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九年级(上)数学课程纲要

 wps0321 2016-09-21

初中九年级(上)数学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课程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数学上册

2、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3、教学材料:北师大20166月第一版

4、授课时间:55课时

5、授课教师:郑州市第十三中学

  九年级数学   

6、授课对象:九一班   九二班

二、具体内容

1、课程总目标:

1).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数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2).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经验,能运用综合法证明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类比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获得对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基本认识。 

3).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并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方法。

4).能使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证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及其他相关结论,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5).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视图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会画简单几何体得视图,知道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与视图的关系,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6).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互相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建立函数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7).能用实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对贴近学生生活的有趣的生日问题的实验、统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有助于破除迷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8).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联系,用样本去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初步认识数学和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应用意识。

2、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课时1:学前教育:课程纲要分享课明确目标,熟知内容,了解实施和评价。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内容标准:经历观察——探索——发现的过程,感悟证明的实际意义以及必要性,形成探究意识,掌握证明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格式,结合实例体会分析法、综合法的含义,培养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证明的常见方法以及书写推理过程,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寻找证明的思路,选择证明的方法,并能用数学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正确的表达书写证明过程。

教学安排:

课时234: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经验,能运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获得对菱形的基本认识。

课时567: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经验,能运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证明矩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类比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获得对矩形的基本认识。

课时89: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经验,能运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类比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获得对菱形的基本认识。

课时1011:回顾与思考,能掌握几何证明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内容标准: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并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特别是公式法。

教学难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安排:

课时12: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课时13:经历在具体环境中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课时1415:学习配方法。

课时1617:学习公式法。

课时18:学习分解因式法。

课时19: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跟与系数的关系

课时2021: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课时2223:回顾与思考,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内容标准:认识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用列表和画树状图等方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体会概率与统计的关系。

教学重点:会用列表和画树状图等方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体会概率与统计的关系。

教学难点:实验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对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安排:

课时242526:学习用列表和画树状图求概率。

课时27:学习用频率估计概率。

课时28:反思与总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列表和画树状求概率,用试验方法估计概率,概率与统计的关系。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内容标准:认识图形的相似,积累认识图形性质的经验,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能够利用三角形的相似解决一些测量问题,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利用三角形的相似解决一些测量问题,能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相似解决一些测量问题。

教学安排:

课时2930:学习成比例线段。

课时31: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课时32:学习相似多边形。

课时33343536: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课时37:学习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

课时38:学习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课时3940: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课时4142:学习图形的位似。

课时4344:回顾与思考,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利用三角形的相似解决一些测量问题,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内容标准: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视图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会画简单几何体得视图,知道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与视图的关系,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掌握部分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培养空间想象观念。

教学安排:

课时4546:学习投影

课时474849:学习视图。

课时50:回顾与思考,了解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和球的三种视图,能根据三种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

内容标准: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互相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建立函数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掌握其性质特征。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教学安排:

课时51: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

课时5253:学习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

课时54: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课时5556:回顾与思考,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掌握其性质特征,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          教学方式:

问题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探究等活动。

2、讲授与训练:精讲主要知识,精炼主要内容,并认真批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堂拓展练习:主要通过观察、提问、交流、操作、考试等途径来实现。

2、课后拓展练习:主要通过校本作业,谈话,测试等途径实现。

四、课程评价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由过程学习和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二)          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评价方式:

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小结。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196分以上为优秀;(28495为良好;(37283为及格(472分以下为不及格;

结果处理:

需努力的同学需进行日清或周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