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刀削面,是山西的汉族传统面食,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 ,流行于北方。操作过程:将面粉和成团块状,左手举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到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加入臊子、调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著名。山西刀削面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与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的烩面、湖北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享有盛誉。 ![]() 2.剔尖又称拨鱼、剔拨股,是流行于山西省运城,晋中等地的汉族传统面食,以其方便快捷、口感香滑,利于消化而受到广大百姓的青睐,是山西面食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也是居民的主要午餐之一。 剔尖两端细长,中间部分稍宽厚,白细光滑,软而有筋,浇上浇头,再配以调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 一般来说,白面、高粱面(一般要加榆皮面)、杂粮面、红面等都可以用来制作剔尖。一名高手,利用特制拨板、铁筷剔出的红面剔拨股,粗细只有0.5厘米左右,半个小时即可供十几个年轻后生同时进餐。剔尖技艺之高,速度之快,令人咂舌。白面剔尖,更是中部家庭妇女的拿手好戏,较红面剔尖速度更快,变化更大。 ![]() 3.拨烂子,山西特产,流行于晋中地区,是一种粗粮食品。种类较多,有土豆、豆角、圆白菜、槐花等。大都是用馒头或者面食经过搅拌,放入锅中蒸,或油炒后食用,也可以加西红柿辣酱搅拌后食用。 ![]() 4.羊杂割,为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据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是忽必烈之母所赐。羊杂最开始是怀仁的名吃,在雁北一带小有名气。过去怀仁和内蒙人吃羊肉的习惯不一样,内蒙人只吃肉,而怀仁人却在羊下水上做了一些文章,创造了一种美食叫\“羊杂\“。把羊的心,肺、肝、肠、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盐、大蒜、葱、姜等作料,加上一些煮肉汤,做成\“羊杂\“,加上粉条一起吃。现在发展成为山西地方美食。 ![]() 5.刀拨面是山西一绝。是当地的汉族特色小吃。拨面用的刀是特制的,长约60厘米,两端都有柄,刀刃是平的,成直线,不能带\“鼓肚\“。每把刀约2.5公斤左右重。用这种刀拨出的面十分整齐,粗细一致,断面成小三棱形,每根长半米有余。 ![]() 6.猪血灌肠是一道山西的汉族特色小吃。主料是猪血,配以豆芽等。它创制于清朝中叶,加工精细,风味独特,是誉满三晋之佳品在山西,一年四季街头巷尾均有摊点销售山西小吃猪血灌肠,它既可凉吃,亦可炒吃。 ![]() 7.酿菜是山西稷山县的汉族传统名菜。酿菜菜形如同切好的香肠片,像\“金钱\“一般漂浮在汤清见底的碗里,味醇香可口。 酿菜在清末年间就已驰名河东。当时有一句顺口溜:\“稷山酿菜好,稷山酿菜香,不尝酿菜味,枉来稷山城。\“现在,稷山县不论城镇还是乡村,设宴待客席上少不了酿菜。逐渐,这道菜已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食品,不仅可供美食家品尝,而且可以作为佳品,款待远路的客人。 ![]() 8.扯面是陕西省和山西省的汉族传统面食,扯面主要流行于陕西、山西以及甘肃的徽县、两当、成县。 ![]() 9.汾酒牛肉是山西省汉族传名菜之一,香咸味厚,佐酒佳肴。将原料全部调匀放在碗内腌制3天(天气热要放入冰箱)。再将腌制好的牛腱放到沸水中煮熟,然后放在卤水中拌60--70分钟即可切片食用。
|
|
来自: 昵称3676752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