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风赵格——吴让之赵之谦书画印珍品展亮相浙博

 青木森森 2016-09-22

吴风赵格——吴让之赵之谦书画印珍品展

展览时间:9月22日至11月30日(每天9:00至17:00,16: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西湖文化广场)


9月22日,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内一场“吴风赵格——吴让之赵之谦书画印珍品展”正式亮相。吴、赵两人皆为晚清的篆刻名家,除精篆刻外,亦能书善画,二人之艺术成就对近世书画篆刻艺术发展史影响深远。这次展览也是继去年澳门艺术博物馆特展后,吴让之与赵之谦精品的第二次集中亮相。两人存世真品很少,这次杭州特展集结了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君陶艺术院等文博机构的相关书画、篆刻精品157件(组),其中印章87枚,印谱1件,书画69件。


本次展览共分为三个主题单元,即“做实致精——吴让之书画印”、“求异拓新——赵之谦书画印”、“承上启下——名人之书画印”,展出书画作品150多件。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吴让之、赵之谦在书画印创作上的艺术成就和风格,以及他们传承先贤的艺术足迹及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展览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



第一单元

做实致精——吴让之书画印


吴让之(1799-1870年),清代著名篆刻家、金石书画家。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今扬州)人。其书印对后世影响巨大。


吴让之行草书纯学包世臣法,为包世臣的入室弟子。篆隶学邓石如,俱称妙品。篆书结构廋长,舒展自如,有吴带当风之妙,朴茂不及邓石如,而流丽有过之。隶书则中宫内敛,撇捺舒展,挺健遒劲。其篆隶在晚清书坛中有甚高地位。其绘画晚学,是书法篆刻之余事,传作不多,善画花卉,多法陈白阳,清容淡荡,颇具品赏。


吴让之篆刻驰名晚清印坛,堪称开宗立派的篆刻大师。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见邓石如篆刻,“尽弃其学而学之”,以深厚的汉印基础糅合邓派篆刻。其特点是:使刀如笔,冲刀浅刻,流丽生动,健朴圆润。其以“做实致精”的篆刻理念,将吸收汉碑额篆的笔画元素,来完善发展“邓派”篆刻艺术,使邓石如的“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呈现出新的艺境。后来学邓石如者多取径吴让之,其对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等篆刻都有重大影响。


吴让之刻“曾经沧海”白文青田石章



第二单元

求异拓新——赵之谦书画印


赵之谦(1829-1884年),晚清代著名篆刻家,金石书画家。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浙江绍兴人。其书画印的巨大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赵之谦是晚清碑派书法最有力的实践者,行书初学颜真卿,后学北碑,用功深厚,是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尤其将魏书之笔法和体势直接运用到行草之中,可谓始创此格,独树一帜。在绘画上,善画花卉,兼能人物等,笔墨技法传承了“青藤白阳”、八大山人、石涛、金农等,构图善于取势,笔墨豪放,设色浓艳,雅俗共赏。呈现出金石书法入画,设色从俗,求异拓新的画格。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海上画派”的重要先驱之一。


赵之谦书画印兼善,尤以篆刻成就及影响最大。其篆刻“初遵龙泓(丁敬),接学完白(邓石如),后乃合徽浙两派”,此外继法古鉥及秦汉印,广泛吸取秦诏版、汉镜铭文,钱币文字、碑版文字入印,善通书画之法於篆刻之中,达到其所言的“古印有笔有墨”和绘画那种“茂”的浑厚艺术效果,并首创以阳文魏书体刻印边款的先例。由于赵氏篆刻诸多创新拓展成就,学习明清流派鲜有不受赵之谦影响。同时,赵氏终年56岁,存世印作有限,其篆刻印章成为艺林珍宝。


赵之谦刻“均初藏宝”朱文青田石章



第三单元

承上启下——名人之书画印


吴让之比赵之谦长30岁,应是赵之谦的前辈,但并不存在师徒关系,吴以做实致精而开宗立派,赵则以求异拓新而“鹤立鸡群”。清中期以来,论篆隶中兴史,向来是以邓石如(安徽)、吴让之(扬州)、赵之谦(绍兴)为正宗一脉的承传。同时,纵观吴、赵两位在书画印的学习和承传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为了让观众能形象领会到吴、赵两位大师的艺术学习历程及对后世之影响,本单元特选择了相关作品,以佐其证。其中有徐渭、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名家大师的作品,以及邓石如、丁敬等篆刻大师的作品,还有受吴、赵影响的黄士陵、吴昌硕等篆刻书画作品一并展出,以飨观众。


丁敬行书七律轴


黄士陵兰花图轴


邓石如隶书轴


包世臣行书八言联






供稿:西泠印社社委会文物管理处

责任编辑:戴梦岚





您的转发与点赞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