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发展至今,铁材质已有被铝材质逐渐取代的趋势,例如全铝引擎代替铸铁引擎,最起码也是缸盖部分已经基本实现铝制,此外,像副车架、悬架摆臂等等都已经大面积的使用铝材质代替铁。
铝制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特别是针对于一些中大型车或者豪华车,大量铝材质的使用带来的最大改善就是减重。以一辆自重2吨左右的车辆来说,将车上全部钢材换成铝,至少可以减重15-20%。而减重带来的直接好处,一是油耗更为经济,二是轻材质的惯性小,车身的动态反应更敏感,车辆操控性方面自然也更好。前一段时间某新上市车型在国外版本中选择铝制车身,而进入国内之后变成了传统的钢车身,这受到了不少车友的质疑,认为这是偷工减料的做法。或许压缩成本确实是使用不同材质的原因之一。但抛开这一点不谈,钢车身对于我们的日常使用来说,便捷性确实好了不止一星半点。首先就是涉及到价格,铝板冲压对于工艺的要求非常高,相对于钢的易加工性,对于铝的加工需要更好的设备及更为精细的工艺水平。就目前我国汽车工厂的总体实力及产销量方面的需求,全面实现铝代替铁还有些不切实际。无论是加工、焊接、涂装等等各个环节尚达不到大量量产铝制车身车型的要求。虽然目前节能减排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表面上来看,材质铝制车身覆盖件的车型重量更轻,以减重200公斤-300公斤来说,每百公里就可以节约大概1L的燃油。小编想说,对于一些豪华车来说,铝制车身当然是更好的选择,但对于普通家用车来说,盲目追求铝车身简直就是作死的事,至少是跟自己的腰包过不去。由于铝较为僵硬的这个缺点,钢的韧性作为小剐小蹭后的敲敲打打非常适宜,随便一个路边摊都可以进行简单的钣金、喷漆等修理,而铝车身在钣金方面可能就遇着事儿,变形太大,强行钣金则有可能造成开裂,必须要去专业或者指定的地方维修车辆,甚至于某个覆盖件仅仅是简单的一个小坑就需要花大代价来整体换掉。所以,购买铝制车身车型在售后用车方面真的不太方便,费事费力不说,维修成本及所花费的时间也比传统钢铁车身要多上好几倍。有人说了,既然全铝实现不了,钢的又太重,不如能用铝的地方用铝,不能用的再使用钢材,不就可以两全其美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比较骨感。就目前的焊接技术来说,钢对钢的焊接不成问题,铝对铝的连接也可以通过激光焊接、粘结剂、铆接等不同的方式实现,但铝与钢的连接就成了问题,无论通过哪种焊接或粘结方法都不太容易实现,使用铆接技术的话,由于加工钢和铝的设备不尽相同,即便整块不同材质的零部件使用铆接相连,也需要非常精细的设计水平和制造水平。豪华车的购买群体普遍消费实力很强,且品牌售后很完善,当然有能力追求更好的操控体验或者舒适感,而对于普通家用车来说,使用铝车身并不合适,本身就冲着经济实用去的,铝制车身这样不方便的售后和维修真的会让你挠破头皮。