体上说,国诚的业务相对比较健康,上海房产抵押,放贷利率在上海属于中上等,利润空间相对比较大。大股东在上海的人脉实力较强,逾期的催收给力。相比于其他吹嘘有多少实力的平台,说实话,我还是觉得国诚相对比较靠谱,至少业务都真实可查,你能看得懂,符合基本的逻辑和常识。

    国诚的业务利润空间大和线上运营成本低,保证了公司的盈利,这是一切的根本。当然也不是说国诚比银行都安全,相反国诚同样具有整个行业的固有问题,我后面会总结。

    2,股东实力

    做P2P,股东没有实力,完全经受不住风吹草动,很容易发生挤兑,踩踏。股东没实力也很难获取资源,金融从来就不是草根做的事情。股东实力是最后的安全垫,那些每天宣扬实力不说业务实质的平台,离的越远越好。

    国诚金融主要的股东有三位,大股东李总是上海人,在上海做了多年的房产抵押借贷,从侧面了解估计资产在几千万以上,现在还是当打之年,做事情依然很拼,这些信息公司里面人很少宣扬,都是从细节和侧面了解到的。二股东温总军人出身,低调务实,白手起家做外贸完成原始积累,总资产也在几千万,这些信息是温总和我们哭穷的时候说的,可信度比较高,土豪的世界我们不懂。三股东王总和我们一样都是外地来上海创业的,本身积累有限,王总的资产基本都在国诚账户里了。国诚的几位股东虽不是实力超群,但本身实力也不算差,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坑我们小散的钱,而是赚资本市场的大钱。

    3,跑路成本

    一般开展真实业务的平台,都不会主观跑路。但我们还是要评估一下国诚金融的跑路成本,毕竟道德这东西太虚了,实实在在的成本才是硬约束。

    国诚金融的业务都是真实的,其实跑路带不走多少钱,对公司股东来说跑路没有意义。大股东和二股东的资产积累也够富贵了,拖家带口往哪跑呢?按正常的逻辑说,跑路成本都非常高。三股东王总更是辞了教职带着全家从福建来到上海,可以说是堵上了身家性命,他的跑路成本高到天上了。现在资本市场火热,国诚的估值不低,他们稍微转让一些股权都值不少钱,综合来看,基本上国诚没有跑路的动力。

    4,规模

    规模是我第二看重的因素,规模一旦和公司的能力不匹配,那风险会几何级增长。所以每一次规模的扩张都要密切关注,要看公司的业务模式,看老板是否想透,看团队是否准备充足。金融行业并不是新兴行业,没有好的金融产品设计和相应的团队,扩张起来很难。民间借贷本身优势就是对本地信息高度了解,一旦出了本地,原有的优势并不明显,两眼摸黑,照样要从头做起。国诚金融的扩张之路并不顺利,前期在外地的分公司都在收缩。现在重心依然放到了上海房产抵押业务,待收规模4亿多,完全在能力的掌控中,问题不大。

    当然不扩张未必是好事,两年来我们也错过了很多机会,这是另外一个发展问题,我会另外写文章总结。

    5,安全垫

    P2P平台很脆弱,从资金端来说,投资P2P的资金都是高度敏感的资金,投资人有如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大规模提现,造成挤兑踩踏。从资产端来说,P2P大多是次级资产,抗风险能力较弱,经济的下滑很容易造成逾期大幅升高,拖垮平台。所以每一次的资金紧张和银行收贷都会死一批平台,未来这种现象依然会持续,行业会在一轮一轮的洗牌中慢慢自我净化。

    金融的波动是非常难预测的,因此平台的安全垫至关重要。对于国诚金融来说,4亿待收中有2亿多是直通车,这是最稳定的资金,是国诚金融的第一道安全垫和压舱石,国诚金融的第二道安全垫是一批忠实的投资人,这是国诚两年积累下来财富,他们的投资总额占到80%以上。国诚金融第三道安全垫是上海房产的变现能力很强,意外情况,国诚可以通过变卖房产快速变现。国诚金融第四道安全垫是股东垫付,如果前面几道安全垫都被突破,最后就要靠股东兜底了。从上面几个安全垫分析,如果不是像股灾这样的严重经济危机,国诚目前不会出问题。

    前面几次倒闭潮国诚不为所动,即便在4月份降息加黑客攻击国诚依然不伤元气,都是前2道安全垫起了大作用。

    6,团队

    从更深层次说,团队才是安全的根本。但以国诚现在的规模,三位股东原始搭起来的基础架构就够用了。现在的团队是为了未来的扩张准备的,应付现在的业务相对比较轻松。未来不管是借助资本市场扩张还是重整军备再次扩张,团队都是根本保证。不过,不管怎么发展,都要抓紧时间,否则空间和时间都会被大幅压缩。

    7,总结

    从以上分析来说,国诚如果不是作死,安全性相对有保证,收益风险比在行业里较高。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享受高收益的同时必然要承担一定风险。国诚的风险主要是业务大规模逾期,资金的大幅波动,实体经济的下滑。这些风险虽然发生概率比较小,但不代表没有可能。所以投入国诚的资金不应该超过总资产的50%,其他资金可以投资其他金融产品,平衡收益和风险。当然我这些分析也比较浅显,很多老投资人了解的比我深刻多了。我写出来算是多个视角审视国诚,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国诚才能更健康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