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清朝入关后有两大皇帝陵区,一个是河北遵化马兰峪的清东陵,这里埋葬着顺治、康熙等皇帝,一个是河北易县的清西陵,埋葬着雍正、道光等皇帝。照理一个王朝的皇帝应当尽量埋在一起,而且按照墓葬的“昭穆之制”,也应当子随父葬,雍正死后应当埋葬在父亲康熙的景陵附近。可雍正皇帝却独辟蹊径,在离自己父亲的景陵250公里之遥的地方,另辟陵区,这是为什么呢?
皇帝的陵寝建造是古代帝王的头等大事之一,事实上雍正一开始并未想另辟陵区,在雍正四年,雍正帝政权稍微稳固后,立即派自己最信任的兄弟十三爷允祥,和最得力的大臣张廷玉等在清东陵选择自己的万年吉地,并且选中了离自己父亲景陵不远的九凤朝阳山。然而不久事情发生了变化,雍正帝以九凤朝阳山“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带砂石”为由放弃了这个陵址,但又迟迟不在清东陵内确定新的陵址,反而派允祥等到北京西南一带山脉堪察,最后宣布在易县境内的太平峪发现了“万年吉地”。这说明雍正其实一开始就不想埋在清东陵,或者一开始未下定决心,后来决心不埋在清东陵。
雍正为啥不想自己葬在清东陵呢?小编以为绝不是因为清东陵没有上好吉地,事实上在雍正放弃陵址后,仍有乾隆、咸丰、同治三位皇帝安葬在此,清东陵小编曾去过几次,此地规模极大,风水极好。那么雍正帝要另辟新陵区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他登基有点争议,上台后又对自己的兄弟手足非常残酷,大多数兄弟未得善终,肯怕他不太敢在九泉下与自己的父亲面对面。二是,雍正皇帝作为一代雄主,估计不甘于人下,雍正帝如果葬在东陵,按祖制规格不得超过顺治和康熙,而如果另辟陵园,他就是陵园内第一皇陵,规模和体系可以非常庞大和完备,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雍正皇帝在清西陵的泰陵规模宏大,体系也最为完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