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津临峰:深洞出好姜

 昵称34820178 2016-09-21

  与盘龙长岭火热的生姜交易场面相比,我市另一生姜种植基地——江津区德感街道临峰山上的临峰社区,却是另外一幅景象。7月25日中午,记者赶到该地时,所有生姜基地都被黑色的遮阳网所覆盖,没有丝毫要采收的迹象。

  “我们要等11月份前后才采收生姜呢!”临峰社区十组的种姜能手陈克昌说,那个时候,整个市场上几乎只有临峰产出的嫩姜,其抢手程度一点都不亚于盘龙出产的早姜。

  与盘龙开沟种植的生姜不同,临峰社区是用挖洞的方式种姜,也叫“洞子姜”。这种方式在临峰社区已存在了400年之久。

  陈克昌认为,“洞子姜”的好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生姜品质。二是利于防病。每个洞子都是相对独立,一旦某株生姜感染了姜瘟病等病害,也不易传染到其它生姜。

  正是靠着这种独特的种植方式和气候条件,以及对多项技术的集成,临峰“洞子姜”约在10年前,就摆脱了“一年生姜——两年水稻”的轮作模式,实现了生姜的连作,至今已形成2800亩的规模。

  也正因如此,临峰“洞子姜”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每年10月至12月才上市,有的还能延迟到第二年的1月。这个时候,市场上几乎已经没有鲜姜可卖,价格自然可观。因为临峰“洞子姜”的种植时间长,虽然种植密度只有每亩6000窝左右,但平均亩产却能达到1.2万斤。

  陈克昌说,他去年种了两亩生姜,收了2.5万斤生姜,平均收购价为每斤4元左右,亩均纯利为4万元左右。

  相对而言,影响临峰“洞子姜”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劳动强度太大,要挖这么多深洞,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

  今年3月,经陈克昌三年的不断试验和改良,研制出了由电力带动的生姜打窝机,每人每天可打5000个姜窝。短短两个月,他就在当地推广了100多台生姜打窝机,使临峰今年的生姜种植机械化率达到75%以上。

  近年来,临峰“洞子姜”种植技术已推广至江津区吴滩、先锋等镇,全区的“洞子姜”种植面积约6600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