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菜类霜霉病

 海底丛林 2016-09-21

白菜类霜霉病

白菜类霜霉病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之一,所有十字花科蔬菜均可受害,但尤以白菜受害最为严重,是白菜三大病害之一。

危害症状

白菜类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植株茎、花梗和种荚,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莲座期叶片染病,先从外叶开始,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淡绿色或黄绿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大成黄褐色,病斑受叶脉阻隔成多角形,潮湿时叶背面生白色霜霉状物;大白菜进入包心期后病情加速,从外叶向内发展,严重时叶片脱落。留种植株发病,花梗肥肿弯曲畸形,花瓣变绿、不易凋落,可长出白色霜霉状物,导致结实不良。

图1:发病中期,叶正面产生黄褐色病斑,因受叶脉限制常呈多角形

 

图2 发病中后期,多个病斑汇合成片,严重发病时整叶枯黄

 

图3 高湿条件下病斑叶背产生白色稀疏霉状物

 

图4 发病后期,病斑转为褐色,病叶变黄由外向内层层干枯、脱落

 

 

图5 霜霉病危害大白菜

 

图6 霜霉病危害油菜型白菜

发生特点

该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 (Pers.) Fr.侵染所致。北方寒冷或海拔高的地区,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留种株内或窖贮白菜上越冬。翌年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幼苗胚茎处侵入,菌丝体向上蔓延至第一片真叶,并在幼茎和叶片上产生孢子囊,形成有限的系统侵染。经风雨传播蔓延,先侵染普通白菜或其它十字花科蔬菜;此外,病菌还可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播种带菌种子直接侵染幼苗,引起苗期发病,病菌在菜株病部越冬,越冬后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脱落,借气流传播,在寄主表面产生芽管,由气孔或从细胞间隙侵入,经35天潜育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如此经多次再侵染,直到秋末冬初条件恶劣时,才在寄主组织内产出卵孢子越冬,经12个月休眠后,又可萌发,成为下年初侵染源,温暖地区,特别是南方终年种植各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菌以孢子囊及游动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致该病周而复始,终年不断,不存在越冬问题。

    病菌喜温暖高湿环境,适宜发病温度728℃,最适发病温度为2024℃,相对湿度90%以上。多雨、多雾或田间积水发病较重,栽培上多年连作、播种期过早、氮肥偏多、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发病重;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白菜霜霉病在4月中旬~5月上中旬留种植株和青菜上为春季发生高峰期;近年来浙江6月初~8月设施覆盖顶膜避雨或防虫网栽培小青菜,由于通风透光差、棚内相对湿度大,白菜霜霉病易流行;秋季9月初~11月大白菜莲座期至包心期形成发病高峰。

防治要点:

选择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矮抗青、黑叶四月慢青菜、华王青梗白、山东1号大白菜、青杂3号、青杂5号、夏阳大白菜、夏丰大白菜等。轮作: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两年轮作。栽培管理:提倡深沟高畦,密度适宜,及时清理水沟保持排灌畅通,施足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适期晚播,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大白菜一般在8月下旬~9月上旬播种为好,北京地区以立秋播种为好。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的0.3%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34次;中等至中偏重发生年份,每隔57天防治1次,连续46次,可选用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安克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或70%品润干悬浮剂6008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喷雾防治。最后一次喷药至收获严格根据国家有关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