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 | 冷暖无忧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只设采暖系统的民用建筑物、其采暖热负荷可按下列两种方法之一进行估算。 (1)单位面积热指标法:当只知道建筑总面积时,其采暖热指标可参考下列数值:
住宅
| 45~70W/m2
| 商店
| 65~75W/m2
| 办公楼、学校
| 60~80W/m2
| 单层住宅
| 80~105W/m2
| 医院、幼儿园
| 65~80W/m2
| 食堂、餐厅
| 115~140W/m2
| 旅馆
| 60~70W/m2
| 影剧院
| 90~115W/m2
| 图书馆
| 45~75W/m2
| 大礼堂、体育馆
| 115~160W/m2
|
注:总建筑面积大、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好、窗户面积小,采用较小的指标;反之采用较大的指标。
(2)窗墙比公式法:当已知外墙面积、窗墙比及建筑面积时,采暖热指标可按下式估算:
|
| q=[(7a+1.7)W/F](tn-tw)
| (1.3.1)
| 式中
| q
| —
| 建筑物采暖指标(w/m2);
|
| a
| —
| 外窗面积与外墙面积(包括窗)之比;
|
| W
| —
| 外墙总面积(包括窗)(m2);
|
| F
| —
| 总建筑面积(m2);
|
| tn
| —
| 室内采暖设计温度(℃);
|
| tw
| —
| 室外采暖设计温度(℃)。
|
|
|
|
|
|
|
民用建筑空气调节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应尽量按计算确定。当计算条件不具备时,可参考下列方法之一估算;
1 空气调节房间的冷负荷包括由于外围护结构传热、太阳辐射热、人员散热、灯光散热、室内其他设备散热等引起的冷负荷,再加上室外新风量带来的冷负荷,即为空气调节系统的冷负荷。估算时,可以外围护结构和室内人员两部分为基础,把整个建筑物看成一个大空间,按各朝向计算其冷负荷,再加上每位在室人员按116w/人计算的全部人员散热量,然后将该结果乘以新风负荷系数1.5,即为估算建筑物的总冷负荷,如下式:
|
| Q=1.5x(Qw十116n)
| (1.3.2)
| 式中
| Q
| —
| 建筑物空气调节系统总负荷(W);
|
| Qw
| —
| 整个建筑物围护结构引起的总冷负荷(W);
|
| n
| —
| 建筑物内总人数。
|
|
|
|
|
|
|
2 根据国内现有的一些工程冷负荷指标套用(下列指标为按总建筑面积的冷负荷指标): 旅 馆 80~90 W/m2 办公楼 85~100 W/m2 图书馆 35~40 W/m2 医院 80~90 W/m2 商店 105~125 W/m2(只营业厅设空调时可取200~250 W/m2,按营业厅面积) 体育馆 200~350 W/人(按人员座位数) 105~135 W/m2 计算机房 190~380 W/m2 数据处理 320~400 W/m2 剧院 120~160 W/m2 200~300 W/m2(按观众厅面积) 会堂 180~225 W/m2
注:①上述指标为总建筑面积的冷负荷指标;建筑物的总瘤筑面积小于5000m2时,取上限值;大于10000m2时,取下限值。 ②按上述指标确定的冷负荷,即是制冷机的容量,不必再加系数。 ③博物馆可参考图书馆;展览馆可参考商店;其他建筑物可参考相近类别的建筑。 ④由于地区差异较大,上述指标以北京地区为准。南方地区可按上限取值。 ⑤全年用空气调节系统冬季负荷可按下述方法估算:北京地区为夏季冷负荷的1.1~1.2倍,广州地区为夏季冷负荷的1/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