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明的巅峰之学

 金菊傲霜 2016-09-21

    中华文明的根是“天人合一”。离开了“天人合一”、离开了沟通天地的能力,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就荡然无存了。古印度也有类似的说法叫“梵我合一”,意境跟道家的“天人合一”有很多相似之处。婆罗门的《奥义书》有很多论述,但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却逊色于道家很多。道家这套直接由天人合一演化出来的方法叫“偶景术”是整个中华文明的核心,已经尘封在历史中上千年了。正所谓“不知偶景术,不算道门人”。可以说中医的没落,道家的衰落,其根本的原因是偶景术的失传。离开“偶景术”,中医将完全变成了一门经验之学,从根源上没有任何超越现代文明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很多中医研究者认为中医的价值在中药,而认为中医的理论很荒诞的原因。同样,离开“偶景术”道家也就失去了内在的灵魂,道家很多精髓的东西也就被打上了毫无意义和封建迷信的印章。

    中国历史的各类神幻传说很多,尤其是中华文明很多象征性元素的出现都伴随着某种特定的场景和故事,除了夹杂着历史因素之外,这些故事很多都跟偶景术有关。从最初的“龙马出河图,神龟驮洛书”,“仰观天,俯察地,始画八卦”就一直如此。中华的圣人仿佛什么东西都是在顷刻之间就知道了最深的奥妙,很多东西好像是一夜之间就出现了。西方文化讲究发展的循序渐进貌似在中国被我们的祖先以某种方式打破了。如黄帝遇九天玄女传授“天篆文册龙甲神章”、紫薇夫人降世传授上清经、葛玄感动太上老君下凡授予《灵宝经》、《洞元经》等等,以及《神仙传》记载的帛和在石室中观字,“一年了无所见,二年似有文字,三年了然见《太清中经》、《神丹方》、《三皇丈五岳图》” 、墨子得仙人授予素书《朱英丸方道灵教戒五行变化》诸如此类很多记载。这些在现代人眼里就是彻头彻尾的封建迷信。但是,神话、迷信、科学有时候可能就是一念之间。古人借助神话来表达这些难免其中也有真实的东西,这个真实的一面就是偶景术。只是以神话故事的形式流传下面,没人说而已。

    偶景是上清的叫法,上古已有之(本文采用上清的叫法)。偶景术也是上清最大的秘密。现代的一些人把上清的偶景一词理解为“房中术”,这是外行人乱解读,《真诰》中的描述只是一种比喻手法,因为在各《隐书》的传授中很多跟女神有关。服食脉的《天人图》也叫《天人合景图》其中讲述的合景之术与偶景术同出一脉。历史上最早用“景”来描述经名的基本从《黄庭经》开始,真正把偶景术公开出来的也是上清开的头,整个洞真部上清经很多经都是跟偶景术有关。这些经文都是类似于隐书的形式出现如《大洞真经》、《太上隐书》、《八素真经》、《玉清隐书》、《太霄隐书》、《太丹隐书》、《内观隐书》。上清经都是讲上天神明捧书下降以盟誓所授,这些并不完全是上清想象的杜撰,而是跟偶景术有关。道藏记载的这些经文基本都是一些前序的东西或简介,不是经文的原文。

    那什么是偶景术?我举两个例子做个比喻。偶景术好比给你提供一台超级电脑,但是这台电脑完全是一个裸机,对于深层的偶景来说这台电脑就是刚刚出厂连操作系统都没有。至于你在这个电脑上想做什么那是你的事情,偶景术不会帮你在上面做任何事情,但你可以在这台电脑上面建立起来任何东西,你可以让它变成一台普通的电脑、你也可以让它变成游戏机、你也可以让它变成任何一个终端;你也可以设计独立的操作系统、在操作系统上运行任何你想要的应用软件。所以,偶景术好比一个平台。这也是《洞真》、《洞神》、《洞玄》的本源。我再举个例子,偶景术又好比是一条路,这条路通往一个万能图书馆,里面天地之经书尽藏之。偶景术不会教你任何书上的内容,但是偶景术会把你带进这个图书馆、带进阅览室,告诉你如何看书,至于你学多少那是你的造化。这也正是上清派《隐书》之道的本源。很多人都崇尚金丹,其实所谓金丹派的东西不过是这个图书馆里面拿出来一两本有关养生的书流传世间而已。以金丹术比偶景之绝学,简直是以萤火之光比太阳。

    在二十世纪有一个人曾展现出来过偶景术,这个人不是中国人而是西方人,名字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叫“尼古拉·特斯拉”,一个接近神级的科学狂人。特斯拉研究自然的手法就是道家的偶景术,诚然特斯拉也许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偶景术,他只是无意之中进入了这种状态。或许特斯拉压根不知道中华道脉,也更不知道有上清派的存在,否则我相信特斯拉必是一代道门宗师。正如特斯拉晚年毁掉了所有手稿一样,上清派的《隐书》之道也不可能流传于世。

    最后讲一段小插曲。相信很多人都喜欢看金庸的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不知吸引了多少年轻人,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金庸写小说有一个特点,很多内容和情节都跟历史有关,借助真实的历史加上文学的渲染成就了一批经典的著作。相传金庸先生传统文化的功底也是相当深厚,小说之中也不免有很多佛道思想的流露。以《天龙八部》为例,那神秘的道家逍遥派似乎有着太多上清派的影子,无论从逍遥派的传承方式、武功招式,还是人物特点。我不知是金庸先生故意为之,还是仅仅是一种巧合。逍遥派的武学貌似原型取自地仙门的《八素经》。《上清太上八素真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地仙自复有八素经,论服王气吐纳之道也。又有九素经,论召鬼使精行厨检魂魄之事,正陆行名山长生不死而已。八素经后有天钧上曲阳歌九章,九素经后有凤吹龙啸阴歌八章,此是地仙之秘书也。”。这文中“正陆行名山长生不死”正是天山童姥逍遥三仙返老还童的写照。“八素经后有天钧上曲阳歌九章”这似乎道出了逍遥派天山六阳掌中的“阳歌天钧”招式的出处。八素是八位女神的意思,逍遥两大绝学《北冥神功》、《凌波微步》都是以裸女图描绘而成似乎也是暗合。再看段誉在琅嬛玉洞遇神仙姐姐,以及天上童姥返老还童逼虚竹学武的过程,未免让人想起《真诰》中讲起的仙女绿鄂华、紫清上宫九华安妃,沧浪云林右英夫人等降世与男主人公相恋并辅助其修炼成仙的故事。这种上清派用以比喻“偶景术”的故事被金庸先生以武侠传功的情节描绘出来,虽有狭隘但作为一种比喻手法也有可取之处。如果真的不是巧合而是金庸先生故意为之,那逍遥派的原型就应是取自道家上清派中的地仙。诚然小说毕竟是小说,参考的意义很有限,更何况也许只是一种巧合。但不管怎样,金庸先生以上清派来描绘神仙眷侣般的逍遥派,让我内心对金庸先生由衷的尊敬,只叹我中华之绝学陈述于作家之口,而非国学大师之笔。回首看看两个所谓国学大师陈撄宁、南怀瑾,这二位是不是有些羞愧呢!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是非常尊重陈撄宁先生的,其为弘扬中华道家文化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以求实、求真的态度去探索修炼的价值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的。只可惜陈先生一生为金丹所迷惑,不晓道门在何处,根本不知《三洞真经》的本意,到头来一场空。至于南怀瑾,不说也罢。

  转载请注明原文转自新浪博客道家服食脉http://blog.sina.com.cn/u/5025314891

                                   道家服食脉天明子讲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