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巷》教学反思和意象探究

 若愚老人 2016-09-21

《雨巷》教学反思和意象探究

 

李云东

 

 不同的人读戴望舒的《雨巷》,会有相同的情绪,不一样的哀怨内容。象征主义的诗歌,就像一面镜子,不同的人照,就有不同的伤感内涵,因为每个人的阅历、学识、经历、性格都不一样,生活的忧愁各不相同,但人的情绪,却有相通之处。

 

著名教师陈日亮说:“在反复的诵读中,在心头积聚起来而抹之不去的印象,让我在低落与孤寂之时,常常记起《雨巷》,仿佛听见了那雨的哀曲,和悠长巷子里的默默彳亍的足音,我似乎体验到自己年轻时也曾有过的孤独、彷徨和无望的诉求。”

 

 我呢?读罢《雨巷》,只觉得孤独、无望弥漫,生命倒是无忧,精神却是低落。如同古希腊国王西西弗斯,在深幽的地府,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永无止境地把一块石头推上山顶,在石头回落后又重头来过,生命就在这绝望中轮回。

 

 你呢?也许读出了无奈,你或许认为这种彷徨和忧伤不过是人生中的片段,以片段概括漫长一生不是一件恰当的事。

 

 学生呢?我很想知道他们的阅读疑惑。

 

 课堂上,我执教的两个班学生提出了他们的疑问:

 

1、“我”为什么在“雨巷”转悠,“雨巷”和“丁香姑娘”有何关系?

2、诗人想逢着的姑娘为什么是“愁怨”的?

3、诗人的情绪为什么如此低落?

4、诗歌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十分相似,这种结构上的回环有什么作用?

5、“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怎么理解?

6、“静默”、“飘过”这两个词的含义。

7、“太息般的眼光”怎么理解?

 

 我承认,他整理过他们的提问,我记得日本教育家加藤进说过类似的这样一句话:“你要善于从学生支离破碎的发言中捕捉他们要表达的含义。”

 

 我也承认,学生问题中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学生捕捉的是诗歌的片段,如何用诗歌的片段撑起全诗的解读,这是一个难题。。

 

 意象探究:

 

 雨巷:巷道的特点,基本就是悠长,拐弯抹角,在其中,你会感到压抑和阴沉。一般的人不会走进巷道。诗歌中也说“到了颓圮的篱墙”,足见巷道的衰败。这个空间特点,就是寂寥、狭窄,下着雨更显阴沉,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情绪和环境融为一体

 

 狭窄的江南雨巷,其实就是作者的心灵空间:空虚,孤独。其空间堆放着哀伤、忧愁的情绪,这是一个心灵困境,他希望逢着一个有同样情绪的丁香姑娘,进行心灵的诉求。

 

 丁香姑娘:诗歌写丁香姑娘,用词较多——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寒漠、凄清,又惆怅、凄婉迷茫,这个姑娘给我们这样一个感觉,就是“楚楚可怜”——凄冷,孤寂、楚楚可怜的女孩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可见“我”急切想倾述之情)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梦幻的空虚的世界)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可见其清高)

 

 丁香未开时,其花蕾密布枝头,称丁香结,花清新淡雅,色不丰艳,获文人“洁身自好”美誉。花开在晚春时节,不争春,容易凋谢。花的颜色主要有两种,淡紫色和白色,开花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芬芳,它给人一种柔弱、纯洁、素净的感觉。丁香集美丽、高洁、愁怨于一身,所以是愁品。出现在戴望舒笔下的“丁香”不是物,而是有人一样的行为、情感。

 

  字词探究: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静默”,指安静,默默。突出“寂寥”的特点,而安静不讲话,则突出作者想找人倾诉心声而不得的伤感。

 

“飘过”,则是为下文写“梦一般”的感受张本。最后,雨“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丁香姑娘的消逝,带走了作者的希望,更添惆怅与悲凉。

 

 然而,生命还得继续,找寻必须轮回。

 

 回环复沓的句子:

 

 主要目的是营造“雨天寂巷”的特点,也有情感的强调。

 

 句式特点:

 

 例如第三节的诗,本来可以写成“她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但诗人这样写:“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这就在倒置中,重复强调了“彷徨”的印象。

 

 又如第五节的开头,诗人可以写成:“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像梦中飘过的/一枝丁香的”,但是诗人写的却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边飘过这女郎”,这里,强调的是“梦”一般的朦胧和虚幻。

 

 我实在喜欢这首诗,但我也害怕读这首诗令人倍感无望的诗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