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工作生活三原则

 美若惊鸿 2016-09-22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学习、工作、生活三大方面。人生幸福与否就在于处理学习、工作、生活的方式与能力之不同,而更重要的只是方式而已,在各类演讲、报刊、杂志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描述: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心决定性叫心性,性决定命叫性命,命决定运叫命运,运决定气叫运气,气决定色叫气色,色决定相叫相貌。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方式,其实幸福只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而已,所以人是活在各自的精神世界里,以精神富裕为幸福观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为此笔者认为掌握以下三大原则就能做一个精神富裕者、也可成为幸福人生的拥有者。一者对自己不任性、二者对家庭不较真、三者对社会不抱怨,那么你想要不快乐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对自己不任性

1、充分认识做人的本份,《弟子规》是做人做事的准绳

建立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人与人之间重在一个字、人与自然重在一个字、人与天地鬼神重在一个字。《弟子规》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代表,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若能遵循《弟子规》、落实《弟子规》,就能处理好以上关系,就不可能存在任性之事,因为《弟子规》不任性。

2、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欲也不断增长,由此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误入他途,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理原则人们基本都懂,只是在欲望的牵引下不能奉行而已,为了您的健康、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社会的进步,还是应当把“欲”关进笼子里,简单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少欲知足、身心健康!

3、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多数人都是在得到不好的“果”时才担惊受怕,怨天尤人,这都是人不了解因果的缘故,常言道: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现象就是“果”、本质就是“因”,不同的“因”就产生不同的“果”。佛家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相信和了解因果关系,就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对家庭不较真

1、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

    不要指望别人和你占在同样的高度和角度,所以事本无对错,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视觉。何况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同,所采用的高度和角度肯定不同,若想强求一致必然是自寻烦恼。

2、夫妻是道义的结合

    现代人常讲婚姻是爱情的结合,但爱情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着很多的变数,所以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并不一定是牢固的;其实夫妻应当是道义的结合,伦常大道才是家庭关系的根本,夫妻之道则是五伦关系的中心,只要符合“道”自然就道法自然、顺风顺水。

3、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是和谐的基础

    培养良好的家风非常重要,有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家风,有高尚的理想就会有共同的精神世界。家风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别人尊重你并不是因为你优秀、而是别人优秀;家风更要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因为家庭是道德的一面镜子。

   和谐源于厚道,伤害源于计较。做事做人,于社会于家庭,厚道总能使一切美好!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能让步的人最可交。

    我们和母亲的关系代表着我们的财富、健康的关系;我们和父亲的关系代表我们和智慧的关系。所以,跟父亲关系不好的,脑袋也会不好使;跟母亲关系不好的,身体会不好,还会受穷。所以我们要孝顺父母,搞好家庭关系。同时也为下一代做榜样,培养子女孝亲尊师的习惯。

三、对社会不抱怨

1、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却能改变自己

   慈悲天使特雷莎修女有句名言:我们无法做世上伟大的事情,但我们可以怀抱伟大的爱去做小事。

2、传递正能量,利人利己

意念的力量非常神奇、也非常强大,你发出去的是正能量,反馈回来的也是正能量,反之亦然。正能量最利健康、负能量最损福报。怨是最大的负能量,越抱怨越怨,累积到怨声载道时其国危矣。

3、莫把平台当本事

    地球在宇宙中都只是一颗尘埃,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一个人离开了团队这一群体,必将是一事无成,而傲慢的心态是对命运最大的挫折,因为傲慢将导致你在团队中的边缘化,上善若水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用平静的心看世界

对不如自己的人和比自己强大的人都应当作“我们都是人”想,也就是作平等观,若能再进一步“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那么不但不会抱怨而只有谦虚恭敬了。

    个人、家庭、社会三者其实就是一个整体,个人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社会离不开家庭和个人,所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应当保持不任性、不较真、不抱怨的良好习惯。

    用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给儿子的赠言作为本文的小结吧: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一个人只要有大的愿望理想、坚强的意志、谦逊的态度和温柔的气质就行了。

 

如果您还能兼有以下中国精神,那您就是圣贤!

1、「孝为德本,以孝治国」的重孝精神;

2、「修身为本,厚德载物」的崇德精神;

3、「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和平精神;

4、「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的自强精神;

5、「相容并包,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

6、三国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7、北宋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利民精神;

8、战国时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精神;

9、明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2016年秋于习心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