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语文试题高分答题技巧(一)

 采菊东篱630 2016-09-22

高考语文试题高分答题技巧(一)

一、现代文阅读

此大题共3个小题9分,每小题3分。选文多是社科类论述文本。

(一)阅读过程的技巧

静心、专注的阅读是做好这三个题的关键。要切实读懂原文,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边阅读边勾画。注意副词、代词与关联词,比如“可能”、“基本”、“主要”等词语。

二是边阅读边归纳。每读完一段,边归纳出段意。文章读完,文章的基本结构便总结出来。

三是标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明确文章说的是什么文体,表达的是什么观点。

(二)答题过程的技巧

答题过程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找出与选项对应的区域。阅读试题,找出与选项对应的区域,标出“1A”、“1B”等字样。

二是比对原文与选项的内容。比对过程中,遇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比对中要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对。

三是注意常见干扰项类别: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可能出现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因果倒置、强加因果、夸大其辞、随意逆推、篡改文义等错误。

  (三)不同考点答题的技巧

1.词语理解题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句子理解题

  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比对。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3.信息筛选题

  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4.要点归纳题

  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文言文选材的特点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文言文人物传记的特点: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直接间接评论,表明作者观点。

2.阅读原文并完成文意概括题的技巧

先读最后一道选择题(文意概括题)很重要。这个题的选项落脚点往往在对全文大意及思想的把握,甚至可能有选项是对原文部分字句或段落的翻译。首先阅读这个题的选项,会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可以让考生明白文章写了什么人,这个人做了什么事,这个人的最后结果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他人对这个人有什么评论等问题。

带着这些初步的概略的了解再对原文用心地至少默读一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如果人物多且关系复杂时,可以单列一个人物关系表。叙事性的文章要顺着原文事件的发展脉络理解。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读到下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考试中的文言文并一定要做到对原文一字一句都要理解才能答题。

在阅读完这个文意概括题及原文后,应立即做完此题,再进入其它题。

做这个题的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此类题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混在一起,或把属两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注意时间、地点、事件、官职、迁调、人物等细节,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3.文言实词词义理解技巧

  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答题时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尤其是古今异义词。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如时间不允许,建议不需要背120个实词。切记一般不要从现代义去理解古文义。

4.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

虽然课标卷近几年文言虚词考点轮空,但复习中仍然需要熟记十八个必考虚词的用法,其中八个(之、以、而、其、于、乃、然、则)常考、高频虚词的用法应熟记于心。

  文言虚词答题的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切记一般不要从现代义去理解古文义。

  5.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

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6.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

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多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7.文句翻译答题技巧

  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做到“信达雅”。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做到“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实现“达”;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才能“雅”。

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等。

翻译完要读一遍,看看是不是通顺。

(二)古代诗歌阅读题答题技巧(11分)

1.读诗的技巧

读懂诗的方法——“六看”:看诗题知大意定基调,看作者与注释知背景,看诗句知意象识手法,看典故知寓意,看试题知答题方向。

2.答题的技巧

根据题意找到诗句,依据诗句确定观点,运用“观点+例证”的答题结构组织语言,完成答题。以下答题模式可做参考。

思想情感类: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形象类:诗中塑造了一个(特征、性格、意愿、意志……)的形象;诗中描写了(景物特征、季节特征、坏境特征——可译诗句)。

语言类:本诗语言(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还要注意组名词成句的语言特点。

表达技巧类:本诗运用(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因景生、托物言志)手法,表现了……

作者观点类:本诗通过……(肯定、否定、批评、讽刺、赞扬)……。

3.可供储备的古诗常识参考

常考诗歌题材类型有: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情思诗、友谊诗、讽喻诗、风物诗、闲适诗等。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要特别注意景和情的关系,动和静的关系,实和虚的关系;知人论世。

储备的诗歌鉴赏常识及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